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提出中西比较是在探索差异前提下的"求通",认为钱钟书、张隆溪先生代表的"求同"或"求相似"的主张似有不妥;比较所呈现的,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异同交叉,是相对主义基础上和他者的互补、互通,乃至杂糅。从这个方法论出发,文章仔细梳理始于张隆溪(更早始于钱钟书)关于解构的一场重要争论:西方的"逻各斯"和东方的"道"(简称为"说西-道东")是否可以等价齐观,以及这是否是中国有逻各斯中心的证据。作者从"逻各斯中心"和解构的主旨大局说起,论及争论的缘起,进而论及中国确实有逻各斯中心以及抵抗这种中心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