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求求你嫁给我。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等你老了,我依然背着你,我给你当拐杖;等你没牙了,我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我一定等你死了我再死,要不把你一个人留在这世上没人照顾,我做鬼也不放心。童佳倩我爱你!”在即将上映的电视剧“裸婚时代”中,文章扮演的男主角刘易阳向女主角深情地告白。从向南、小贝再到刘易阳,文章的表演,在戏谑与自嘲之间,把80后众多爷们儿的辛酸困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文章是好样的。
所谓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无婚礼、无婚戒、无蜜月,新人坦诚相待,无隐无私。以这种方式结婚的人叫做“裸婚族”,英文翻译为:bare marriage family。无论裸婚是和全球经济大背景相关,还是和现代人对自由和减压的向往搭边,裸婚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很多人认为裸婚的恋人是足够相爱的表现,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头脑发热或无奈之举。但多少人会有勇气裸婚?试问一下自己,你敢吗?
裸婚?哥玩的不是潇洒,是无奈
前两天,一个哥们儿给我打电话,话里有话地跟我说,这周末咱们聚会,去老马家啊。我辄起疑心,我们以前聚会从来没去过老马家,他家在昌平呢,城里有的是玩的地方,去那聚什么会啊?我再三追问下,他终于口吐真言:“我给你爆个料吧,老马和他女朋友小颖结婚了。咱们这回去他家,就是吃喜酒,给他作证婚人。”我说,怎么说结就结啊,是不是小颖怀孕了,他俩奉子成婚的?我那哥们儿反问道:“你想哪去了?没那回事儿。主要是他俩都谈6年了,也该结了,要不明年就该痒了。”我嗯了两声,说那咱们去要表示不?他说,这个你甭管,我买就成了,回来后咱4个人均摊。
汽车载着我们4个人在公路上飞驰,两旁的树被春风涂上了青翠的颜色,有节奏地向我身后退去,我的记忆也不知不觉回到了我们的“青葱”岁月。
第一次见到老马是在宿舍,他刚收拾完床铺,见我进来就给我削了个梨,我说这梨太大咱们一人一半,他说“梨”不能分着吃。老马是从山里考出来的,复读了两年才金榜题名,因此我们同届,但他比我们大两岁。后来他做了学生会的干部,在学生会里认识了小颖。小颖是南方来的姑娘,家境比老马要好一些,她和老马在一起,一南一北,我们都认为长不了,但没想到他们最后可以比翼。
汽车进了院,老马在楼上铁护栏后面看着我们,褪不去山里红的两颊上浮出一对笑靥。他冲我们喊:“别停那,那安了地锁,是二楼的车位。”老马租的房是一室一厅,40来平方米,突然进来四个老爷们儿有点转不开。客厅里陈设简单,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张30英寸的夫妻合照,桌子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老马说:“这是我刚买的,属于婚后财产。”厨房里传来菜入油锅的刺啦声,我扭过头向厨房看去,小颖正在灶台前炒菜,这个原先在系里的平凡女子,此时她的侧影是如此的高大与伟岸。我笑着问老马婚后生活感觉如何?“挺好,”老马抿着嘴点了点头,又压低了声音说,“就是婚后还租房,很像是私奔。”
