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生态意趣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园林立意讲求以小见大,选址布局因地制宜,景观营造常就地取材、物尽其用,极其重视园中的生态自循环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在具备生态功能的同时,又营造出了活泼泼的生态意趣。
  关键词:中国园林;生态意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人与自然同生互养的生态哲学,蕴含着“天人合一”思想的园林,作为凝聚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正是国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中国园林被誉为城市山林,其最大特点是将人工造物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运用人工的手法表现写意性的自然景观。在当今城市化发展产生的一系列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及能源匮乏的情境之下,中国园林里的环境保护、生态自循环及能源再利用等优良传统,对调和现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有着众多的启示。
  一、立意选址
  立意。中国园林立意讲求以小见大,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尽的意趣,如倪瓒《溪亭山色图》跋文:“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颐和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园的“清风池馆”及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等,都表明园林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建筑个体,而是在于把自然界的无尽风月都吸纳到建筑中来。这样既能满足游览和园居功能,同时又节约土地资源、物质材料及营造成本。
  选址。对于中国园林的选址,通常会依据风水原理来进行,如“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园林风水布局中常在西北叠山以挡冬季寒风侵袭,东南理水可引夏日清风徐来,殿阁生凉。中国园林往往在旧有园林的基础改建,巧于因借。明代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记载:“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中国造园选址布局因地制宜,并且“园基不拘方向”,以地偏为胜。陶渊明构想的的桃花源模式,与文人造园力求避开尘世喧嚣不谋而合,因而对中国园林选址及景观营造影响深远。如苏州网师园僻处阔家头巷,门外途径极窄,轩车不容巷,恰是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境。此外拙政园、艺圃及耦园选址布局也都采用桃花源模式,其中以留园最为典型,整个园景布局起承转合皆以游廊贯通。此种先抑后扬的造园手法,有利于借助入口的狭窄来反衬出园内的宽敞。
  二、景观营造
  (一)就地取材
  中国园林是由植物、建筑、叠山、理水等诸多要素构成,并用艺术化的手法营造成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综合文化产物。屋木山水四大要素通常是就地取材,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造成本,同时又能通过材质的呼应使人工造物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乡土植物移栽成活率高,并能与原生态景观相协调。碎石粗砂造景,道路和绿化可以随时调整。用夯土建造围墙,散则能复归尘土,是真正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在文人园居生活中,乡土材料不仅是实用物品的材源,还是模拟营造园林自然景观的重要元素。如拙政园东部归园田居的秫香馆,旁边曾种有水稻,秫香即是稻花香。留园西部的活泼泼地也曾用蔬菜、瓜果等农作物造景,这样游人既能静赏田园风光,又能参与农事劳作,完美地体现了中国读书人“晴耕雨读”的传统。
  (二)物尽其用
  中国造园崇尚古朴简雅,物尽其用。园中的古树名木,极易形成邈远幽深,秀润苍健的意境,因而造园时常给予尊重并加以保护。如计成《园冶》所说:“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网师园大门前的两棵古槐,寓意着“门前有槐,荣贵丰财”,看松读画轩在宋代古柏的映衬下,显得古意盎然。此外,昆明黑龙潭也因众多古树名花而显得清幽芬郁,其中尤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清玉兰最为著名。当今中国园林被多次复制仿造到世界各地,其它元素都能模仿真似,唯有园中古木不可复制。关于废弃物的再利用,《园冶》中言:“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路径寻常,阶除脱俗。”砖瓦碎石回收用以花街铺地,化腐朽为神奇。即便是园中花木修剪所剩下的弃枝,也可插瓶以供清赏。
  三、生态意识
  生态功能。树木作为中国园林的背景、点缀及材源供应,有效的调动了园林内部生态的自循环。康熙诗中描写承德避暑山庄“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园林中的绿色植物有着调节小环境气候的功能,还可以保持水土,吸附、过滤灰尘,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杀菌、吸毒、吸收噪音等功能。以木结构框架式为主的园林建筑,能以极少的材料来构筑较大的空间,且功能分区灵活,室内外相互交融,从室内便能眺望四周景色,不出厅堂而得山林之乐。夏季门窗可以自由拆卸,以增强防潮避湿、通风散热等微气候调节功能。木造的园林建筑及家具陈设,可以作为碳的实用化、艺术化的储存方式。木结构鸳鸯厅冬暖夏涼,室内地砖下埋藏地龙,与厨房炉灶烟囱暗通,以此来达到冬季保暖的目的。石室水阁树荫皆可纳凉避暑,如沧浪亭印心石屋,网师园濯缨水阁,留园绿荫轩、清风池馆等,巧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藉此来消暑纳凉。正如清代的袁起所说:“动偏簃室,以玻璃代纸窗,纳花月而推风露,两壁置宣炉,冬热炭,温如春,不知霜雪为寒。檐外老桂,凉荫蔽日,能令三伏忘暑,颜之曰:‘夏凉冬燠所’。”
