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团队为核心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心偏高”问题和“高速空转”倾向,表现为过于强调“评估分析”和“监测控制”等外在性或行政性因素,而缺乏激发教学质量保障的内生活力因素。结合教学质量文化理念,分析指出教学团队是教学质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有力且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源,以教学团队为核心可将教学质量文化有效落实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了推进以教学团队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建设重点是强化教师与管理部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三个微循环,充分解决“高速空转”倾向和“重心偏高”问题。
  [关键词] 教学质量文化;质量保障体系;教学团队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与监测体系建设”(粤教高函〔2016〕236号)
  [作者简介] 王永超(1971—),男,陕西周至人,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1-0010-04    [收稿日期] 2021-05-24
   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内容一般包括培养质量目标、教学管理职责、培养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测控制等环节[1]。作为高校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保障涉及诸多职能部门、教学和教辅单位。其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一直是高校研究探索、改革创新的重点。但是,现行的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同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然要求深入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而当前研究较多地集中在价值研究上,对于如何深入推进研究较少。本文针对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试从教学团队和教学质量文化[3]的视角,改革和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充分释放能量和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升。
   一、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作分析
   当前高校基本上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质量标准、组织机构、制度规范和运作过程虽然各有特点,但总体大致相同。这些质量保障体系大都经历了水平评估、状态评估和审核评估等诸多评估,通过量化的指标体系有助于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和监控教学质量,评估促进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改进。特别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强校工程的实施,从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设等多个方面,有力促进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有效保障和提升了教学质量。
   (一)当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
   从学校外部看,当前质量保障体系还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日益增长的更高更好质量的期望。相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社会对高校教学工作存在更多议论。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立的质量标准考察,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但是实际效果上看,毕业生尚未达到社会、企业实际需要的那种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素质要求。
   从学校内部看,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过程中,尚存在某些不够科学和完善的环节。典型的如学生评教环节,捆绑了较多的利益,导致一定程度的扭曲变形。当前很多学校学生评教的时间设置在课程结束考试以前,学生担心如实打低评教分数将会导致教师有意打低考试分数,而教师担心从严要求学生导致学生打低其评教分数。这种评教方法常常导致师生你好我好互不得罪,出现学生打分越来越高,而教学质量提高幅度有限的情况。
   (二)当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分析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或各种评估工程,由上而下展开,涉及高校声誉、排名、经费和项目等,学校强力推行。这对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重点集中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教学团队、教学评估、对口支援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仅仅涉及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条件等方面,对于具体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对于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等则被忽略。在评估工作中,存在着过度重视准备和包装材料、过度重视接待评估专家、过度依赖数字评分等倾向和问题。特别是有些学校在评估过程中,行政主导强力推进的“攻坚战”“突击战”“运动战”,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评估工作的初衷,脱离了教学工作的实际,让一线教师产生厌倦、反感甚至抵触,甚至绑架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利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推进。
   2.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评估轻建设,重监控轻改进。评估与监控着眼点在于掌握学校的教学整体情况,面向的是领导层决策层,强调整体和结果,强调的是信息的收集、指标的量化。而建设与改进必须有针对性和持续性:针对性因为学科、专业、课程的多样性而不同,不能仅靠管理层,还必须依靠专业教师;在持久性上,改进措施的实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才能显现结果与成效,在此过程中还会出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所以“建设与改进”,相对于“评估与监控”,更為复杂困难,取得成效并不容易。多次的质量工程与评估工作,似乎存在一种“过度监控”现象,甚至有固化的趋势,表现为学校日益重视质量保障工作,同时教师不能全力投入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保障效果有限的结果。
   3.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改进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作用。当前的质量保障体系中对于教师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当前是聚焦于“监测”与“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教”与“学”。例如有些学校对监控教学质量,要求全校干部全覆盖式进入课堂听课,有量化指标有听课记录等诸多要求,也有学校层面的听课反馈通报等,但是针对的问题只是面上问题,而对于听课后的改进、指导措施远远不够,成为一种为听课而听课的形式倾向。同样教学督导组的重督查轻指导,重听课轻指导,甚至只督查不指导,对教师的帮助和教学活动的指导有限。“监测”与“控制”有助于发现、反馈面上问题或突出问题,但其本身并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因为许多问题的解决常常与学科、学院、专业、课程的特殊性相关。同时,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面上问题和突出问题以外,还有大量的常规性、探讨性、倾向性、思想性问题,这些问题难以从监测和控制上提供解决方案,只有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的一线教师,才能根据丰富的具体情况解决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才能很好符合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另外,虽然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很多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把科研看成机会,把教学当作负担”,似乎认为学历高、科研能力强就一定能成为好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却没有成为建设重点,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二、以教学团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质量文化观念可以更好适应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
