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蜕变
《新潮电子》2019年度总结暨颁奖特辑
消费电子产业的第二个十年
如若把2000年看作中国消费电子启动的元年。那么第一个十年,消费电子产业主要围绕规模化制造来发展。虽偶有亮点,但国际竞争力不足。第二个十年,消费电子产业蝉蜕壳变,与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互惠互利,齐头并进。从制造到质造 智造,形与质的蜕变让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时至年末,我们回顾这一年里消费电子各行各业走过的路,并精选出2019年各大行业产品的佼佼者。管中窥豹,一起鉴证消费电子产业第二个十年的蜕变。
2019年,国内手机市场“华米OV”四柱鼎立的平衡格局已经被打破,红海依旧是红海,但华为的确开始一枝独秀。
外观延续前作接口齐全
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虽然市场大盘下滑,但受暑期线上推广、电商平台折扣、品牌季促销、物流效率提升等因素影响,线上市场依然活跃。多家分析机构的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线上销量占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比例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24%上升至第三季度约27%。品牌表现方面,TOP6智能手机品牌占据中国第三季度线上市场84%份额,相比2019年第一季度的79%有所增长。这变化,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结果:这两年iPhone定价过高,创新不足,导致在中国出货量大幅下滑,跌幅高达2位数,性能和定价最为接近却相对合理的华为手机成了它最大的替代品;小米(包括Redmi)在2019年动作颇多,成绩也不错,但并没有达到雷军的预期;而在中高端市场,相比“绿厂”和“蓝厂”,华为的品牌影响力更被认可,也是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虽然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是一家商业公司,广告牌上从来没有“为国争光”这类话,然而,外部环境的剧变,也的确给华为打了“非常伟大的廉价广告”。“它(美国指控华为)可能对华为好与坏还不能区分,但是把华为的知名度提高了,让全世界人民知道有个华为,感谢美国政府给了我们宣传。”任正非在2019年3月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华为清楚,国际情况仍不容乐观。在去年中兴事件后,华为内部就开始了“消A计划”,A指的是美国,所谓“消A”也就是要替换美国的物料。
华为已经在加紧囤货,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断供”。不能替代的零部件,华为希望有一两年或更久的货。一位内存条代理商曾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2018年开始,内存条严重过剩,大家手里都压了很多货。华为却在今年1月一次性买了数百万条国外品牌的内存条。华为内部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任正非春节后在武汉研究所的讲话,措辞显得尤为慎重。“我们不管身处何处,我们要看着太平洋的海啸,要盯着大西洋的风暴,理解上甘岭的艰难。要跟着奔腾的万里长江水,一同去远方,去战场,去胜利。”谷歌断供的速度之快,有些出乎华为意料。余承东5月在接受美国Theinformation采访时,用“震惊”(bigsurprise)来形容自己的反应。“我简直不敢相信,美国政府会限制安卓。这是一个消费产品,和网络安全问题无关。”起码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短期内还没有办法完全摒弃谷歌。据报道,华为内部一直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内部称之为Z计划,后来被证实就是10月对外发布的鸿蒙。然而,在2019年5月时,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离准备就绪还差得很远。谷歌断供可以说直接命中华为手机业务的油箱。他们只能“拿棉纱把‘油箱’漏洞堵住,剩下一点油,还要继续飞。”华为的幸运在于,中国国内仍然是一个有巨大容纳能力的市场。于是,有了后来的“渡江战役”。这“渡江战役”的主要内容,就是2019年要把华为的市场份额做到50%。这也符合余承东公开提出的目标:今年国内每卖出两台手机就有一台是华为。