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影像学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li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起源于肺动脉(ACAPA)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ACAPA的影像学表现.11例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例行电子束CT(EBCT)检查.结果10例为左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为右冠脉起源于肺动脉.11例胸片均未确诊,Echo诊断3例,EBCT诊断1例.心血管造影全部诊断正确,其中左冠脉异常起源者左冠脉均发自主肺动脉后窦或后壁,通过扩张的右冠脉藉侧支逆行充盈;右冠脉异常起源者右冠脉从主肺动脉右窦发出.手术与造影所见相同.3例前乳头肌缺血性纤维化,二尖瓣环扩大,前叶脱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X线胸片诊断受限,Echo简便、无创,但操作技术及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心血管造影仍是术前确诊的"金标准"。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低氧预处理(HP)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血脑屏障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H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50只)和HP+缺血再灌注组(50只).HP+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连续吸%O2+92%N2 3 h,然后经左颈外动脉插线栓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到相应时间点观察各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过程中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及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用ELISA法测定了8名健康人和22例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并且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的AMI患者血浆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2)在兔心肌缺血50 min再灌注4 h的模型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