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发动于驻阿联军司令身边的刺杀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美国和阿富汗政府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噩梦。
  策划者之外,没人想到,刺杀能距离阿富汗的权力中心如此之近——就在驻阿富汗美军和北约部队最高指挥官奥斯汀·米勒上将身前几米远,卫队中突然有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高官群扫射。
  “美军中最致命的人”
  奥斯汀·米勒的军旅生涯,可以称得上传奇。“他是美军中最致命的人。”一名美军官员说。
  1961年出生在夏威夷,198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此后35年的軍旅生涯,米勒几乎一直在特种部队度过,包括第82空降师、第2步兵师、第75游骑兵团和三角洲部队。
  2005年夏天,米勒接管了三角洲部队的指挥权。那是伊拉克最为血腥、混乱的时期,美军特种部队每天都在对抗反抗分子。在摩苏尔,米勒所乘的装甲车遭到汽车炸弹的正面冲击,但他本人只受了轻伤——算是因祸得福,他为此赢得了“紫心勋章”。
  更多的功绩,米勒是在阿富汗取得的。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第一批攻入阿富汗的美军特种部队就是由当时还是少校的他带队。
  2016年,他升任美军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登上了特种作战界的最高峰,也从此脱离了媒体的光圈,直到特朗普提名他出任驻阿美军司令。于是,2018年9月2日,米勒第四次来到阿富汗,就任驻阿富汗美军和北约部队的第九任司令官,并于当天收获了自己肩章上的第四颗将星。
  被迫拔枪自卫的美军上将
  米勒不愿待在指挥部,喜欢到处飞行、巡视。
  10月18日,米勒来到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南方重镇坎大哈,迎接他的是阿富汗军政系统的核心,其中包括抵御塔利班的柱石、阿富汗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坎大哈省警察局局长阿卜杜勒·拉齐克将军。
  米勒与阿富汗高级官员的会晤持续了大约半小时,主题是确保10月20日阿富汗议会选举的安全。会晤在坎大哈省省长的官邸举行,现场安保格外森严,省长扎尔迈·韦萨还把自己的私人卫队部署在了会场。
  其中一名年轻的卫兵,当时坐在会议室的入口处,身上带着两把冲锋枪,一把挂在胸前,另一把挂在背后。
  会议结束了,贵宾们移步走向官邸大院后面的直升机停机坪,联军的第一架“黑鹰”已经停稳,第二架正在降落。
  年轻的卫兵站在停机坪,突然举起了武器,对准迎面走来的高官群开始扫射。第一梭打出了四发子弹,全部命中了距离他大约1.5米的拉齐克将军,使他当场毙命。接着刺客调转枪口,向包括米勒将军在内的其他人打出了第二梭子弹,随即被一名美军警卫开枪击中头部。在他倒下时,来自各个方向的无数子弹打在了他的身体上。
  “整个事情可能不会持续超过10秒。”当时距离刺客只有几步远的阿富汗警卫马萨德·阿库德扎达说。
  米勒第一时间抽出了他的手枪,然后一跃翻滚到了掩体后面——对一位美国陆军的四星上将来说,需要拔枪自卫的情况是如此罕见,以至于美军官员日后在发布会上说,他们无法立即回忆起上次发生这种事情是什么时候了。
  21岁的塔利班卧底
  这场突发的袭击,除拉齐克将军当场身亡之外,还造成13人受伤,其中有3名美国人,包括阿富汗南部美军的指挥官杰弗里·斯迈利准将。
  虽然塔利班第一时间宣布对刺杀负责,但刺客的真实身份仍一时众说纷纭,甚至连名字都搞不清。
  省长的其他卫兵,说他叫古勒卜丁,美国媒体称他阿布·杜贾纳。后来,塔利班发布了一段时长7分21秒视频,称这位“英勇的殉难者”的真名叫穆贾希德·哈菲兹·扎比胡拉,《纽约时报》则说他其实叫拉兹·穆罕默德,现21岁。
  在阿富汗,层出不穷的“友军反水”(美军的说法是“内部攻击”),让美国人无比头疼。最高峰的2012年,61名联军士兵被“自己人”打死,占当年阵亡人数的15%。今年9月3日,刚刚有一名美军士兵被“内部攻击”而死。为应对这些攻击,美军制定了“守护天使”计划,要求只要与阿富汗人接触,不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穿防弹衣、戴头盔。