华为这个决心让业内一片震惊,要知道,诺基亚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50%。”于是,“渡江战役”让整个渠道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华为成功反攻不应简单归因为所谓的“爱国心”,说到底,还是华为“产品可以”:这是一种综合做工、芯片、摄像头、电池、散热、系统顺滑度等等的整体感受。如此,整个行业弥漫着不安的情緒。OPPO和vivo都开始实行窄渠道运营,即特别紧俏的版本,只放给少数最重要的商家做,保证让他们挣到钱,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核心阵地。比如,9月刚刚上市的vivoNEX3,是有史以来“相对渠道最窄的”产品,只放在一些高阶店和企业店,全国不到1万个。而OPPO的内部人士表示,他们份额的确下降了,但是远没有到所谓的断崖式下降,毕竟“还有人和阵地”。“人和阵地”是指,OPPO和经销商紧密捆绑,只做一个品牌。OPPO的很多代理商从DVD时代一直跟到现在,有的身家高达二三十亿,短期一两年的亏损,他们能够也愿意承受。但保核心渠道商只是防守打法——手机大盘持续萎缩,OPPO原本从去年开始,就在主动关闭一些偏远地区和小型门店,转入shoppingmal“l品牌升级”——产品升级、挤压千元机市场、挤压线上市场,这就是绿厂(包括蓝厂)的进攻方式。有趣的是,在2019年,OPPO停掉了畅销6年的R系列,从零开始做一个新系列Reno。Reno和OPPO过去的风格迥异,至少现在还没有请代言人,没有花钱冠名综艺,简洁的审美风格明显在靠拢年轻人,更有时代特质和产品力。回想起来,初代Reno的首场发布会赶在华为P30发布前一天召开,但问题在于,Reno的十倍变焦版首销时间,却比有同样功能的P30迟了整整1个月。在分秒必争的手机行业,这意味着隔了一代产品。
结果,初代Reno产能没有达到预期,OPPO马上推出了几款千元机(有Reno衍生型号,也有K系列机型)。同样的经历和举措,vivo也干了一遍。于是,小米承压了。从数据看,显而易见,绿厂蓝厂两家今年千元机的份额都在暴涨,在2019年的年中分别已经占了整体市场的30%。小米每个月在千元以下价位段,都会被挤掉100万台。小米副总裁卢伟冰10月接受采访时表示,OPPO和vivo对Redmi乃至小米的冲击巨大,尤其是它们两家的“小弟品牌”realme和iQOO更是战意十足。比如,当小米9在2019年春天刚刚上市一周后,iQOO就正面迎了上去,其外观、配置、营销模式乃至定价,都在复刻小米的套路。OPPO则把旗下的realme从印度召回国,在5月发布了第一代产品realmeX,跟红米贴身肉搏。于是我们看到,重新开打机海战术,正是市场厮杀惨象的折射。仅是5月,手机品牌在国内就超过六场发布会。然而,即便拼命反击,但OPPO、vivo和小米依然与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大盘齐跌,它们在2019年的第二季度,整个市场的跌幅达到了6.1%,比第一季度又多了一倍。至于苹果,到了今年年中颓势仍然都没有好转。渡江战役之后,高端机市场更是被华为攻占。第一手机研究院的孙燕飚提供了一组数据:苹果4000元以上手机的市场占比已经从70%降到5、6月的41%;华为则从20%,到6月已经超过50%。”好玩的是,当绿厂蓝厂向千元机和电商渠道挤压时,小米则在挤压家电业。2019年4月,雷军表示“大家电业务是小米未来10年发展的核心拼图”。随着2019年10月小米冰箱的发布,小米的品类几乎已经涵盖了大型“白电”和“黑电”。这真是……有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人欲哭无泪。 技术,必然是第一推动力
对于国产元件供应商而言,2019年的终端红海,却是一个难逢的机会:以华为手机主导的国产部件替代,突然开始加速。比如,一家去年业绩营收还是4000万的元器件公司,今年就号称要做到8000万,其中绝大多数订单都来自华为。但同时,国内手机供应链气氛也紧张了不少,以前华为给规格和要求,供应链照做就行,不合格再修改。到了今年,他们恨不得一周就出一个版本。时间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会逼着供应链做更快,是供应链的普遍反映。华为也在加码扶植国产供应商,甚至会派驻不少内部人员驻场,和供应链一起提升品质。以前供应链考虑的就是材料成本,对于质量、后续检测这些附加成本都不会考虑。现在华为的中高端机做起来了,对这些供应商期望还是比较高。华为的大动作,也激活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一家手机部件厂商需要做新技术测试,明确只会找国产的厂商。于是,业内普遍观点是,阵痛期过了之后,供应链的格局会变化,国产比例肯定会上升。
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些关键元器件,国内厂商还欠缺能力。比如,可以用ToF(立体深感镜头)实现的人脸识别,。索尼握有ToF镜头的核心元器件“前置IMX518传感器”,易于后期调试,因此受到追捧。于是,对此元件争抢非常激烈。
