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个体而言,“城市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化进程中衍生出来的,个人无法把控;一部分是内心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反应。后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而前者可能需要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城来改变。
病症一 城市化的“负效应”
1.生态危机
近日,好友Isa发来打油诗:北京欢迎你,用沙尘暴埋葬你,买头骆驼来骑一骑,你就是五环上的买买提。
而她幽默的就是这次席卷全国的沙尘天气。据环保部发言人介绍,此次最强沙尘天气侵袭全国16个省份,约有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给许多城市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中度以上受污染城市达到18个)。导致强沙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气温回升过快,土壤解冻比历年提前,冷空气频繁,使得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抵御短期大风降温等极端气象影响。
强沙尘的爆发,不是偶然现象。近期西南大旱,又将人们视线转移到“缺水话题”。前拥后挤凸显城市处在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中。除此之外,城市垃圾和电磁辐射污染都成为新的威胁。
2.环境危机
温室效应、高碳排放是很多生活在大城市人的心病。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人口,伴随着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过密的建筑装饰出了“混凝土峡谷”,排放的废热也制造出“热岛效应”,促使地区居住环境适度随之降低,城市环境恶化,影响人文生态。
另外,交通拥挤也是很多大城市日趋严重的课题。空间资源低效配置,道路与管理设施建设落后,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时间资源极度浪费。试想,贴面舞似地坐1个半小时地铁挤到公司,你还有精力上班么?
3.人文危机
来自于成都的唐唐,至今在上海打拼,她的内心却时常不安。“我父母说到了上海后,人变得冷漠而世俗,缺乏对别人的信任感,脑子和计算机一样,盘算着每个人和每件事,功利无比。”
城市的文明与财富,吸引着大批满怀“淘金梦”的人们。但日益增大的人口压力,每个城市人都能感受到从读书到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幸福健康有时候变成一个艰难漫长并且渺茫的过程。
治疗方法
了解你的个性品质,找个和你相匹配的城市
心理学家说人的性格有五个方面:开放型、勤勉型、外向型、容易相处型和神经质型。城市和人们一样,也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生活在和你个性相适应的城市,更容易开心满足。比如开放型更倾向于聚集在让人兴奋的地区,这里有着众多集体活动,频繁交往和交流成为生活主题;而勤勉型和容易相处型则更适合在维持传统的区域,和家人、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在踏实的生活中富足自己;开放型和神经质型的人比较适合体验型城市,在独来独往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了解你的人生阶段,理性周到考虑
按照真实居住需求,人生可以分为“大学毕业生——年轻职业人士——拥有孩子的家庭——空巢家庭——退休人士”五个阶段。
毕业的大学生,刚刚独立进入社会,希望能够开拓事业、结交朋友、尽情施展自己,更可能选择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或者前往大城市“淘金”。而“年轻职场人”拥有个人事业,有资源购置房屋,渴求稳定。“有孩子的家庭”则更会选择“家庭之地”,那里有良好的教育,安全舒适的环境,户外设施方便。有趣的是,新一代“空巢家庭和退休人士”除了继续居住在原地,他们也会选择和子女靠近的区域,或者选择具有亲切感和便利设施的城市。
了解你的工作和职业发展
很多工作机会都集中在某些固定城市,所以在选择前,深入了解这个地方如何同你的短期及长期事业发展相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最贴近的地方
哪些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那些地方就是你最佳选择。一个朋友喜欢江南水乡,虽然生在西安,上学在东北,开始工作时,几乎都在江苏浙江各大城市游走。对她而言,能看到西湖、太湖、苏州河这样的景致,就是最好的生活。
意识到距离家庭和好朋友近,非常重要
有英国学者研究表明,每天能见到朋友和亲人的价值,几乎比6位数的额外收入还要多。
知己也要知彼,在深入分析自己之后,我们还要从五个维度了解你要选择的城市:
