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富可敌国,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时,原本对企业责任的定义,也因此而改变。从只是做慈善到融入企业战略,社会对企业公民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众多逐渐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向更高阶段的企业公民进化,是他们捕获商机、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微软的“携手助学”和“潜力无限”项目为很多人提供了学习机会
富士施乐公司设厂回收自己的废弃产品,进而拆解,再生利用,为环保尽力。
台湾首富郭台铭十多年来向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达8亿元,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企业会被冠上“血汗工厂”的称呼。
去年6月,一则以“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为标题的文章报道了富士康深圳基地工人超时加班和工厂环境恶劣的现象。富士康公司因此起诉该篇报道的记者和编辑侵害名誉权和商业信誉,并索赔3000万元,随后又戏剧性地撤销诉讼。这一事件,作为中国企业公民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为什么有时乐于为公益奉献的企业反而成为了企业公民的反例?那是因为,做好企业公民不仅仅是慈善基金捐款表上的一串数字这么简单。现代社会中,企业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衡量其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当企业仅仅是被动地为了企业名誉和降低风险而盲目地捐款时,企业不过是处于企业公民的初级阶段,也就是1.0阶段。这是AccountAbility的CEO Simon Zadek的精辟见解。他将企业公民的发展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而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包括世界财富500强在内的大企业已经发现:企业公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它正为自己创造经济利益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核心发展策略。而这些企业,也随之迈上了企业公民2.0的台阶。
从企业品牌公关的形象工程,到衡量企业管理绩效的标准之一,企业公民的内涵远比捐钱、行善有更深入的定义。那么如何做好企业公民?发展到2.0阶段的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进化之路。
尽一己之力做公益
当企业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拟人公民实体来向社会尽自己的责任时,做好企业公民就成了企业自己的事情,是企业道德和企业性格的体现。在保护环境和发展教育两大现代企业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尽一己之力。
保护环境免受企业经营的冲击是企业的核心责任之一。纵观现在作为优秀企业公民代表的一些跨国企业,在它们发展的初期,也没能避免漠视环境制造污染、忽视对公益事业的投资等现象。作为老牌电器企业的三洋电机,在最初也不过是传统的消费电子制造商,而这些家用电器和电池包含的不可分解的化学物质,难以回收,使用过程中排放不良气体造成污染,早已是公认的问题。2007年,三洋来了个企业文化180度的大转弯,毅然将自己的企业品牌起名为“Think GAIA”(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要将其打造为环保能源产品的绿色制造商,同时,它将自己的销售利润部分捐献给环境资源保护活动。
三洋重视的环保议题,代表了ICT企业社会责任感近来蓬勃发展的领域。同样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微软等大公司还专门设立了首席环境官。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英特尔在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上具有前瞻性地采用了新生產工艺。从1998年到2006年,英特尔用于节水方面的投资达到1亿美元,节省了超过4亿立方米净水,相当于23万户家庭1年的用水量。同时,英特尔连续3年降低20%的能耗,在全球回收利用了其68%化学废物和115亿升的废水。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甚至这样表示:“英特尔芯片工厂排出的水,会比流进来的更干净。”
节能减排也已经成为通信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不久前结束的“2008绿色通信与节能创新研讨会”上,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李勇指出:“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贯彻到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以及产品自身的节能减排,包括网络运营,都应该重视节能减排问题,才能在整个产业中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节能不应只看单个产品的节能降耗指标,而应该以产业链整体能耗的降低作为目标。”
除了环境外,这些优秀企业公民代表企业也热衷于教育。教育是培育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在全球化环境下为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后备资源的必要手段。
“对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的奉献精神是成就英特尔近40年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

微软的“携手助学”和“潜力无限”项目为很多人提供了学习机会

富士施乐公司设厂回收自己的废弃产品,进而拆解,再生利用,为环保尽力。
台湾首富郭台铭十多年来向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达8亿元,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企业会被冠上“血汗工厂”的称呼。
去年6月,一则以“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为标题的文章报道了富士康深圳基地工人超时加班和工厂环境恶劣的现象。富士康公司因此起诉该篇报道的记者和编辑侵害名誉权和商业信誉,并索赔3000万元,随后又戏剧性地撤销诉讼。这一事件,作为中国企业公民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为什么有时乐于为公益奉献的企业反而成为了企业公民的反例?那是因为,做好企业公民不仅仅是慈善基金捐款表上的一串数字这么简单。现代社会中,企业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衡量其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当企业仅仅是被动地为了企业名誉和降低风险而盲目地捐款时,企业不过是处于企业公民的初级阶段,也就是1.0阶段。这是AccountAbility的CEO Simon Zadek的精辟见解。他将企业公民的发展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而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包括世界财富500强在内的大企业已经发现:企业公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它正为自己创造经济利益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核心发展策略。而这些企业,也随之迈上了企业公民2.0的台阶。
从企业品牌公关的形象工程,到衡量企业管理绩效的标准之一,企业公民的内涵远比捐钱、行善有更深入的定义。那么如何做好企业公民?发展到2.0阶段的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进化之路。
尽一己之力做公益
当企业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拟人公民实体来向社会尽自己的责任时,做好企业公民就成了企业自己的事情,是企业道德和企业性格的体现。在保护环境和发展教育两大现代企业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尽一己之力。
保护环境免受企业经营的冲击是企业的核心责任之一。纵观现在作为优秀企业公民代表的一些跨国企业,在它们发展的初期,也没能避免漠视环境制造污染、忽视对公益事业的投资等现象。作为老牌电器企业的三洋电机,在最初也不过是传统的消费电子制造商,而这些家用电器和电池包含的不可分解的化学物质,难以回收,使用过程中排放不良气体造成污染,早已是公认的问题。2007年,三洋来了个企业文化180度的大转弯,毅然将自己的企业品牌起名为“Think GAIA”(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要将其打造为环保能源产品的绿色制造商,同时,它将自己的销售利润部分捐献给环境资源保护活动。
三洋重视的环保议题,代表了ICT企业社会责任感近来蓬勃发展的领域。同样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微软等大公司还专门设立了首席环境官。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英特尔在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上具有前瞻性地采用了新生產工艺。从1998年到2006年,英特尔用于节水方面的投资达到1亿美元,节省了超过4亿立方米净水,相当于23万户家庭1年的用水量。同时,英特尔连续3年降低20%的能耗,在全球回收利用了其68%化学废物和115亿升的废水。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甚至这样表示:“英特尔芯片工厂排出的水,会比流进来的更干净。”
节能减排也已经成为通信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不久前结束的“2008绿色通信与节能创新研讨会”上,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李勇指出:“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贯彻到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从产品设计到制造,以及产品自身的节能减排,包括网络运营,都应该重视节能减排问题,才能在整个产业中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节能不应只看单个产品的节能降耗指标,而应该以产业链整体能耗的降低作为目标。”
除了环境外,这些优秀企业公民代表企业也热衷于教育。教育是培育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在全球化环境下为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后备资源的必要手段。
“对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的奉献精神是成就英特尔近40年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