  (二)生态意趣
  在中国园林中,处处体现着悲天悯物的生命情怀。《庄子》“濠梁观鱼”及“濮水钓鱼”有自在逍遥之意,因而造园时大量表现,如颐和园知鱼桥,留园濠濮亭等。鹤在《尔雅翼》中被称为“仙禽”,东方园林中常饲养仙鹤,如苏州有虎丘养鹤涧以及鹤园,留园五峰仙馆前的峭壁山与鹤所,正好是杜甫“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的诗境。此外,远来越冬于昆明翠湖的红嘴鸥,婉转嬉戏湖上,恰似《列子》“鸥鹭忘机”的意趣,即忘却了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由此使得闹市中的翠湖平添了几分淡泊的意境。中国园林内种鱼可捕,养鹿堪游,植莲赏花,采藕可食,果木造景,青梅煮酒,竹笋佐餐。由此营造出了活泼泼的生态意趣。
  四、结语
  中国园林中的生态意趣对当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合理利用乡土材料,保护原有的古树名木,利用人工造景避暑取暖,既能降低景观营造成本,同时又能节约环境资源,还可以引导现代环境设计由浅显的造型回归到深厚的文化属性,进而创建可持续的生态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赵农注释.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曹林娣.东方园林审美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季熊.植物性材料在江南园林中的运用[J].乡村科技,2015(11)
  [4]季熊,郭晶.浅谈乡土材料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乡村科技,2015(12).
其他文献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中,英美文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推动世界文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英美两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两国的文学作品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众多英国文学作品中,人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持续扩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和受2008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的经济环境下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效地推动和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当前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笔者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推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现状 问题 开展  中图分类号:G71文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湖南中医院大学附属
随着科教新国战略的深入展开,高校无论在招生规模还是校园建设上都达到历史新高.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进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同时在校区扩建过程中会购进各种固定资产.在新
小学语文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紧紧围绕着小
摘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传统图案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传统图案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才能对其继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图案设计中。棉麻面料制作的各类产品经成为越来越多人所喜欢。另外,随着应用于棉麻面料的设计元素越来越多,使棉麻面料在装饰上出现了各种可能性,所以,以棉麻面料和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碰撞結合一定能呈现出新的面貌。  关键词:中国传
文章分析了柯勒律治《忽必烈汗》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想象因素:梦和意象,认为诗人受时代影响,他们对异域的向往和自己的宗教思想是其诗歌中想象的源泉.
本文从分析高校党委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出发,针对办公室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提出当前做好高校党委办公室工作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我科2014年1月5日对1例标识为O型的献血员血液进行ABO血型复检,结果发现其正反定型不符,根据进一步血型血清学相关检测结果,鉴定其ABO血型为Bel型。
期刊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应用优思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160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口服避孕药优思明可防止人工流产术并发症,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