  对友军阿富汗安全部队,美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招收的新兵必须通过多达八步的审查程序;数百名被怀疑“激进”的士兵被开除;增加了300名情报专家以帮助揪出渗透者,75%的官兵已经接受调查并登记进入生物识别数据库——美军甚至会随机抽查阿富汗士兵的手机。
  但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和西方在阿富汗的许多其他努力一样,归于徒劳。
  今年8月,拉兹来到坎大哈,并顺利加入了省长的精英私人卫队。堂兄巴西尔·艾哈迈德——他已经担任了州长的卫兵近一年——为拉兹提供了担保,帮助他跳过了背景审查。阿富汗官员事后表示,拉兹当时所提供的个人资料全是假的,他用假名字、假身份证在省长身边活动了一个半月,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有消息说,拉兹等待他的目标已经6年了。在塔利班发布的视频里,拉兹说自己“立志于消灭入侵者,让那些侵害我们自由的人付出代价”。
  “失败的开始”
  “我的评估是,我并不是(刺杀)目标。”事后在采访中,米勒暗示,枪手可能是故意避免打死他。
  由于美国政府正在寻求和塔利班和解以促进撤军,所以军方不愿公开就坎大哈事件指责塔利班——10月12日,塔利班代表团刚刚在卡塔尔会见了美国特使扎尔迈·哈利勒扎德,这是双方第一次正式确认的会面。
  美国人的态度在喀布尔制造了更多不满,在社交网络、街头巷尾,甚至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之间都在流传一则谣言:是美国人暗地里支持杀死了拉齐克将军。
  在与美国驻阿富汗大使的私人会谈中,阿富汗前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坦言“大部分阿富汗人”认为美国人是真凶。
  米勒的遇袭促使北约开始全面收缩。大部分与阿富汗军队的面对面接触都取消了,代之以电话和电子邮件交流,引来了塔利班的嘲笑。
  但这并未阻止“内部攻击”继续,11月3日,又有一名阿军在喀布尔街头开枪,打死打伤美军各一名。
  摘自《看天下》
其他文献
2135亿。时针定格在24:00:00时,今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创下了新纪录。  淘鄉甜的五常大米在双11的前十秒卖出了100万斤,首次参加天猫双11的湖北秭归脐橙日销量达到了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借助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价值高达45亿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田园去往餐桌,农村和城市被这样连接到了一起。  如果说农产品的热销只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关系,那么农村淘宝正在尽力让农村和城市的连接变成双向。在湖南
期刊
依靠发达的铁路网络,长三角居民跨越双城的生活变得更便捷,而交通的互联背后,带动的可能是一个产业。  每天一起赶地铁、火车,同行的人彼此会打招呼、加微信,他们有个名叫“铁道游击队”的朋友圈……  在上海,有一群像候鸟一样的人。他们居住在无锡、常州、昆山、杭州等上海周边城市,每天迎着第一缕晨光乘上高铁,驰骋100多公里到上海上班,晚上下班乘高铁返回家中。他们的生活、休闲娱乐、孩子上学、文化享受、旅游度
期刊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每当在电梯里遇到领导,这句歌词就成了基层公务员小周的心声,特别是在单独遇到领导时,自己本来就内向,领导话也不多,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对话:“迟到啦?”“嗯。”“下班了?”“嗯。”那叫一个尴尬。等电梯加上乘电梯的两三分钟的时间里,小周感觉周围空气都凝固了,所以要是远远看见领导进了电梯,他能躲就躲,宁愿等下一趟。  还有更夸张的,有次笔者和几名领导一起乘电梯下楼。正值下班时间,电
期刊
