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是村庄的呼吸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出门的时候,我看见炊烟次第从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破土而出,一路向着白云长上去。
  一根、两根、三根……紧接着全都长出来了,它们一会儿整整齐齐地倒向东边,一会儿不约而同地弯向西边,一会儿直直地向上方飘去。袅袅娜娜,水草一样荡漾在天空的海底。这是村庄最生动的时刻。在微明的晨曦中,我和伙伴们仿佛受到了露水和炊烟的鼓励,上学的脚步变得坚定而有力。
  数一数炊烟的根数,就知道村里有好多户人家。“打早”的人从劳动里直起身来,看看自家炊烟的浓度,知道早饭快熟了,俯身紧忙一阵,赶回家去。这时候,猪听见吊脚楼里潲桶的响声,急得“哼哼”直叫,在猪圈里把栏壁拱来拱去。牛和羊不说话,却把头焦急地伸出栏外,盼着早点出门,清晨的第一棵青草已经等在了山坡上。牛和羊的眼睑上,挂着一粒晶莹的露珠。
  只有炊烟依然不紧不慢地飘着,像一朵朵祥云,覆盖在村庄的岁月里。
  炊烟是村庄的呼吸。只要炊烟在,房屋这棵庄稼就永远不会枯萎。在人间烟火的呵护下,房屋在雨打风吹中要管几十年几百年。屋里的粮食、蔬菜、种子,玉米、高粱、稻谷、捧瓜、红苕、洋芋,锅碗瓢盆,镰刀锄头,枷担犁铧,屋外的猪圈牛舍,柴垛草蓬,猪牛羊,鸡鸭鹅……再穷再苦,都会守着炊烟,以炊烟为中心,把烟熏火燎的日子过下去,过出一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来。
  没有炊烟,再好的房屋,再好的家园,要不了多久就会破落凋蔽。即便是一蓬草,长在有炊烟的房屋上,展现出来的也是一片勃勃生机;如果长在没有炊烟的房屋上,展现出来的则是满目凄凉。没有炊烟,房屋就没有生气,家园就没有灵魂。没有炊烟,一个家就完全散了,失去了人气和温度。鸡不会再回鸡舍,狗不会再回狗窝,关猪养羊的圈舍早已破败在一丛荒草中。屋内升炊烟的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就连房屋周围的土墙,也丧失了继续做一垛墙的信心和勇气,在没有炊烟的日子里悄无声息地颓圮了。多少家园荒芜,都是因为失却了一根炊烟惹起的。
  牛有尾巴,羊有尾巴,马有尾巴,驴有尾巴,鸡有尾巴,兔有尾巴……古老的动物都有条古老的尾巴。只有人没有尾巴——其实人早先也是有尾巴的,人很久以前也是四脚着地,和这些动物们生活在一起。只是后来进化了,尾巴退化成了一截尾椎骨。
  炊煙是村庄的尾巴。村庄跟村庄里的禽畜一样,多少年来,拒绝进化和改造,把一根长长的标志性的尾巴拖在身后,依然保持着自己原始和古老的样子。即便看到人一天天生活得越来越有人样了,依然我行我素,不遗余力。如果村庄没有了炊烟这根尾巴,村庄就再不是村庄了,村庄就可能进化为了城市。所以,再苦再难的日子,炊烟都日复一日地照常升起。炊烟知道,只要是有良心的人,就会让炊烟一直飘荡下去。即使有一天,人不需要炊烟了,可是禽畜依然需要炊烟,庄稼依然需要炊烟,炊烟必须活在它们的守望中。只要猪的尾巴还在,只要牛的尾巴还在,炊烟这根摇摆的尾巴就不会停息。而且炊烟相信,人只是一时糊涂罢了。终究有一天,人会再回来寻找炊烟的。句句呼唤,声声哭泣。因为炊烟一直萦绕在人的灵魂中,因为炊烟早已刻进了人的骨头里。
  人做了人之后才明白,其实做人远没有像没做人之前所想像的那样有意义。但是人已经回不去了。人偶尔想回到禽畜们中间去,人只能轻轻地蹲下身来,用手摸摸它们的皮毛,用脸贴贴它们鼻息,悄悄地喊一声——兄弟!