吃饭的时候我们围坐在一起,举杯纷纷向老马和小颖道喜。你言我语聊得十分酣畅,但我们心里都有一块不见光的覆盆之地,不愿谈起,那就是裸婚——我们觉得结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辈子的大事,一段没房、没车,甚至连钻戒、蜜月都没有的婚姻,小颖会不会遗憾,会不会心里藏着怨恨,会不会觉得只有一句承诺的婚姻,说出口轻松,走下去茫然呢?我们也不知道,它就像一盒火柴,我们谁都不愿去擦它。酒过几巡以后,我们的言语逐渐豪爽。老马向一个哥们儿说:“我跟你说,你可要抓紧了,找到合适的就结了吧。”那哥们儿听此话像被点着了的一挂鞭,劈啪作响:“你以为我不想啊,现在有几个女孩像小颖似的,人家一打听,你没房没车,相亲连面你都见不着!”他把话说完,酒桌上一下就没声了,这个沉重的话题无可避免地被抬到了桌面上。到最后,还是小颖开了口,她以女人特有的温柔与善解人意打破了窘迫和寂然。“我们俩的家庭条件一般。结婚前他总是在拼命挣钱,说等咱们有还款能力了,父母帮咱们付个首付,买套房子再结婚。但后来新的政策出来了,外地人短期内是买不了房了。他又说那咱们就风风光光地把婚礼办好一点。我说不用,他要面子非得办一场婚礼。我就给他算了一笔账:婚宴、婚车、婚纱照至少得3万块钱,再加上蜜月1万块钱,一共4万块钱。可当时我俩的存款只有5万块钱。最后结婚的时候我俩只花了19块钱,办理登记手续我掏了9块钱。登记那天给他我买了一支玫瑰,花了10块钱,他说这代表实心实意。其实结婚花多少钱不重要。之前我们公司老板的儿子结婚,当天就花了40万,可没过半年就和媳妇离婚了,我们老板整天灰头土脸,在公司里特没面子。”我们听到这样的观点,个个点头不迭、兴奋不已,我端起手中的酒杯向大家说道;“为了真爱,咱们干一杯!”
如今,像老马和小颖这样的“裸婚族”已屡见不鲜。高房价、高职业竞争力、高生存成本已让年轻人难堪其负,相互攀比的社会风气成为“结婚难”的诱因。正因如此,很多80后摒弃传统观念,潇洒而无奈地选择裸婚,用自己的努力与打拼换来幸福生活。
“裸婚族”:男人向左,女人向右
中国最大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曾发起裸婚问卷调查,收回8100份有效调查报告,调查样本中女性4085名,男性4015名。调查结果显示出强烈的男女性别差异,正是男向左,女向右,裸婚选择背道而驰。
同意裸婚的女性只有17%,男性则达60%;认为裸婚会幸福的女性只有18%,男性则达50%。面对相亲对象提出裸婚这个问题,64%男性表示“求之不得”,而女性显然比男性更为犹疑,42%选择“不会考虑”,51%选择“考察一段时间”。
单身男女背道而驰的裸婚选择,正折射了这个社会的无奈。虽然时代进步让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得以一定的改善,但是,总体上讲,社会仍存在男权色彩,尤其在职场晋升、薪酬等与物质密切相关的领域,男性比女性具备了更明显的优势。
未能消散的传统男权色彩,给男性与女性均带来沉重的压力。在享受到性别不平衡便利的同时,男性也背负起更多的养家压力——“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对适婚年龄男性来说,大多数正处于“没钱花却最需要花钱”的阶段,婚房、婚礼、婚戒哪样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裸婚”自然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而50%被调查男性对“裸婚”日后的幸福持肯定态度,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相反的,女性对“裸婚”的犹疑不定,正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体现。依照社会传统,适婚年龄男性随年龄增长,自身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呈上升趋势,优势增加;而女性容貌、职场竞争力等优势,则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因此有人说,女性的美好年龄比男性早10年。这也是为什么女性不得不在适婚年龄显得更为“早熟”,对经济因素考虑得更多。