经济机会和个人保障程度
最佳宜居城市评比和最佳机会城市评比,结果可以成为你的参考。根据自己职业所处的阶段,去寻找适合你的工作机会。当然不要忘记生活花销,最好根据实际消费水平来判断你可有的实际支配能力。
基础服务满意度
教育、医疗、可支付的住房、以及交通等等,都是考虑的内容。如果确实无法承担特大城市的房价,以自己可支配收入,找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也是不错选择。
城市文明建设程度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文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开放程度
开放度是指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宽容程度和接受程度。人群的宽容程度越高,社会幸福程度就越高。当个性表达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时,开放度很关键。
审美情趣
包括物质环境的美观、公共设施以及其他文化设施的齐备。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被更美观的事物吸引,也愿意为此支付更多的钱。人们对社区的外观环境、休闲设施及其风景评价越高,对社区满意度越高。
病症二 都市人自身的心理疾病
除了抑郁症、强迫症等都市流行病之外,都市人还有许多处于“亚健康”的表现。
1. 边缘化
大都市里竞争激烈,为了赢得一席之地很多人不懈奋斗。奋斗没有错,但如果这个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焦虑和不安,那就是很“摧残”心灵的事情。 长此以往,在其他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冲突和不适应,成为“边缘人”。
2. 路怒症
大城市有着更丰富的人才资源,职场竞争也相对更加激烈。由于怕“输”,焦虑和恐慌都压抑到了内心中。这股力量并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而是一定会找到出口喷涌而出的。在路上开车,是发泄的合适时机和场所,而大城市拥挤、喧杂的环境,也为点燃这些情绪“推波助澜”。
3. 星期一综合症
情绪有着“左右摆”的特征,如果向左摆得幅度很大,那么会以相同的振幅摆到右边。紧张的工作让人压力大,一旦到休息日,人们就渴望彻底地释放。当极度的放松和兴奋过后,很多人就摆到“低落”状态。再加上过度释放压力导致的体力消耗,疲惫感出现了。周一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惫、烦躁等状态。
4. 工具化生活
所谓的“工具化”生活,就是忽视了内心中的很多情感需求,把做某件事情,当成是实现一个目标的简单工具。偶尔打破那个固定的程序,就会感觉到不安、慌张、自责,而只有按照那个程序来做,才可以找到安全感,才觉得挣钱有希望。
治疗方法
做一次心灵体操
管理压力:适度的压力会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激发斗志。而压力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压力的多少,也在于我们对压力的管理方式。就好比同样一间屋子,会收拾的人,使得屋内的空间很大、井然有序;而不会收拾的人,可能使得屋子无落脚之地。因此,学会管理压力,是都市人必修的功课。
第一步:寻找到压力源。不要以为你和家人发火,压力就在于家人,而是能面对内心,找到真正的压力源。
第二步:接受压力,并看到它带给你的价值。就像是面对一堆杂物,如果能看到它发挥过的价值,你就会心平气和地收拾它,如果把它看得一无是处,就会火上心头。
第三步:妥善地安置压力,这就好比把杂物放在特定的位置。比如,工作的压力就放在单位,而不是带回家。为了做好一步,不妨利用一些仪式。比如回家后,换掉工作时的装束;不把单位的工作带回家;在家门口的时候提醒自己现在已经下班了。
第四步:疏导不必要的压力。这就好比清理那些无用的杂物。运动、听音乐、冲热水澡都是疏导压力的好方法,关键是你感觉到压力的时候,能有意识地运用。
放慢生活节奏:虽然都市的整个节奏都呈现出快的感觉,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缺少把控力,就会像被卷进旋风里的鹅毛,迷失了自己,失去了重心。所以,做自己的主人,就要学会把控生活。当然,这里的“慢”,不是磨蹭、拖拉,而是能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体验乐趣,酝酿感情。
不妨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放慢咀嚼的速度,细品饭菜的清香;放慢走路的脚步,感受路边花草的芬芳;放慢说话的速度,感受倾听带来的愉悦感;放慢呼吸速度,感受新鲜空气抚慰五脏六腑的感觉……每天有意识地为生活融入一些“慢”元素,生活会变得更充实,更有滋味。
从心寻找安静:内心的安静是真正地安静,可以抵制都市的喧嚣,也可以让心灵更加自由。冥想是让心安静的好方法。语音冥想法是在瑜伽中常用的冥想方式,简单易学。