   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重心偏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将教学活动简单地视同企业生产线上的产品制造,将教师当生产线上的工人,将学生当作生产线上的产品。在此理念指导下,认为措施越严格和管理越周密越能保障教学质量,强调标准性和规范性。教学活动与产品制造存在类似的地方,但更有其不能忽视的特殊性。将质量保障体系的宏观目标与一线教学的活力激发结合起来,实现上下联动,可以借助于质量文化的概念,将质量文化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形成一种内部的教学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质量意识、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育质量保障的思想文化基础。质量保障体系下,质量文化与制度、程序、规范等手段综合运用,才能克服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高速空转,又可避免质量保障体系中基层各自为战,能够有效落实并推进质量保障体系,生机盎然才有可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以教學团队为中心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方案
   以教学团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在质量文化理念指导下,以教学团队为主体,将教学质量文化内化到教学团队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深入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教学团队为核心的质量保障运行中有三个重要环节,即教学团队与学生构成的教学环节,与管理层构成的管理环节,团队内部的教研环节。在这三个环节的运行过程中,唤起和培养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质量态度和质量道德,将质量文化培育成内在需要、内在意识,形成内在道德的自律和内在成长的需要,激发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
   1.教学团队与学生的微循环。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具体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合作、信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互动气氛。在此基础上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模式转变、师生互相促进等问题则可以富有内在的精神力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不会完全被理性工具和技术所取代,使教学活动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活动本质上。例如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或者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以便教师掌握情况做出调整,这种沟通直接面向教学改进,而当前学生网上评教打分,因为课程结束而留待将来,对于当前教学意义有限。
   2.教学团队内部之间的微循环。教学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既有利于传帮带,也有于教学研究与改革,这是质量保障体系最有生机与活力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临时问题还是长期问题,制度问题还是执行问题,在研究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氛围。在教学研讨、制定计划、集体备课、开发教学资源等活动中,培养教学质量文化。这种质量文化不仅在教学团队内部对教学上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以至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
   3.教学团队与管理层之间的微循环。高校当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的外部力量所推动,教学团队是联系宏观管理与教师个体的良好平台,对于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不可少。教学团队作为一个集体,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高层的制度文件要求,将质量保障体系的高层监测、整体评价,与教学一线实际情况相结合,是综合共性与个性教学的良好教学质量环节。
   (三)教学团队的建立及形成
   教学团队作为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师集体有多种组织形式,常见的是以教研室为单位构成的,或者二级学院下设教学系构成的。这些教学团队可以面向某一专业或专业方向,或者面向某一课程(例如高等数学教学团队)或者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团队(例如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团队)。每个教学团队一般设有一名负责人,常常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系主任、学院领导、甚至为校外人士。重点是给予负责人和团队以更大的自主权,推行多维评价,有利于将基于数据的定量与基于事实的定性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紧密结合,以质量文化促进内生的常态的持续改进。
   (四)以教学团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优点
   以教学团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再把复杂的教学活动做简单化处理,教学质量文化有利于处理在目前情况下较难定量和缺乏客观资料的因素,尽量让评估全面科学。同时有效降低了体系重心,将重点从监测评价控制转到反馈沟通上,符合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将质量文化与思想性过程性等隐形业绩结合起来,克服了实施方案的一些缺点,如终点式、结论式、数字化,调整为常态化过程性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将重评转移到重教,有利于以评促教,促进了教学改进。这种方案也有利于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推行,从外压被动式转向内生主动式,实现管理向服务的有效转变,调动能够上层管理与下层服务的质量文化能够克服单纯量化的不足,有利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客观性与能动性有机结合。通过组织与个人进行良好的组合,效率高,制度、机制和文化来提高效率,克服自由放任而提高效率。
   四、以教学团队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
   现有质量保障体系某些不足的改进完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存在必然叠加交织,这是当前教学质量保障监测与评估研究探索中的特点和难点,要结合不同学校不同学院甚至不同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整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树立教学质量文化观念
   各类教学评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显示其积极效用的同时,内在的消极性也出现或被激活,并由此导致某些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过度依赖测评工具和指标体系,将教学活动简单归于数量化或技术性,偏离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从质量文化视野才能有效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而树立教学质量文化则是让质量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必须解决的思想观念问题,深入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树立教学质量文化观念,是不能绕过或忽视的问题。实际上,树立教学质量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教学质量文化要嵌入到现行过程中,而不是突兀的一废一立。一方面,因为教学团队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甚至课程不同,必须面对各种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出台的措施或方案本身也可能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例如应用型大学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内容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的质量保障与监测,与传统的注重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重点,如何建立覆盖包括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在内的全面保障、监测与评价体系本身难度较大,在其中贯穿实验教学团队和教学质量文化,难度更大,不宜一下铺开,而必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成熟后逐步推开。
   (三)学校要分类分层指导
