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改良剂对苏打盐化草甸土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来源 :土壤通报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良苏打盐碱土定向开发了土壤改良剂,探讨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机制。本文用水稻栽培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改良剂改良苏打盐化草甸土的效果及机制,并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改良剂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设常规施肥(CK)和常规施肥加改良剂(T)两个处理。与CK相比,T处理水稻产量提高124.4%(P <0.01),土壤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代换性钠离子含量下降,但土壤电导率上升;测序共获得286528条有效序列读数,T处理土壤OTUs
其他文献
沿庐山垂直自然带谱对常绿阔叶林(低海拔,L)、落叶常绿混交林(中海拔,M)和落叶阔叶林(高海拔,H)地面腐殖质及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使用调查数据探究了该垂直自然带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动物分布特征。调查分析的腐殖质指标有剖面各发生层厚度、O-A过渡层厚度以及A层土壤团粒大小和有机质、总碳量、全磷、全氮、全碳含量和pH值等,土壤动物指标有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L、M、H自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总面积达3600万hm2,土壤盐渍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盐碱地治理和改良的关键在于探究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而水盐模型是模拟和预测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最为有效的途径。目前围绕土壤水盐运移的基本理论及模型应用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包括水盐运移机理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和数值模型研究,对其全面分析有助于厘清当前盐碱地水盐运移研究现状,为我国盐碱地改良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