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这就需从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及时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
产生的疑问,积极性。学生通过准备材料,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
三、“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
四、巧妙利用传统教学方法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传统教学方法仍不容忽视,因为学生是情感的个体,他们佩服的是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胸襟以及驾御和使用教材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技巧。上课讲地理知识能迅速、漂亮地勾画出对应的地图,学生会由衷地赞叹和佩服老师。再说,老师描好轮廓图后学生通过听讲,填图更易形成长久记忆,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比如讲中国地形时,在黑板上描绘出中国版图,再边介绍边填注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通过山脉的位置和地形区的海拔特征很自然地导入我国地势的特征和理解三级阶梯的界限及西高东低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五、加强地理实践
地理学习的知识内容极其广泛,许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农村的田间地头、工厂的机房生产、大自然的流水植被等都是他们涉猎的内容,这样使地理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六、“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科任或兼任现象普遍,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七、“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同时,还可以把漫画形式或者游戏课的设置溶入教学。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李通《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6).
[2]张振国.连荣地《新形势下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要求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及时利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
产生的疑问,积极性。学生通过准备材料,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课堂讨论或辩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
三、“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
四、巧妙利用传统教学方法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传统教学方法仍不容忽视,因为学生是情感的个体,他们佩服的是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胸襟以及驾御和使用教材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技巧。上课讲地理知识能迅速、漂亮地勾画出对应的地图,学生会由衷地赞叹和佩服老师。再说,老师描好轮廓图后学生通过听讲,填图更易形成长久记忆,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比如讲中国地形时,在黑板上描绘出中国版图,再边介绍边填注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通过山脉的位置和地形区的海拔特征很自然地导入我国地势的特征和理解三级阶梯的界限及西高东低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五、加强地理实践
地理学习的知识内容极其广泛,许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农村的田间地头、工厂的机房生产、大自然的流水植被等都是他们涉猎的内容,这样使地理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六、“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科任或兼任现象普遍,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七、“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同时,还可以把漫画形式或者游戏课的设置溶入教学。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地图、统计图表、图画、漫画等。其中漫画以其新颖别致的特点在教材中倍受学生的青睐,当然,对于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对漫画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还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老师必须利用学生这种对漫画的好奇,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剖析出漫画所表现的实质问题,真正把这种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徐立松.孟胜修,王燕津,李通《中学地理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6).
[2]张振国.连荣地《新形势下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