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养殖中的疾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e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梭子蟹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对确保梭子蟹养殖效益至关重要。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梭子蟹的生活习性;然后对梭子蟹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梭子蟹疾病类型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分析探讨,重点强调了养殖池塘水质环境保持的重要性。
  关键词:梭子蟹;疾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9-49-2
  梭子蟹在福建地区有广泛养殖,因为其经济效益较高,已经成为养殖市场中的新宠。由于养殖规模扩大,预防梭子蟹疾病愈发显得急迫和重要。梭子蟹容易患上哪些疾病,发病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对策进行防治,这是养殖户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1梭子蟹生长习性
  梭子蟹,又叫白蟹。由于其头胸甲形状像梭子,所以得名梭子蟹。梭子蟹最适宜水温为15.5℃~26.0℃,一旦水温过低,梭子蟹就会停止进食,还有可能被冻死。梭子蟹生长较快,一般白天潜伏水底,到夜间出来觅食,有比较明显的趋光性。梭子蟹属于杂食动物,喜欢吃小虾、碎鱼、水藻嫩芽等。梭子蟹是一种经济型海产品,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非常高,因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梭子蟹的卵巢可以做调味品,蟹壳可以入药。梭子蟹为我国最重要的海蟹之一。因此,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列入我国海产品养殖对象,近年来,梭子蟹养殖已经形成规模。
  2梭子蟹疾病发生原因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因素导致梭子蟹疾病频发,弄清梭子蟹发生疾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2.1蟹种质量有问题
  在放养梭子蟹时,由于一些蟹种带有病菌,或是蟹种本身有缺陷,很容易造成疾病频发。许多人常常利用虾池养殖梭子蟹,但是由于梭子蟹生性好斗,如果在一个池中蟹种规格大小有较大差异,一些弱小的蟹种就会遭到强势蟹种的残杀。而受伤的蟹也很容易被病菌感染,造成疾病大规模蔓延,甚至形成大面积死亡。
  2.2养殖环境太恶劣
  养殖用虾池底质环境恶化,也可以造成梭子蟹疾病频发。养殖池底在放养前清除不彻底,或者多年不清理,腐殖质过度积累,已经超过了池塘的自净能力,病菌泛滥。梭子蟹在这种环境中生存,难免体质下降,一旦抗病能力下降,疾病暴发也就成为必然。特别是那些弱小的梭子蟹,最容易遭受戕害。
  2.3生态条件不达标
  梭子蟹生长对水温要求比较高,水温低于1.5℃就停止进食,甚至会被冻死。梭子蟹脱壳过程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池塘内缺少一些遮蔽物,梭子蟹很容易遭受其他敌害的侵袭,肢体受伤也会感染病菌。另外,水质太浑浊也会给梭子蟹造成生存威胁,梭子蟹脱壳期间,要大量消耗氧,如果水质过浑浊,含氧量过少,梭子蟹也会因为缺氧而窒息。
  2.4有害物质的混入
  梭子蟹在放养前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如果使用药物不当也会导致梭子蟹中毒。养殖区周边如果有工厂,工业废水常常含有毒素,如果这些有毒废水进入养殖池塘,对梭子蟹危害很大。还有农民种地使用的农药,以及生活废水,都会给梭子蟹带来生存危机,甚至会造成梭子蟹的批量死亡。
  2.5养殖密度不合理
  梭子蟹养殖密度不宜过大,特别在养殖后期,如果梭子蟹密度太大,不仅导致饵料生物的减少,也给疾病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因为生长空间过小,梭子蟹生长受限,体质也会随之下降。如果发病,还有可能规模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2.6细菌敌害的侵扰
  梭子蟹也会感染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在一些弱势蟹群之中。梭子蟹喜欢夜间出来觅食,对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敌害生物侵扰,往往会让梭子蟹淬不及防。梭子蟹脱壳时,最怕敌害侵扰,一旦有情况发生,梭子蟹就会停止脱壳,后来再想继续脱壳就比较困难,甚至死亡。
  2梭子蟹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3.1水肿病
  水肿病是梭子蟹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其足基节出现水肿症状,呈现白色,患病梭子蟹行动较困难,严重时,会出现步足脱落,甚至死亡。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夏季温差变化比较大,遇到暴雨来临,养殖池塘海水突然变淡,致使梭子蟹难以适应,而引起机能失调现象发生。
  防治方法:夏季暴雨季节要及时更换池水,如果遇到暴雨突降,可以及时排掉池中上层淡水,或者向池中泼洒盐水。如果发现有病症出现,要立即进行隔离养殖,并用20~30克/立方米生石灰泼洒养殖池。
  3.2真菌病
  梭子蟹常常会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到一些机械损伤,而一些真菌便会趁机而入,像水霉菌、毛霉菌、链壶菌等,会从梭子蟹伤口侵入,导致梭子蟹摄食减少,行动迟缓,受伤部位出现溃烂并开始蔓延,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要尽量减少梭子蟹的捕捞、运输过程中的碰撞,避免梭子蟹受伤,一旦发现病蟹,要用5%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或者用5%碘酒涂抹患处。还要注意在日常管理中防止敌害生物侵入。
  3.3烂鳃病
