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后麻醉平面客观指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实用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热成像技术,对比20 例临床择期下肢手术麻醉前后的皮肤温度变化,探讨以皮肤表面温度变化作为确定麻醉区域客观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 例择期下肢手术病人,分别观察麻醉区域内同一点麻醉施行前后的皮肤表面温度及红外线扫描图像的变化.结果麻醉区域内麻醉施行后皮肤表面温度显著升高,红外线图像有明显变化,可将皮肤温度作为确定麻醉区域的客观指标.结论基于人体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热量不一,利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对麻醉平面提供定性依据.
其他文献
儿童锁骨骨折是肩部比较常见骨折,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虽现在对其手术指征已有所放宽,但目前对儿童锁骨骨折的各种治疗,没有一种十分理想的,
目的通过对48 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的长期随访,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986年~2001年收治的48 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长期总结,分析所采用不同术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逐渐开展起来,但术中多行扩髓,对手术辅助设备要求较高.不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为探讨不扩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我院自1999年11月至200
推进本科教育的双语教学是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在非重点大学(二批A线)本科数学专业《初等数论》中应用双语教学实验表明,在中高年级的科学类课程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