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行政环境、市场努力与自身的诚信之间左右摇摆的软肋,可能使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部分民企陷入无解的螺旋式向下的循环。
2011年新年伊始,一场中国银行业在证券市场发起的融资潮突袭市场,使低迷的市场雪上加霜。其中定向增发的民生银行备受关注。
民生银行是中国上市银行中由民资主导的公司,人们寄希望于这家企业能够体现民营企业的顽强、信用与高效,很可惜,他们说得比做得多,在诚信与效率方面均没有显示超出同辈的水准。
2009年11月,迫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压力,民生银行进行H股IPO融资,彼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对外郑重承诺,在未来三年之内不再进行股权融资。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国内银行的再融资潮直率地对外界表示,“再融资的事现在想都不要想,想都丢人,我们怎么张得开口?”只要有人接盘,融资再融资就说不上是丢脸还是光荣。董文标先生说的丢人是指银行的盈利模式丢人,基本上走的是盈利靠信贷扩张、存贷差,增长靠规模扩张、风险靠资本市场与政府救助的路子。
不到一年时间,董文标先生对他人所有的批评都应验到自己身上,他撕毁了自己对市场做出的口头承诺,并且以低价定向增发激起了小股东的冲天怒火,证明中国的银行没有办法离开圈钱、做大规模、增加总资产、再圈钱的套路。
中国银行业受到严格的行政制约,一方面享受体制内的利差,一方面被剥夺了信贷定价权与创新的尝试。
民生银行在严格的行政制约下生存,不论主要股东是不是民营企业主、资金性质如何,这家银行所受到的监管与其他公司国企同样的行政色彩浓厚的监管。对于自食其言的再融资,董文标将责任归咎于监管层的不近情理,“是监管部门逼的”,如果不融资民生银行将无法满足监管层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开展业务。
早在2001年12月,董文标就在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成立5周年庆典上表示,银行专门做做存、贷款很愚蠢,作为中国内地惟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控股的商业银行,其经营必须闯出自己的路子。这就是建立前台和后台、后台服务前台、而前台全力以赴服务企业,也就是通过客户经理服务制,为企业提供授信、投资理财等服务。
直到现在,银行业的特色仍然不鲜明,各家银行处于同质化竞争当中,从2000年到2009年,民生银行总资产的復合增长率达到50%以上,上市金融机构路径规模壮大并不值得炫耀,不过是信贷疯狂扩张的另一种说法。
民生银行风险极大,“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很难实现,在现行税费体制下,对中小企业过多的贷款必然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与风险的大幅提升,名为商贷通的短期贷款被认为存在巨大风险。民生银行不可能因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获得税收优惠,换句话说,这家银行前景莫测。
一方面受到政策的严厉挤压,另一方面民生银行却展示出民营企业让的狡黠与不诚信,受到市场的严厉质疑。主要包括,与主要股东企业之间的关联贷款挥之不去,而其中一些大股东的明显存在操纵资本市场获利的嫌疑。
其中大股东泛海建设在2007年末所持民生银行股份刚到期时便进行了抛售,套现约22.5亿元;上海健特公司2009年一季度减持了民生银行5.78亿股,获利高达27.34亿元。抛售时民生银行发布的消息助推了价格。
这些股东很有可能把银行当做抽血机,满足贷款需求、套现需求,一再玩弄低价增发高价抛售的游戏。新引入的股东在市场上还没有立信的机会,不能让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放心。
无论民生如何为战略投资者辩护,大股东的行为证明他们常常是投机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有时甚至比财务投资者都不如。
2011年新年伊始,一场中国银行业在证券市场发起的融资潮突袭市场,使低迷的市场雪上加霜。其中定向增发的民生银行备受关注。
民生银行是中国上市银行中由民资主导的公司,人们寄希望于这家企业能够体现民营企业的顽强、信用与高效,很可惜,他们说得比做得多,在诚信与效率方面均没有显示超出同辈的水准。
2009年11月,迫于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压力,民生银行进行H股IPO融资,彼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对外郑重承诺,在未来三年之内不再进行股权融资。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国内银行的再融资潮直率地对外界表示,“再融资的事现在想都不要想,想都丢人,我们怎么张得开口?”只要有人接盘,融资再融资就说不上是丢脸还是光荣。董文标先生说的丢人是指银行的盈利模式丢人,基本上走的是盈利靠信贷扩张、存贷差,增长靠规模扩张、风险靠资本市场与政府救助的路子。
不到一年时间,董文标先生对他人所有的批评都应验到自己身上,他撕毁了自己对市场做出的口头承诺,并且以低价定向增发激起了小股东的冲天怒火,证明中国的银行没有办法离开圈钱、做大规模、增加总资产、再圈钱的套路。
中国银行业受到严格的行政制约,一方面享受体制内的利差,一方面被剥夺了信贷定价权与创新的尝试。
民生银行在严格的行政制约下生存,不论主要股东是不是民营企业主、资金性质如何,这家银行所受到的监管与其他公司国企同样的行政色彩浓厚的监管。对于自食其言的再融资,董文标将责任归咎于监管层的不近情理,“是监管部门逼的”,如果不融资民生银行将无法满足监管层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开展业务。
早在2001年12月,董文标就在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成立5周年庆典上表示,银行专门做做存、贷款很愚蠢,作为中国内地惟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控股的商业银行,其经营必须闯出自己的路子。这就是建立前台和后台、后台服务前台、而前台全力以赴服务企业,也就是通过客户经理服务制,为企业提供授信、投资理财等服务。
直到现在,银行业的特色仍然不鲜明,各家银行处于同质化竞争当中,从2000年到2009年,民生银行总资产的復合增长率达到50%以上,上市金融机构路径规模壮大并不值得炫耀,不过是信贷疯狂扩张的另一种说法。
民生银行风险极大,“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很难实现,在现行税费体制下,对中小企业过多的贷款必然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与风险的大幅提升,名为商贷通的短期贷款被认为存在巨大风险。民生银行不可能因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获得税收优惠,换句话说,这家银行前景莫测。
一方面受到政策的严厉挤压,另一方面民生银行却展示出民营企业让的狡黠与不诚信,受到市场的严厉质疑。主要包括,与主要股东企业之间的关联贷款挥之不去,而其中一些大股东的明显存在操纵资本市场获利的嫌疑。
其中大股东泛海建设在2007年末所持民生银行股份刚到期时便进行了抛售,套现约22.5亿元;上海健特公司2009年一季度减持了民生银行5.78亿股,获利高达27.34亿元。抛售时民生银行发布的消息助推了价格。
这些股东很有可能把银行当做抽血机,满足贷款需求、套现需求,一再玩弄低价增发高价抛售的游戏。新引入的股东在市场上还没有立信的机会,不能让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放心。
无论民生如何为战略投资者辩护,大股东的行为证明他们常常是投机者,而不是战略投资者,有时甚至比财务投资者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