   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院具体情况,有些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例如教师教育中心组建的教学团队,更多的是结合当前教学管理机制,以教研室或教学系的方式进行管理。“产教整合”是新形势下教学团队非常有活力的一个方式,目前仍缺乏对产教融合下教学质量保障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认证这些不同的教学新模式形势下,也对教学质量保障提出新要求,如何结合教学团队和教学质量文化来建设和推进,需要学校制定政策予以分类分层指导。
   五、结论
   以教学团队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文化理念着眼激发教学团队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以教学团队为核心可将教学质量文化有效落实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教师与管理部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師与学生之间三个微循环,探讨了如何发挥教学质量文化内生活力,从而为解决当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心偏高”问题和“高速空转”倾向,提供了一些借鉴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熊凤,李世伟.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J].高教学刊,2016(11):56-57.
  [2]吴立平,刘凤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运行机制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35-37.
  [3]袁丹,金映雪,张月秋.用教学质量文化 引领师生提升人生价值[J].高教学刊,2020(16):158-160.
  Research on Taking Teaching Team as the Co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ANG Yong-chao
  (Institute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has the problem of “high center of gravity” and “high-speed idling” to some extent, which shows too much emphasis on external or administrative factors such as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but the lack of internal factors that stimulate the assurance of teaching quality.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quality cultu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eaching team is the effective carrier of teaching quality culture and a powerful and sustainable endogenous power source of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aking teaching team as the core can effectively implement teaching quality culture in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ith teaching team as the c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struction focus is to strengthen the three micro-circu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between teachers and teachers, and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hree micro-circulations can fu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speed idling” and “high center of gravity”.
   Key words: teaching quality cultur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eaching team
其他文献
摘 要:现行初中英语教材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其口语活动的设计注重与听力教学相结合。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多注重应试背景,侧重按照考试的模式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而忽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其实,在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问题链,并以此为引领对学生听说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那么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将得以稳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摘 要:聚焦信息加工的自主阅读教学活动具有交互性、层次性、自主性及综合性等特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无干扰阅读的时间,尊重学生的理解,并采用激活认知图式、加强策略引导、尊重自主生成等策略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从已知到未知、从浅层到深层、从理解到表达的自主信息加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信息加工  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
摘 要: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还存在着问题设置零散浅显,设问缺乏针对性,设问层次单调、角度单一等诸多问题。命题人应根据文本特点分别从主题、内容、语言、文体、作者等五个视角来解读文本,灵活设置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文本解读;试题设计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设计科学、合理的阅读理解题目,不仅能真实、全面地考查学生对
[摘 要]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对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等意义重大。通过调查发现,青年教师队伍整体职业价值观稳定,师德师风状况良好,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小部分青年教师存在职业目标错位、对师德相关规范学习践行不够,价值观异化等问题。建议从促进职业成长、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从而造
[摘 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上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媒体融合给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融媒体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要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传播体系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先、坚持媒体融合多功能一体化技术为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内容为王、坚持传媒人才和专业人才融合发展培育为宝,创新铸牢中华民族
[摘 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与课程思政的成效息息相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并重。在坚守师德底线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育德功能,提升育德能力。高校教师应修立身之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修立学之德,具备宽厚扎实的学识和恪守学术道德;应修施教之德,课堂内外将育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于从人的本质出发,进一步疏导人的思想问题,从而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其宗旨是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实现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人为本”理念正体现了这种人性的关怀。以对“以人为本”的解读为起点,深入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缺失,并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提升实效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工作理念提出看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