选择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坐姿,让身体慢慢放松下来,调整好呼吸。深深地吸气,吐气,同时唱诵或者念出这个语音,自然地从心底发出“O”,然后慢慢转到“M”音上,让这个声音延长并通过整个身体和头部,让身心完全地放松。你可在刚刚开始时做5分钟“OM”语音冥想,以后增加到10分钟、2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
病症一 城市化的“负效应”
1.生态危机
近日,好友Isa发来打油诗:北京欢迎你,用沙尘暴埋葬你,买头骆驼来骑一骑,你就是五环上的买买提。
而她幽默的就是这次席卷全国的沙尘天气。据环保部发言人介绍,此次最强沙尘天气侵袭全国16个省份,约有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给许多城市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中度以上受污染城市达到18个)。导致强沙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气温回升过快,土壤解冻比历年提前,冷空气频繁,使得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无法抵御短期大风降温等极端气象影响。
强沙尘的爆发,不是偶然现象。近期西南大旱,又将人们视线转移到“缺水话题”。前拥后挤凸显城市处在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中。除此之外,城市垃圾和电磁辐射污染都成为新的威胁。
2.环境危机
温室效应、高碳排放是很多生活在大城市人的心病。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更多的人口,伴随着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过密的建筑装饰出了“混凝土峡谷”,排放的废热也制造出“热岛效应”,促使地区居住环境适度随之降低,城市环境恶化,影响人文生态。
另外,交通拥挤也是很多大城市日趋严重的课题。空间资源低效配置,道路与管理设施建设落后,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时间资源极度浪费。试想,贴面舞似地坐1个半小时地铁挤到公司,你还有精力上班么?
3.人文危机
来自于成都的唐唐,至今在上海打拼,她的内心却时常不安。“我父母说到了上海后,人变得冷漠而世俗,缺乏对别人的信任感,脑子和计算机一样,盘算着每个人和每件事,功利无比。”
城市的文明与财富,吸引着大批满怀“淘金梦”的人们。但日益增大的人口压力,每个城市人都能感受到从读书到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激烈而残酷的竞争,幸福健康有时候变成一个艰难漫长并且渺茫的过程。
治疗方法
了解你的个性品质,找个和你相匹配的城市
心理学家说人的性格有五个方面:开放型、勤勉型、外向型、容易相处型和神经质型。城市和人们一样,也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生活在和你个性相适应的城市,更容易开心满足。比如开放型更倾向于聚集在让人兴奋的地区,这里有着众多集体活动,频繁交往和交流成为生活主题;而勤勉型和容易相处型则更适合在维持传统的区域,和家人、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在踏实的生活中富足自己;开放型和神经质型的人比较适合体验型城市,在独来独往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了解你的人生阶段,理性周到考虑
按照真实居住需求,人生可以分为“大学毕业生——年轻职业人士——拥有孩子的家庭——空巢家庭——退休人士”五个阶段。
毕业的大学生,刚刚独立进入社会,希望能够开拓事业、结交朋友、尽情施展自己,更可能选择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或者前往大城市“淘金”。而“年轻职场人”拥有个人事业,有资源购置房屋,渴求稳定。“有孩子的家庭”则更会选择“家庭之地”,那里有良好的教育,安全舒适的环境,户外设施方便。有趣的是,新一代“空巢家庭和退休人士”除了继续居住在原地,他们也会选择和子女靠近的区域,或者选择具有亲切感和便利设施的城市。
了解你的工作和职业发展
很多工作机会都集中在某些固定城市,所以在选择前,深入了解这个地方如何同你的短期及长期事业发展相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最贴近的地方
哪些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那些地方就是你最佳选择。一个朋友喜欢江南水乡,虽然生在西安,上学在东北,开始工作时,几乎都在江苏浙江各大城市游走。对她而言,能看到西湖、太湖、苏州河这样的景致,就是最好的生活。
意识到距离家庭和好朋友近,非常重要
有英国学者研究表明,每天能见到朋友和亲人的价值,几乎比6位数的额外收入还要多。
知己也要知彼,在深入分析自己之后,我们还要从五个维度了解你要选择的城市:
经济机会和个人保障程度
最佳宜居城市评比和最佳机会城市评比,结果可以成为你的参考。根据自己职业所处的阶段,去寻找适合你的工作机会。当然不要忘记生活花销,最好根据实际消费水平来判断你可有的实际支配能力。
基础服务满意度
