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e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者,即早暴露组31例,晚暴露组31例.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每日1次,不限定疗程.早暴露组于发病1~3 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晚暴露组于发病11~14 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发病30、60 d观察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于治疗前、发病30 d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针刺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60 d m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 d FM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针刺时机与患者发病30 d残障状态、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发病60 d残障状态独立相关(P<0.05).与晚暴露组比较,早暴露组发病3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增加(OR=22.882,95%CI:4.034~129.778),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转为正常的可能性增加(OR=22.320,95%CI:3.454~144.213),发病6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亦增加(OR=8.650,95%CI:2.437~30.696).结论:针刺介入时机是影响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残障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独立因素,早介入针刺疗效可能优于晚介入针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1例,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正常饮食,适量运
分析中国针灸学国际化中的本土化进程对中国传统针灸学构成的严峻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办法.认为对于针灸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挑战缺乏深刻认识,主要是由于针灸队伍知识结构的
从辨经分筋、分期论治、验案举隅3个方面介绍张庆萍教授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和特色.张庆萍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细审邪正态势,急性期以祛邪辅扶正为纲;恢复期善用透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