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寻回的历史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萧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每当考古大新闻上热榜的时候,人们总是很关心到底发现了什么新的、有意思的东西。就像开盲盒一样期待着,神秘的过程、意外的结果都在牵动着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从文献延伸到遗址、古器物,以及这些古物背后的人与故事。《寻蜀记》是以四川各地的遗址、古迹为线索,发掘隐匿于细节中的历史。例如,在寻访四川各地的大佛时,人们都会自豪地说他们当地的大佛是乐山大佛的“哥哥”,是一个试刻的蓝本,但通过整体考察,特别是确认乐山大佛比其他大佛开凿年代更早,才会从那个历史时段的经济、文化特点而找到石刻大佛群落形成的真正原因。又如泸州的明清龙桥群,规格不一、造型各异,这些特点理所当然地反驳了龙桥起源的民間传说,而作者从与龙相关的地名、民间的舞龙文化,再结合洪灾历史,就做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故事中,遥远而模糊的历史细节因为作者对田野考古的深刻理解而鲜活起来。
其他文献
《暖夏》,王松著,作家出版社,2021年2月  长篇小说《暖夏》以脱贫攻坚为题材,又跳出了一般此类题材作品的窠臼,不仅写了物质层面的脱贫,更写了人的精神渐变以及文化传统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小说中东金旺村虽然贫困,但是有一群爱好文艺的人。西金旺村因为养猪而富裕,但村里文化氛围淡。最终二村摒弃前嫌,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经济、文化齐发展。小说重视并展示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将时代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文学》古代文学书评  海外学界专业的汉学与中国学学术期刊的创办是该领域研究长足发展并且走向成熟的标志。[1]“从北美的情况来看,中国文学研究在20世纪的繁兴,与一般的规律或趋势有关,比如,汉学作为一种研究类型受到国家机制,包括民间基金会的重视与扶持,文学学科的建立等;同时又有一些特殊的助因,比如,本地文学创作对文学资源的呼吁,数量可观的华裔学者的介入等,促成了中国文学研究在北美的勃
【关键词】文学共同体多民族中国当代文学跨文化漫游者  “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第一辑)收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彝族五个民族的中国当代小说家和诗人阿云嘎、莫·哈斯巴根、艾克拜尔·米吉提、阿拉提·阿斯木、扎西达娃、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吉狄马加、次仁罗布、万玛才旦的经典作品。这九位小说家、诗人不仅是各自民族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最为杰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即使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