网友“亭亭”对“裸婚族”的爱情表示怀疑:9元钱也许可以证明爱情,但谁可以保证这9元钱的爱情坚不可摧?你能保证他有钱了之后还爱你吗?做“裸婚族”需要决心和勇气,如果让我像他们一样,我迈不过那道坎儿。
网友“红烧肉”表示,裸婚本该是年轻人正常的生活状态,结婚就意味婚纱、典礼、房子、车子,这是整个社会对幸福生活的病态理解。难道没房没车就没有拥有婚姻的权利吗?对于婚姻来说,相互之间的理解、慰藉、信任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裸婚,而在于婚后两人是否能同舟共济,共同奋斗和坚持。
还有更多的网友在网上淡定地留言道:“我就是裸婚族,都‘裸’了好几年了……”
裸婚,家长始终是X因素
“女儿前些日子告诉我,她有男友了,想带回家给我们看看。从女儿的口中得知,他是无房无车无稳定工作的……于是,我就立即决定:女儿没必要带他来我们家了,我们是不会同意他俩继续交往的……”前不久,在西祠胡同,一位父亲发帖:“我不让女儿嫁给她的没房穷男友,我错了吗?”引来众多网友跟帖讨论,一位网友总结道:“即使80后的年轻人自己选择‘裸婚’,父母也不会同意的。”
“即便你们真的就是那世间罕见的‘真爱’,但是你一个没房没车没稳定工作的男生,又拿什么来爱我的女儿?”这位父亲的话也许代表了家长的心声,他们不忍心女儿吃苦,宁愿为了“面包”棒打鸳鸯。面对父辈这样的“苦心”,网友们有表示理解的,一位网友说,“都没有错,错在房价太高了。”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对这位父亲“现实”的态度嗤之以鼻。
我们都知道,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夫妻双方若有任何一方与对方的父母产生龃龉,那夫妻二人也绝不会琴瑟和谐。因此家长的态度对“结婚裸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小颖的父母,就对老马的处境表示理解,他们甚至愿付房子的首付钱。
其实,家长大可不必对儿女结婚对象的物质条件太过挑剔。咱们回到二三十年前,就是您当初谈婚论嫁的年纪。那时候结婚,家家户户、有钱的没钱的几乎都是“裸婚”,通常情况下不到1000元就把一切搞定了,屋里打一组家具,做个床,买一套好一点的被褥就可以结婚了。电视机、录音机对于很多新婚家庭来说都是稀罕物。那时也根本没有婚庆公司,婚车都是小两口托人从单位借的。婚纱照一套拍下来也就100多块钱,很多人舍不得,花几块钱照张两个人的合影就完事。您看,您年轻时候结婚不也是苦过来的吗?所以您要找乘龙快婿,还是先看好这男孩儿品性如何,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潜力股,正如诗云:
嫁女需求女婿贤,贫穷富贵总由天。
姻缘本是生前定,莫为炎凉轻变迁。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所谓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无婚礼、无婚戒、无蜜月,新人坦诚相待,无隐无私。以这种方式结婚的人叫做“裸婚族”,英文翻译为:bare marriage family。无论裸婚是和全球经济大背景相关,还是和现代人对自由和减压的向往搭边,裸婚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很多人认为裸婚的恋人是足够相爱的表现,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头脑发热或无奈之举。但多少人会有勇气裸婚?试问一下自己,你敢吗?