其他文献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武隆县羊角镇在各村(社区)开展“流动党委会”服务。  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认真落实干部下访群众工作制度,收集社情民意,了解和掌握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主集中解难题。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分类进行整理,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党委会议题,将党委会开进农家院坝,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取党支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既是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的重要方法,更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严把共产党人“政治关”,以实际行动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
2017年8月7日,立秋。  清晨6点,从位于渝北区冉家坝的杂志社出发,到达城口县河鱼乡时,已是中午。  徜徉河鱼山间,阵阵山风扑面而来。迎着第一缕秋凉举目远眺,平溪河谷两岸青山滴翠,满山花果长势喜人。  群山掩映,小河流淌,山河之间渐次分布着已形成品牌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农家乐、全市罕见的乡办农耕文化博物馆、饲养量达二十余万只的城口山地鸡特色基地。作为国定贫困县城口的偏远乡镇,河鱼乡和想象中的模
尽早告别拖延症和晚睡强迫症  相信到了23世纪也研制不出攻克拖延症的灵丹妙药,心理咨询师说拖延症的很大一个来源是“恐惧”,人们害怕自己不能成功,就会无意识地把事情拖到明天,他們喜欢给自己找出各种放松的借口,实际上内心则懊恼不已。拖延症人群解释,只有紧迫感和焦虑才能促发自己的斗志,只有在高压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他们相信自己拖延是因为自己时刻准备着厚积薄发。  对于晚睡强迫症人群,别人都是睡到自然
燕平,男,汉族,1958年12月生,重庆渝北人,市委党校研究生,经济学学士,经济师,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市社科联主席(兼)。  1975.08-1980.01 四川省江北县仁睦公社知青  1980.01-1981.09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支行会计员  1981.09-1985.07 渝州大学经济管
在湖南省雪峰山顶,耸立着数座大小不一的电力设备。  40米高的风力发电机顶部,印着四个大字——“重庆大学”。  这是世界上首个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它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是来自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蒋兴良教授及其团队。  2008年7月,蒋兴良带领团队来到雪峰山的茫茫林海中。他们坚信,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恶劣天气,却是进行输变电设备自然覆冰试验的最佳环境。  在一穷二白的艰难境遇下,这群学者硬是
如今,在荣昌区广大农村,“在村头”电商平台可谓家喻户晓。  “在村头”的发起人,是一个年轻的“村官”,名叫张雪。  张雪大学毕业后,就到荣昌区仁义镇鹿子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从那时起,张雪就一直在发挥特长——将年轻人的创新点子融入乡村发展。  彼时,看到鹿子村拥有大片桑树林,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张雪就发动村民,率先推广了“立体农业”模式,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012年,张雪将
如今,一提到党风廉政建设,北碚区房管局党委书记周中平就倍感亲切。  作为一名“老纪检”,周中平在区纪委累计工作过15年。  自2016年调任区房管局党委书记后,周中平越发真切地觉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越往后面越严”正在成为现实。  这样的切身感受,正是北碚区近年来牢牢牵住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牛鼻子”,通过构建“建账—查账—交账”责任链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  建
基层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存在问题,达到预期效果,离不开群众参与、离不开“群众指点”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推进。与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比,参与第二批活动的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近、接触更直接、联系更紧密,存在的问题群众感受更深切、更直接。所以,基层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存在问题,达到预期效果,离不开群众参与、离不开“群众指点”。  要靠群众“点”毛病。
农业现代化,以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和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重要标志。农业要保障供给、优质高产、绿色生态安全,只有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通过综合开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我市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