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利益链左右高发行价

来源 :股市动态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业绩变脸还是针对高发行价已经提前透支股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都是这些公司的发行价都是高高在上。试想,如果按照四、五十倍的市盈率发行,公司有100%的业绩增速,会引起公司股价发生“地震”吗?亦或是即使短期的业绩变脸,又会引来市场对公司如果高的持续争议吗?高发行价背后,凸显的是各方利益的分配。
  新股定价估值利益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是在上市公司、承销机构、询价对象、券商分析师四者之间的利益权衡。业内人士指出,“过分强调上市公司和承销机构”的利益是问题的关键。
  
  利益链之一: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发行的成功与否,价格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未来“圈钱”的金额以及财富效应的高低。上市前,除了与保荐机构很好得沟通外,公关处理能力也要具有极强的能力。尤其是像对于海普瑞这类的公司,高发行价必受到市场分外的关注,果不其然,上市前后各类关于公司造假的报道层出不穷,而随后则不了了之,危机公关处理能力到位,高成长性的报道铺天盖地,众人皆拍手叫好,高价发行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也更加值得期待。
  
  利益链之二:承销机构
  承销机构作为中间人,既不能得罪上市公司,又得去拉拢机构进行积极询价。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将上市公司努力包装好,这在海普瑞身上显得更为突出。海普瑞上市之初,就面临了肝素钠的FDA“认证门”、虚增利润等负面消息,这些已经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在公众眼中。而2011年一季报的大跌眼镜,又将这些陈年旧事给一一拖出。对于业绩的突然变脸,公司有其和合理解释,各大券商也给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释,但是当初上市时,机构和公司对于海普瑞的高成长性的普遍看好可是不谋而合得一致看好。
  对于公司发行时的高市盈率,业内的投行人士指出,如果你发的市盈率比别人低,那么上市公司方面会不满意,同行也会觉得你没能力,这对今后业务的开展会有负面影响。只要能发得出去,那么按照行业规则定价发行就是投行的最佳选择。
  对于海普瑞出现业绩的迅速变脸而连续跌停这一现象,国内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坦言,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关注到海普瑞,当时还只有三到五千万的年净利润,上市前出现了非常规的增长,今明两年也将回归到常态。
  面对大量的关于“伪投行”的观点论,国信证券投行部总经理周可君指出,目前国内投行只是按照招股说明书指引填充,是我们梦想中的优秀投资银行中最基础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实际上离全金融产业链企业价值提升者的目标很远了。需要从国家、民族的发展阶段需要出发,从产业、行业开始。
  
  利益链之三:券商研究机构
  尽管海普瑞发行价高达148元,但是机构的超额认购高达95倍,这一场景,在其上市的半年内的中小板和创业板IPO中均未曾见过。而各大券商也均对海普瑞未来的高成长予以了肯定。
  从各大券商出具的表中可以看出,券商普遍将海普瑞集中在了其作为肝素钠原料的龙头企业来加以包装和宣传。而在一年不到的上市时间里,海普瑞则面临了上下游产业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上市前的精心包装,加上肝素钠的龙头地位,从目前看来,过分渲染公司亮点显得分外明显。券商研究所的价值投资报告从某种程度上出于投行部的业务考虑,同时也要注意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将价值投资报告形式化也在情理之中。
  
  利益链之四:询价机构
  此前在深圳召开的新股定价估值研讨会上,王亚伟在该会议上毫不吝啬得将近几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评斥为“市场化幌子下的垄断机制,目前的市场化只是询价环节的市场化。由于新股仍然供不应求,买方是处于一个完全的弱势地位。理论上的自由博弈,在现实中根本运转不起来,市场化的机制基本上已经失效。”目前新股发行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其根源就在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行为。
  公募基金作为主要的询价对象,抱怨定价过高,但是手握定价权却不满定价,缘由何在?王亚伟指出,某些IPO询价过程中存在非市场化的因素,如“打招呼”的现象。同时,打新股的投机情绪,也使得这些询价对象不能按照合理的价格来报价。
  以上市前后最具争议的海普瑞为例,尽管各大机构认为其发行价格偏高,申银万国当时给出的询价区间是90-106元,东方证券则给出了最高的预测价格,认为其价格区间在127.2-143.1元,148元的发行价格均高出了券商认为的合理价格。另一方面机构认购程度又如何呢?
  本刊记者翻出海普瑞当时公布的网下配售结果,有多达211个机构账户申购成功,其中华夏基金旗下有八只基金对海普瑞进行了申购,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均在其中。一方面认为其定价过高,一方面又对其进行申购,自相矛盾的说话令普通投资者摸不着边,究竟海普瑞值多少钱?可能这正印证了王亚伟自己的那句话,有一些非市场化的因素的存在。这些非市场化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些奉行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们也不得不按照规则办事。
  过分强调上市公司及保荐人的利益,导致了高溢价发行,股价远高于二级市场上同类公司的估值水平,从而也出现了这些个股日后的价值回归走势。普通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面对这些高价股、高成长股的价值回归,很有可能踩到“地雷”,殊不知“一山还比一山低”。
其他文献
量化投资这个舶来品引入A股后,能否在中国发挥威力,市场仍充满争议。三年以来,致力于寻觅中国式量化投资之路的银华基金以分级基金为突破口,银华“分级基金专家”的品牌形象得以树立。  在银华基金副总经理兼量化投资总监周毅看来,量化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团队。目前,银华基金已初步完成了量化团队的人员配备和流程建设,未来,将努力打造一只国内领先的专业化、综合性的旗舰量化投资团队。  分级基金为突破口 首战告捷 
本周市场冲高回落,确认了3000点的压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反弹到位还是回调蓄势的争论。如何尽可能的做到对行情的研判准确,投资者则需更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表象一:公募基金仓位再度重返“八八”,高仓位魔咒再现。本周初,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持仓比例再度达到83-88%,市场由此流传大盘见顶的观点,而后市场也似乎证实了这一观点,沪指自3000点附近而折返至2930点附近。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