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5年9月6-24日,湖北省部分乡镇棉农发生接触性皮炎暴发,共报告病例3 047例,其中钟祥石牌、柴湖等镇报告1 943例,宜城郑集镇等报道1 104例.湖北省市乡皮肤科和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职业病防治所,省环保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分析。
【机 构】
: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急性传染病防治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9月6-24日,湖北省部分乡镇棉农发生接触性皮炎暴发,共报告病例3 047例,其中钟祥石牌、柴湖等镇报告1 943例,宜城郑集镇等报道1 104例.湖北省市乡皮肤科和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职业病防治所,省环保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分析。
其他文献
例1 女,45岁.因患乙型肝炎,听人介绍外敷石龙芮可治疗,故将捣碎的石龙芮茎和叶敷于右前臂,塑料薄膜封包.7 h后敷药处剧烈灼痛,立即移去敷贴物,后用肥皂和热水烫洗,见敷药部位出现红斑.11h后出现3个黄豆大水疱,逐渐增大融合.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
患者女,21岁.因手、足及口周皮肤发黄1年于2004年1月来本院就诊.患者平素爱吃南瓜及红薯,近1年来早餐以南瓜或红薯为主,每天进食约200 g左右,上述饮食半年后,双掌跖皮肤开始发黄,且颜色逐渐加深,此后口周皮肤也出现类似颜色改变.渐波及手背、手指及足背.发病以来无其他不适,否认服用其他药物及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双掌跖、指趾、手足背皮肤呈橘黄色
患者男,27岁.因尿道炎反复发作4年,伴关节痛、全身发疹、外阴溃破1年余收住入院.患者4年前因非婚性接触后出现尿道脓性分泌物,当时查支原体、衣原体均为阳性,未正规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尿道口时有分泌物.2005年12月全身出现皮疹,并伴外阴破溃,疼痛不明显.双眼球结膜炎,视物不清,双膝关节疼痛.曾在外院诊为结膜炎、Behcet综合征、关节病性银屑病.予以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氨蝶呤治疗.最大量为地塞米
目前有多种方法评价遮光剂的性能,日本化妆品工业协会(JcIA)采用持续皮肤黑化(persistant pigment darkening,PPD)方法,通过检测皮肤对所有波段UVA的反应,确定UVA防护指数(UVA protection factors,UVAPF),进而检测遮光剂作用。由于使用的检测仪器不同,受试人群不同,不同实验室即使按照PPD统一操作规程,可能也会造成UVAPF检测结果差异。
患儿男,13个月.头皮、面部、躯干发生丘疹、结节5个月.患儿5个月前开始于头顶部出现3个小结节,约黄豆大小,肤色,无症状,皮损缓慢长大.4个月前,皮损渐增多,累及颈、项部、枕部及额部,后波及躯干及四肢.发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发热、关节痛,胃纳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下降.患儿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婚配,家中无类似病史。
患者女,51岁,因全身丘疹伴瘙痒4个月,右大腿皮肤斑块伴瘙痒3个月于2005年11月8日入我院.2005年7月初,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绿豆大红色丘疹,自觉瘙痒,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后皮疹及瘙痒略缓解.1个月后右大腿皮肤起红色斑块,初起如鸽蛋大,并渐向周围扩大,中央颜色渐消退,自觉瘙痒明显.在当地医院诊断湿疹,给予西替利嗪(仙特明)10 mg每天1次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无效而来我院.患者发病前曾被蚊
患者男,48岁,因右侧肢体皮疹25年,播散至全身并加重1年,于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5年前于右膝盖内侧出现米粒大小扁平褐色丘疹,周边呈环状隆起,中央低平,上有鳞屑.以后类似皮疹逐渐增多,并波及整个右侧上下肢及面颈部,且面、颈部部分皮损渐扩大融合成片,日晒后明显加重。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红色毛癣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aCaT细胞采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5%CO2环境下,37℃孵育至80%融合时,弃去培养液,加入用无血清DMEM配制的菌丝段悬液共孵育(浓度0.1×105/mL~1.0×105/mL),并以菌丝段悬液作为阴性对照.分别于4h、8 h、16 h和24 h制备共孵育后的菌丝段悬液,进行台盼蓝染色计数和菌落计数,对真菌生长状况进行
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e nucleic acid fraction of 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PSN)是采用热酚法去掉蛋白质研制而成的新一代卡介菌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应用BCG-PSN预防和治疗特应性皮炎、过敏性哮喘、慢性荨麻疹等变应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