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歷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于历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及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调整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是必要且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江苏的全面推进,历史学科变化较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结合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历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更新思想,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引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这是历史教师投身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重点。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树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始终以人为中心,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我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历史中寻找先人留下的借鉴和启迪: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农人戴月锄禾的历史场景中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事迹中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从苏轼一生虽然宦海沉浮,但身处顺境不骄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的心态中感悟到为人应有的达观、充实与和平。
  2.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新颖化和科学化。
  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如讲述“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一幅中英《南京条约》签字现场照片的投影,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同时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要做到结论和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如果学生对历史现象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并作出解释,必须做到“结论和过程”相结合。例如:“罗斯福新政”一节关于新政的评价,不应直接给结论,而应提出讨论的问题:“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罗斯福实行新政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交流评价,老师再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中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注重对高一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学生能否学好历史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历史成绩的好与坏,因此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历史教师应重视高一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并指导学习方法。
  1.培养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历史情感”。
  调查证明,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无外乎两方面:因其他学科(主要是语数外)繁重紧张,想通过对历史的学习,适当调节、放松;某些历史现象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表明,目前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有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削弱、减退,比如:事件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就会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培养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着重于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稳定兴趣,我认为主要应从学生的“愿”、“乐”学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愿”学。这就要求教师会“煽情”,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点燃学生们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会“煽动”,让学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正确地引导,及时地鼓励,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做得很到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乐”学。这就要求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班级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小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教学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感染,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提高。
  2.运用新教材的课后习题,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课后探究性学习总结习题形式多样,改变了传统的选择题、问答题只注重知识记忆而不注重理解和运用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些习题,根据章节内容,作出适当处理:本课测评题可以作为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锻炼解题技巧,还可以作为教材正文内容的有机补充,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学习延伸题可以作为训练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显身手,有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些有多种观点需作出言之有理的解释,让学生从实际面临的多种不确定性中获得直觉和激发洞察力,以及从排除实际困难的失误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及时调整,尽量少一些“空手道”、“迷踪拳”,尽量避免课堂教学的失误,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渝华,石蔷.历史教学课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2]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其他文献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完成写作训练要借助记录卡,写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作对象是“我的植物朋友”.明确了写作对象
期刊
本文以整体风险管理思想为切入点,研究厦门海关如何应对全球贸易化发展的挑战,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方式和方法解决有效监管和高效通关之间的矛盾。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理论资料的基
目的 比较非手术治疗与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小量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外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82例高血压基
看图写话就是学生对教师给出的图画进行观察,并加以理解,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表达对图画内容的见解、感悟.写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写话对
期刊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重要保障,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但由于受到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困扰,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