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前列腺增生症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PAE和TURP对比研究,并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PAE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优劣势。

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疗效方面,术后3个月,TURP组优于PAE组,疗效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TURP组改善情况优于PAE组,虽然指标IPSS、PVR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指标QOL、Qmax、PV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PAE组与TURP组治疗效果相近,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E组失败率(4.4%)大于TURP组(0.5%);②安全性方面,PAE组比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MD=-98.25,95%CI:-105.51~-91.00,P<0.00001]、留置导尿时间短[MD=-1.61,95%CI:-2.31~-0.90,P<0.0006]、住院时间短[MD=-3.07,95%CI:-4.40~-1.74,P<0.00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8,95%CI:-15.92~50.48,P=0.31];PAE组并发症(21.6%)少于TURP组(33.7%)。

结论

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短期疗效(3个月)不及TURP;但中长期疗效(24个月)与TURP相近。总体来说,PAE较TUPR安全性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导尿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不能耐受麻醉及TURP者可选择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但PAE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其疗效的稳健性相对较差,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PAE优于TURP。未来随着更大样本、更多中心以及设计精良的随机对照试验出现,PAE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发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URSL)后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URSL术的单发输尿管结石患者230例,按照术后随访结果将其中输尿管狭窄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输尿管非狭窄患者20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石直径≥2 cm、严重肾积水、结石嵌顿、病程较长均是患者术后发生狭窄的危
目前有关勃起(ED)的生理、病理生理以及药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对动物模型机制的研究,但是各种动物模型均有其优缺点,实验动物在解剖、生理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对于不同实验的适用性,如何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获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并惠及人类,选用恰当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常用于勃起功能障碍研究的动物、动物模型以及评价机制作一综述。
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非常罕见,在所有前列腺癌种类中,它是一种不常见类型并且预后较差。2016年7月1日本院收治78岁男性患者,既往有两年的排尿不畅伴尿频的病史,入院时患者的总PSA为8.76 ng/mL。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Gleason评分:5+5=10,全身骨显像显示弥漫性骨转移。建议患者采取双侧睾丸切除术行去势治疗,但是患者拒绝该治疗方案。之后患者接受了体外放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的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降低高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6例上尿路结石伴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gA1c)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非糖尿病)组,血糖控制良好(HgA1c<7.7%)组,血糖控制不好(HgA1c≥7.7%)组。通过对比重症感染患者在各组中所占比例,分析血糖控制情况对脓毒
近二十年,纳米载体靶向治疗前列腺癌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及热点,本文就纳米靶向给药的机制、纳米载体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PKRP)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7)单纯给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包括药物去势(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 mg,每月1次)+口服比卡鲁胺50
上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高发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排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硬镜碎石术配合封堵器、软性输尿管下碎石术等。随着软性输尿管镜设备的不断改良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软性输尿管镜应用范围愈来愈广。近年来,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已逐渐成为上尿路结石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软性输尿管镜下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
目的比较内、外引流方式在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尿脓毒血症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引流组(膀胱镜或者经输尿管镜置双J管置入术)和外引流组(在B超的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成功率、尿脓毒血症得到控制的时间、术后尿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发生比例。结果两组引流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引流组尿
目的研究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尿失禁老年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从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尿失禁老年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联合组则予以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情况、治疗前后尿动力学参数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联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雄激素剥夺疗法(ADT)仍然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方法最终会失败,患者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雌激素及其受体在前列腺癌的作用,其中,雌激素受体β参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有望成为新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本文对雌激素受体β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