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zho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教师无法用语言替代的作用,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教学 情感 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兒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热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一、二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三年语文课讲解阶段的结束,高考前的复习冲刺阶段就会来临。高考复习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然途径之一,是巩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牢固地、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在短时间内将三年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综合,直至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将其转化成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所有学生关心的问题。要解決好
期刊
摘 要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情感气氛,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这样学生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
期刊
摘 要书面表达能力是在词汇、句法、篇章学习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总体性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多方面入手,对英语学习中书面表达的学习现状进行概括的同时,也对这一现状提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 循序 渐进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水平”?这是常常摆在我们英语教师,尤其是高年级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好地完成并达到理想的目标,则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学生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音乐 信息技术 兴趣 培养能力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能渗入心灵,陶冶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不感兴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特具有启蒙性。它侧重于学生在学习中探索知识,而且科学教材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學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一节40分钟的课堂,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片、投影、录像、PPT等各种网络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不仅仅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也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整体提
期刊
摘 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 有效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改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了教师不断探讨的话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师生关系 手段 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新课改也在广泛的开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课改深入实施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上,教
期刊
摘 要传统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新课改倡导学生探究学习非常必要,但接受式学习也不能偏废,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及知识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面对一些有探究性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得到的知识,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探索;面对一些概念、陈述性的知识,应选择接受式学习。不论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目的都是一个,都是调动学生
期刊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采用贴画、唱歌、朗诵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去创设学生的认知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的主动性,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抛弃束缚学生思维的“合理”,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想象 观察 阅读 思维  《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课外活动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课堂教学的延伸。英语教师如何做到既要指导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开发智力,扩大视野,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促进其心智机能的发展,以提高其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诠释:一是注意方法指导;二是融洽人际关系;三是培养骨干学生;四是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五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择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