华为在争抢中获胜,在Mate30
《新潮电子》2019年度总结暨颁奖特辑
消费电子产业的第二个十年
如若把2000年看作中国消费电子启动的元年。那么第一个十年,消费电子产业主要围绕规模化制造来发展。虽偶有亮点,但国际竞争力不足。第二个十年,消费电子产业蝉蜕壳变,与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互惠互利,齐头并进。从制造到质造 智造,形与质的蜕变让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时至年末,我们回顾这一年里消费电子各行各业走过的路,并精选出2019年各大行业产品的佼佼者。管中窥豹,一起鉴证消费电子产业第二个十年的蜕变。
2019年,国内手机市场“华米OV”四柱鼎立的平衡格局已经被打破,红海依旧是红海,但华为的确开始一枝独秀。
外观延续前作接口齐全
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虽然市场大盘下滑,但受暑期线上推广、电商平台折扣、品牌季促销、物流效率提升等因素影响,线上市场依然活跃。多家分析机构的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线上销量占整体智能手机市场比例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24%上升至第三季度约27%。品牌表现方面,TOP6智能手机品牌占据中国第三季度线上市场84%份额,相比2019年第一季度的79%有所增长。这变化,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结果:这两年iPhone定价过高,创新不足,导致在中国出货量大幅下滑,跌幅高达2位数,性能和定价最为接近却相对合理的华为手机成了它最大的替代品;小米(包括Redmi)在2019年动作颇多,成绩也不错,但并没有达到雷军的预期;而在中高端市场,相比“绿厂”和“蓝厂”,华为的品牌影响力更被认可,也是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虽然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是一家商业公司,广告牌上从来没有“为国争光”这类话,然而,外部环境的剧变,也的确给华为打了“非常伟大的廉价广告”。“它(美国指控华为)可能对华为好与坏还不能区分,但是把华为的知名度提高了,让全世界人民知道有个华为,感谢美国政府给了我们宣传。”任正非在2019年3月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华为清楚,国际情况仍不容乐观。在去年中兴事件后,华为内部就开始了“消A计划”,A指的是美国,所谓“消A”也就是要替换美国的物料。
华为已经在加紧囤货,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断供”。不能替代的零部件,华为希望有一两年或更久的货。一位内存条代理商曾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表示,2018年开始,内存条严重过剩,大家手里都压了很多货。华为却在今年1月一次性买了数百万条国外品牌的内存条。华为内部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任正非春节后在武汉研究所的讲话,措辞显得尤为慎重。“我们不管身处何处,我们要看着太平洋的海啸,要盯着大西洋的风暴,理解上甘岭的艰难。要跟着奔腾的万里长江水,一同去远方,去战场,去胜利。”谷歌断供的速度之快,有些出乎华为意料。余承东5月在接受美国Theinformation采访时,用“震惊”(bigsurprise)来形容自己的反应。“我简直不敢相信,美国政府会限制安卓。这是一个消费产品,和网络安全问题无关。”起码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短期内还没有办法完全摒弃谷歌。据报道,华为内部一直在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内部称之为Z计划,后来被证实就是10月对外发布的鸿蒙。然而,在2019年5月时,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离准备就绪还差得很远。谷歌断供可以说直接命中华为手机业务的油箱。他们只能“拿棉纱把‘油箱’漏洞堵住,剩下一点油,还要继续飞。”华为的幸运在于,中国国内仍然是一个有巨大容纳能力的市场。于是,有了后来的“渡江战役”。这“渡江战役”的主要内容,就是2019年要把华为的市场份额做到50%。这也符合余承东公开提出的目标:今年国内每卖出两台手机就有一台是华为。华为这个决心让业内一片震惊,要知道,诺基亚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50%。”