其实,平日里不会特别关注手机快递即时查询,只因今日这个快递令我心绪不宁。明日体检,得起个大早,半夜10点前得爬上床。所以早早吃饭大口喝水,最后一件要处理的事就是“等快递”。于是,就在手机上看这个骑车的“小人”,估算着包裹晚上7点前能进家门。  然而,突然间,这个小人随着窗外的雨势渐猛而停滞不前了。小人还在,只是原地不动,就在距离2.4公里处的某某小区。估计此小区包裹多,快递小哥得在里面兜一圈,看电
期刊
企业:  吴嘉文是杭州一家数据科技类公司创始人,今年七月的一天夜里,他做出裁员50%的决定。  “公司形势不容乐观,”他说,现在他手上的钱都只能花三个月,如果再推迟裁员,可能让公司倒闭。  但他就是下不了手。  公司不大,但每个员工都是他亲自招进来的;另外,一旦裁员,剩余员工的工作量会陡然加大,容易造成人心不稳。  “我真正下定决心,是因为阳明心学的一句话,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吴嘉文说。“在关键
期刊
生活的英雄主义还在于,经历了无数苦难之后依然向往幸福,目睹了无数次的道德沦丧之后依然坚守善良,生活在一个秩序混乱的年代依然守护做人的尊严。  作 者:[美] 卡勒德·胡赛尼 著  译 者:李继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灿烂千阳》以阿富汗几十年战乱的揪心历史为背景,以两位阿富汗女性玛利雅姆和莱拉苦难的一生为主线,用细腻而朴实的笔调描述了战乱中阿富汗人民的悲惨生活,并巧妙地呈现出爱
期刊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及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零工经济”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或许都是良方。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享受工作  西尔维娅·哈勒66岁,住在英国伦敦。她原本有一份让她自豪的工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组装家具。今年2月,她被公司裁员了。  一天,朋友告诉她,有个名叫“TaskRabbit”的App,在上面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她动了心,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个应用程序,花了点儿时间学会了注册账户
期刊
姥爷自幼父母早逝,由长兄长嫂带大,父亲的叔伯兄弟供他念完了私塾,由于聪敏好学,青年时代争取到了留学苏联的机会。  留学期间,痔疮复发,遂去医院看病。看完病,一个壮硕的苏联女护士将医生开的药溶解在一个硕大的脸盆中,然后用俄语命令姥爷脱裤子坐浴。  一个读私塾出来的“老学究”,信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怎么可能当着女人的面脱裤子呢?姥爷摇头,佯装听不懂俄语,并找机会准备开溜。人高
期刊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声称遭遇了“中年危机”。有专家认为,这些年轻人的“中年危机”既是主观化的,也是被放大了的,是自己吓自己。  三十而立?  为了早日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生目标,在北京某机关工作的小王已尝试过很多种道听途说而来的“致富捷径”。  他在工作之余开过一家售卖家乡特色小吃的微店,大张旗鼓地准备了厨具、食材、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和漂亮的礼盒,无奈销量不佳,这次创业轰轰烈烈地失败
期刊
癸巳年腊月十三,江湖有波澜。  太极派掌门吴公仪、白鹤派掌门陈克夫此前于报纸笔战胜负难分,遂签下“各安天命”之生死状,相约澳门比武。  当天香港《新晚报》的大标题是“两拳师四点钟交锋,香港客五千人观战”;小标题为“高庆坊快活楼茶店酒馆生意好,热闹景象如看会景年来甚少见”——高庆坊、快活楼皆赌场名,比武之事,引群情骚动,故澳门的赌场也跟着大发横财。  《新晚报》时任总编罗孚回忆,“尽管只不过打了几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