  烂鳃病是指梭子蟹因为池塘水质恶化严重而发生的疾病。特别是池底腐败、水质浑浊、病菌滋长,梭子蟹出现鳃丝腐烂,严重的时候,腮丝会呈现黑色。这时,梭子蟹呼吸困难,行动迟缓。这种疾病多发生在高温季节。
  防治方法:要及时给池塘换水,投放新鲜的饵料,饵料不仅要适量,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一旦发现病蟹,可以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用量为每公斤饵料加1~2克土霉素,也可以用漂白粉泼洒全池,净化池水杀死病菌。
  3.4脱壳不遂病
  所谓脱壳不遂就是指梭子蟹不能自行脱去旧壳,由于梭子蟹的头胸甲和腹交界处出现了裂口,导致蟹不能进行脱壳而死亡。这种病一般会发生在养殖后期,发病原因多为池塘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不足,而梭子蟹脱壳过程中需要足够溶氧。
  防治方法:在梭子蟹脱壳时,要及时供给新鲜海水,或者对海水充氧。在饵料中添加钙质和甲壳素,或者在养殖池中投放生石灰,投放量为16~27克/ 立方米。另外,在梭子蟹脱壳期间,要注意保持养殖池的安静。
  3.5肌肉乳化病
  梭子蟹发病初期,其步足肌肉呈现乳白色,如果折断其步足里面会有白色粘液流出,像牛奶一样。此病多发生在9~11月间,发病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防治方法:发现有病蟹要及时隔离,防止相互传染;发病时,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添加量为0.5~1.0克土霉素/每公斤饵料;经常用漂白粉对全池消毒净化;还要注意及时换水,控制海水盐度适中。
  3.6甲壳溃疡病
  发病初期会在梭子蟹腹部出现一些褐色的斑点,渐渐会扩大,溃疡面会联结成大斑,一般不会导致梭子蟹死亡。发病原因为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如果继发性感染其他细菌,也会导致梭子蟹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时用漂白粉泼洒全池,防止机械性损伤,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抗菌药。
  3.7寄生虫病
  梭子蟹寄生虫病为常见病,主要有蟹奴、茗荷儿、聚缩虫、藤壶等。蟹奴寄生在蟹的腹部,茗荷儿寄生在腮部,聚缩虫寄生在附肢上,藤壶寄生在背甲。这些寄生虫摄取蟹的营养,还会导致蟹的卵巢发育不良。主要为害梭子蟹腮部,影响正常呼吸,导致梭子蟹死亡。
  防治方法:保持池塘水质环境,彻底清除池塘底部垃圾,及时更换海水,调整海水盐度,发现病死蟹要及时捞出,可以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病蟹,药液浓度为100克/立方米,或者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按照5∶2的比例,泼洒全池之后换水。
  4结语
  养殖梭子蟹,防病是关键,而且要把预防工作想到前头,要把预防措施及早落实。从众多发病原因来看,梭子蟹大多是因为池塘水质恶化引发疾病。所以,要有效控制梭子蟹疾病发生,就要在养殖环境方面多用些预防措施,及时清塘换水、定期消毒、在饵料中添加防病药物、及时隔离病蟹、减少机械损伤,预防梭子蟹疾病就可以取得预期效果。
  作者简介:高吉强,大专学历,东山县陈城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技术推广。
其他文献
Z85C30是ZILOG公司推出的多规程串行通信控制器.文中介绍了Z85C30芯片的物理特性、工作方式和时钟选择,给出了它在基于微波通信的DSRC中的应用电路.
DMF5001是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集控制、驱动、显示为一体的薄板式点阵图形显示器,可用来显示各种字符和图形。文中介绍了DMF5001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接口电路,讨论了
摘要:山区自然流水养鱼水质好,保证了鱼的质量,同时又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解决了山区民众“吃鱼难”的问题,使山区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福建地区自然水源丰富,是发展山区养鱼的绝好场所。在不断的探索、改良养鱼技术的前提下,山区自然流水养鱼的事业会得到不断的发展,使养殖户获得更丰厚的效益。山区自然流水养鱼技术的研究为山区群众早日致富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山区;自然流水;养鱼  中图分类号:S96
ADSP21161是AD公司推出的SHARC二代芯片,它采用单指令多数据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DSP的并行处理能力,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医学图像处理、雷达、声纳、通信和语音处理等领
摘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有效解决了1998年二轮延包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不清或记载错误的现象;解决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土地物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最终形成产权明晰、权属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关键词:土地确权;土地承包;土地延包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
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现存诗歌1400余首,其中七言律诗329首,占其诗歌总量的1/4。后世诗论家对其七律创作评价颇高,可见其七律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值得学者进行深入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都有种植,特别是北方地区更是多见。玉米具有植株高大、适应性好、产量高等优点,而且市场销售通畅,收益相对较高,所以深得广大农民的喜爱。在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