教育、医疗、可支付的住房、以及交通等等,都是考虑的内容。如果确实无法承担特大城市的房价,以自己可支配收入,找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也是不错选择。
城市文明建设程度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文明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开放程度
开放度是指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宽容程度和接受程度。人群的宽容程度越高,社会幸福程度就越高。当个性表达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时,开放度很关键。
审美情趣
包括物质环境的美观、公共设施以及其他文化设施的齐备。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被更美观的事物吸引,也愿意为此支付更多的钱。人们对社区的外观环境、休闲设施及其风景评价越高,对社区满意度越高。
病症二 都市人自身的心理疾病
除了抑郁症、强迫症等都市流行病之外,都市人还有许多处于“亚健康”的表现。
1. 边缘化
大都市里竞争激烈,为了赢得一席之地很多人不懈奋斗。奋斗没有错,但如果这个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焦虑和不安,那就是很“摧残”心灵的事情。 长此以往,在其他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冲突和不适应,成为“边缘人”。
2. 路怒症
大城市有着更丰富的人才资源,职场竞争也相对更加激烈。由于怕“输”,焦虑和恐慌都压抑到了内心中。这股力量并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而是一定会找到出口喷涌而出的。在路上开车,是发泄的合适时机和场所,而大城市拥挤、喧杂的环境,也为点燃这些情绪“推波助澜”。
3. 星期一综合症
情绪有着“左右摆”的特征,如果向左摆得幅度很大,那么会以相同的振幅摆到右边。紧张的工作让人压力大,一旦到休息日,人们就渴望彻底地释放。当极度的放松和兴奋过后,很多人就摆到“低落”状态。再加上过度释放压力导致的体力消耗,疲惫感出现了。周一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惫、烦躁等状态。
4. 工具化生活
所谓的“工具化”生活,就是忽视了内心中的很多情感需求,把做某件事情,当成是实现一个目标的简单工具。偶尔打破那个固定的程序,就会感觉到不安、慌张、自责,而只有按照那个程序来做,才可以找到安全感,才觉得挣钱有希望。
治疗方法
做一次心灵体操
管理压力:适度的压力会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激发斗志。而压力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压力的多少,也在于我们对压力的管理方式。就好比同样一间屋子,会收拾的人,使得屋内的空间很大、井然有序;而不会收拾的人,可能使得屋子无落脚之地。因此,学会管理压力,是都市人必修的功课。
第一步:寻找到压力源。不要以为你和家人发火,压力就在于家人,而是能面对内心,找到真正的压力源。
第二步:接受压力,并看到它带给你的价值。就像是面对一堆杂物,如果能看到它发挥过的价值,你就会心平气和地收拾它,如果把它看得一无是处,就会火上心头。
第三步:妥善地安置压力,这就好比把杂物放在特定的位置。比如,工作的压力就放在单位,而不是带回家。为了做好一步,不妨利用一些仪式。比如回家后,换掉工作时的装束;不把单位的工作带回家;在家门口的时候提醒自己现在已经下班了。
第四步:疏导不必要的压力。这就好比清理那些无用的杂物。运动、听音乐、冲热水澡都是疏导压力的好方法,关键是你感觉到压力的时候,能有意识地运用。
放慢生活节奏:虽然都市的整个节奏都呈现出快的感觉,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缺少把控力,就会像被卷进旋风里的鹅毛,迷失了自己,失去了重心。所以,做自己的主人,就要学会把控生活。当然,这里的“慢”,不是磨蹭、拖拉,而是能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体验乐趣,酝酿感情。
不妨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放慢咀嚼的速度,细品饭菜的清香;放慢走路的脚步,感受路边花草的芬芳;放慢说话的速度,感受倾听带来的愉悦感;放慢呼吸速度,感受新鲜空气抚慰五脏六腑的感觉……每天有意识地为生活融入一些“慢”元素,生活会变得更充实,更有滋味。
从心寻找安静:内心的安静是真正地安静,可以抵制都市的喧嚣,也可以让心灵更加自由。冥想是让心安静的好方法。语音冥想法是在瑜伽中常用的冥想方式,简单易学。
选择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坐姿,让身体慢慢放松下来,调整好呼吸。深深地吸气,吐气,同时唱诵或者念出这个语音,自然地从心底发出“O”,然后慢慢转到“M”音上,让这个声音延长并通过整个身体和头部,让身心完全地放松。你可在刚刚开始时做5分钟“OM”语音冥想,以后增加到10分钟、2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