裸婚?哥玩的不是潇洒,是无奈
前两天,一个哥们儿给我打电话,话里有话地跟我说,这周末咱们聚会,去老马家啊。我辄起疑心,我们以前聚会从来没去过老马家,他家在昌平呢,城里有的是玩的地方,去那聚什么会啊?我再三追问下,他终于口吐真言:“我给你爆个料吧,老马和他女朋友小颖结婚了。咱们这回去他家,就是吃喜酒,给他作证婚人。”我说,怎么说结就结啊,是不是小颖怀孕了,他俩奉子成婚的?我那哥们儿反问道:“你想哪去了?没那回事儿。主要是他俩都谈6年了,也该结了,要不明年就该痒了。”我嗯了两声,说那咱们去要表示不?他说,这个你甭管,我买就成了,回来后咱4个人均摊。
汽车载着我们4个人在公路上飞驰,两旁的树被春风涂上了青翠的颜色,有节奏地向我身后退去,我的记忆也不知不觉回到了我们的“青葱”岁月。
第一次见到老马是在宿舍,他刚收拾完床铺,见我进来就给我削了个梨,我说这梨太大咱们一人一半,他说“梨”不能分着吃。老马是从山里考出来的,复读了两年才金榜题名,因此我们同届,但他比我们大两岁。后来他做了学生会的干部,在学生会里认识了小颖。小颖是南方来的姑娘,家境比老马要好一些,她和老马在一起,一南一北,我们都认为长不了,但没想到他们最后可以比翼。
汽车进了院,老马在楼上铁护栏后面看着我们,褪不去山里红的两颊上浮出一对笑靥。他冲我们喊:“别停那,那安了地锁,是二楼的车位。”老马租的房是一室一厅,40来平方米,突然进来四个老爷们儿有点转不开。客厅里陈设简单,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张30英寸的夫妻合照,桌子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老马说:“这是我刚买的,属于婚后财产。”厨房里传来菜入油锅的刺啦声,我扭过头向厨房看去,小颖正在灶台前炒菜,这个原先在系里的平凡女子,此时她的侧影是如此的高大与伟岸。我笑着问老马婚后生活感觉如何?“挺好,”老马抿着嘴点了点头,又压低了声音说,“就是婚后还租房,很像是私奔。”
吃饭的时候我们围坐在一起,举杯纷纷向老马和小颖道喜。你言我语聊得十分酣畅,但我们心里都有一块不见光的覆盆之地,不愿谈起,那就是裸婚——我们觉得结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辈子的大事,一段没房、没车,甚至连钻戒、蜜月都没有的婚姻,小颖会不会遗憾,会不会心里藏着怨恨,会不会觉得只有一句承诺的婚姻,说出口轻松,走下去茫然呢?我们也不知道,它就像一盒火柴,我们谁都不愿去擦它。酒过几巡以后,我们的言语逐渐豪爽。老马向一个哥们儿说:“我跟你说,你可要抓紧了,找到合适的就结了吧。”那哥们儿听此话像被点着了的一挂鞭,劈啪作响:“你以为我不想啊,现在有几个女孩像小颖似的,人家一打听,你没房没车,相亲连面你都见不着!”他把话说完,酒桌上一下就没声了,这个沉重的话题无可避免地被抬到了桌面上。到最后,还是小颖开了口,她以女人特有的温柔与善解人意打破了窘迫和寂然。“我们俩的家庭条件一般。结婚前他总是在拼命挣钱,说等咱们有还款能力了,父母帮咱们付个首付,买套房子再结婚。但后来新的政策出来了,外地人短期内是买不了房了。他又说那咱们就风风光光地把婚礼办好一点。我说不用,他要面子非得办一场婚礼。我就给他算了一笔账:婚宴、婚车、婚纱照至少得3万块钱,再加上蜜月1万块钱,一共4万块钱。可当时我俩的存款只有5万块钱。最后结婚的时候我俩只花了19块钱,办理登记手续我掏了9块钱。登记那天给他我买了一支玫瑰,花了10块钱,他说这代表实心实意。其实结婚花多少钱不重要。之前我们公司老板的儿子结婚,当天就花了40万,可没过半年就和媳妇离婚了,我们老板整天灰头土脸,在公司里特没面子。”我们听到这样的观点,个个点头不迭、兴奋不已,我端起手中的酒杯向大家说道;“为了真爱,咱们干一杯!”
