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意义

来源 :中国当代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尿酸、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排除脑梗死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尿酸、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软斑块组、硬斑块组以及混合斑块组,比较其尿酸、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以及预后不良组,同样就三项指标检出值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硬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的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硬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块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硬斑块组,血浆胱抑素C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硬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尿酸、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血浆胱抑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密切相关性,三者共同参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必须引起临床重视。
其他文献
在我国建筑土木工程当中,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不过目前依然具有一定的问题,这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施工的质量。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制定出完善的技术方案,这样就能
目的对比分析武汉市梅毒报告发病率与人群梅毒估计感染率,评价武汉市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导出2010-2015年武汉市梅毒病例报告数据,分析网上
本文通过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教材的教学分析,总结规律,给出了求解液体压强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生物吸附法作为一种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新方法,由于其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处理效果好,易操作且易再生等优点,在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方面展现出广阔的运用
1 病历介绍 例1男,60岁,因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20年于1998年10月20日入院.术前胸片,心电图无异常,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血液流变学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