于是,“渡江战役”让整个渠道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华为成功反攻不应简单归因为所谓的“爱国心”,说到底,还是华为“产品可以”:这是一种综合做工、芯片、摄像头、电池、散热、系统顺滑度等等的整体感受。如此,整个行业弥漫着不安的情緒。OPPO和vivo都开始实行窄渠道运营,即特别紧俏的版本,只放给少数最重要的商家做,保证让他们挣到钱,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核心阵地。比如,9月刚刚上市的vivoNEX3,是有史以来“相对渠道最窄的”产品,只放在一些高阶店和企业店,全国不到1万个。而OPPO的内部人士表示,他们份额的确下降了,但是远没有到所谓的断崖式下降,毕竟“还有人和阵地”。“人和阵地”是指,OPPO和经销商紧密捆绑,只做一个品牌。OPPO的很多代理商从DVD时代一直跟到现在,有的身家高达二三十亿,短期一两年的亏损,他们能够也愿意承受。但保核心渠道商只是防守打法——手机大盘持续萎缩,OPPO原本从去年开始,就在主动关闭一些偏远地区和小型门店,转入shoppingmal“l品牌升级”——产品升级、挤压千元机市场、挤压线上市场,这就是绿厂(包括蓝厂)的进攻方式。有趣的是,在2019年,OPPO停掉了畅销6年的R系列,从零开始做一个新系列Reno。Reno和OPPO过去的风格迥异,至少现在还没有请代言人,没有花钱冠名综艺,简洁的审美风格明显在靠拢年轻人,更有时代特质和产品力。回想起来,初代Reno的首场发布会赶在华为P30发布前一天召开,但问题在于,Reno的十倍变焦版首销时间,却比有同样功能的P30迟了整整1个月。在分秒必争的手机行业,这意味着隔了一代产品。
结果,初代Reno产能没有达到预期,OPPO马上推出了几款千元机(有Reno衍生型号,也有K系列机型)。同样的经历和举措,vivo也干了一遍。于是,小米承压了。从数据看,显而易见,绿厂蓝厂两家今年千元机的份额都在暴涨,在2019年的年中分别已经占了整体市场的30%。小米每个月在千元以下价位段,都会被挤掉100万台。小米副总裁卢伟冰10月接受采访时表示,OPPO和vivo对Redmi乃至小米的冲击巨大,尤其是它们两家的“小弟品牌”realme和iQOO更是战意十足。比如,当小米9在2019年春天刚刚上市一周后,iQOO就正面迎了上去,其外观、配置、营销模式乃至定价,都在复刻小米的套路。OPPO则把旗下的realme从印度召回国,在5月发布了第一代产品realmeX,跟红米贴身肉搏。于是我们看到,重新开打机海战术,正是市场厮杀惨象的折射。仅是5月,手机品牌在国内就超过六场发布会。然而,即便拼命反击,但OPPO、vivo和小米依然与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大盘齐跌,它们在2019年的第二季度,整个市场的跌幅达到了6.1%,比第一季度又多了一倍。至于苹果,到了今年年中颓势仍然都没有好转。渡江战役之后,高端机市场更是被华为攻占。第一手机研究院的孙燕飚提供了一组数据:苹果4000元以上手机的市场占比已经从70%降到5、6月的41%;华为则从20%,到6月已经超过50%。”好玩的是,当绿厂蓝厂向千元机和电商渠道挤压时,小米则在挤压家电业。2019年4月,雷军表示“大家电业务是小米未来10年发展的核心拼图”。随着2019年10月小米冰箱的发布,小米的品类几乎已经涵盖了大型“白电”和“黑电”。这真是……有人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人欲哭无泪。 技术,必然是第一推动力
对于国产元件供应商而言,2019年的终端红海,却是一个难逢的机会:以华为手机主导的国产部件替代,突然开始加速。比如,一家去年业绩营收还是4000万的元器件公司,今年就号称要做到8000万,其中绝大多数订单都来自华为。但同时,国内手机供应链气氛也紧张了不少,以前华为给规格和要求,供应链照做就行,不合格再修改。到了今年,他们恨不得一周就出一个版本。时间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会逼着供应链做更快,是供应链的普遍反映。华为也在加码扶植国产供应商,甚至会派驻不少内部人员驻场,和供应链一起提升品质。以前供应链考虑的就是材料成本,对于质量、后续检测这些附加成本都不会考虑。现在华为的中高端机做起来了,对这些供应商期望还是比较高。华为的大动作,也激活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一家手机部件厂商需要做新技术测试,明确只会找国产的厂商。于是,业内普遍观点是,阵痛期过了之后,供应链的格局会变化,国产比例肯定会上升。
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些关键元器件,国内厂商还欠缺能力。比如,可以用ToF(立体深感镜头)实现的人脸识别,。索尼握有ToF镜头的核心元器件“前置IMX518传感器”,易于后期调试,因此受到追捧。于是,对此元件争抢非常激烈。
华为在争抢中获胜,在Mate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