如今,像老马和小颖这样的“裸婚族”已屡见不鲜。高房价、高职业竞争力、高生存成本已让年轻人难堪其负,相互攀比的社会风气成为“结婚难”的诱因。正因如此,很多80后摒弃传统观念,潇洒而无奈地选择裸婚,用自己的努力与打拼换来幸福生活。
“裸婚族”:男人向左,女人向右
中国最大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曾发起裸婚问卷调查,收回8100份有效调查报告,调查样本中女性4085名,男性4015名。调查结果显示出强烈的男女性别差异,正是男向左,女向右,裸婚选择背道而驰。
同意裸婚的女性只有17%,男性则达60%;认为裸婚会幸福的女性只有18%,男性则达50%。面对相亲对象提出裸婚这个问题,64%男性表示“求之不得”,而女性显然比男性更为犹疑,42%选择“不会考虑”,51%选择“考察一段时间”。
单身男女背道而驰的裸婚选择,正折射了这个社会的无奈。虽然时代进步让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得以一定的改善,但是,总体上讲,社会仍存在男权色彩,尤其在职场晋升、薪酬等与物质密切相关的领域,男性比女性具备了更明显的优势。
未能消散的传统男权色彩,给男性与女性均带来沉重的压力。在享受到性别不平衡便利的同时,男性也背负起更多的养家压力——“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对适婚年龄男性来说,大多数正处于“没钱花却最需要花钱”的阶段,婚房、婚礼、婚戒哪样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裸婚”自然受到他们的热烈响应。而50%被调查男性对“裸婚”日后的幸福持肯定态度,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相反的,女性对“裸婚”的犹疑不定,正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体现。依照社会传统,适婚年龄男性随年龄增长,自身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呈上升趋势,优势增加;而女性容貌、职场竞争力等优势,则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因此有人说,女性的美好年龄比男性早10年。这也是为什么女性不得不在适婚年龄显得更为“早熟”,对经济因素考虑得更多。
网友“亭亭”对“裸婚族”的爱情表示怀疑:9元钱也许可以证明爱情,但谁可以保证这9元钱的爱情坚不可摧?你能保证他有钱了之后还爱你吗?做“裸婚族”需要决心和勇气,如果让我像他们一样,我迈不过那道坎儿。
网友“红烧肉”表示,裸婚本该是年轻人正常的生活状态,结婚就意味婚纱、典礼、房子、车子,这是整个社会对幸福生活的病态理解。难道没房没车就没有拥有婚姻的权利吗?对于婚姻来说,相互之间的理解、慰藉、信任和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裸婚,而在于婚后两人是否能同舟共济,共同奋斗和坚持。
还有更多的网友在网上淡定地留言道:“我就是裸婚族,都‘裸’了好几年了……”
裸婚,家长始终是X因素
“女儿前些日子告诉我,她有男友了,想带回家给我们看看。从女儿的口中得知,他是无房无车无稳定工作的……于是,我就立即决定:女儿没必要带他来我们家了,我们是不会同意他俩继续交往的……”前不久,在西祠胡同,一位父亲发帖:“我不让女儿嫁给她的没房穷男友,我错了吗?”引来众多网友跟帖讨论,一位网友总结道:“即使80后的年轻人自己选择‘裸婚’,父母也不会同意的。”
“即便你们真的就是那世间罕见的‘真爱’,但是你一个没房没车没稳定工作的男生,又拿什么来爱我的女儿?”这位父亲的话也许代表了家长的心声,他们不忍心女儿吃苦,宁愿为了“面包”棒打鸳鸯。面对父辈这样的“苦心”,网友们有表示理解的,一位网友说,“都没有错,错在房价太高了。”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对这位父亲“现实”的态度嗤之以鼻。
我们都知道,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夫妻双方若有任何一方与对方的父母产生龃龉,那夫妻二人也绝不会琴瑟和谐。因此家长的态度对“结婚裸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小颖的父母,就对老马的处境表示理解,他们甚至愿付房子的首付钱。
其实,家长大可不必对儿女结婚对象的物质条件太过挑剔。咱们回到二三十年前,就是您当初谈婚论嫁的年纪。那时候结婚,家家户户、有钱的没钱的几乎都是“裸婚”,通常情况下不到1000元就把一切搞定了,屋里打一组家具,做个床,买一套好一点的被褥就可以结婚了。电视机、录音机对于很多新婚家庭来说都是稀罕物。那时也根本没有婚庆公司,婚车都是小两口托人从单位借的。婚纱照一套拍下来也就100多块钱,很多人舍不得,花几块钱照张两个人的合影就完事。您看,您年轻时候结婚不也是苦过来的吗?所以您要找乘龙快婿,还是先看好这男孩儿品性如何,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潜力股,正如诗云:
嫁女需求女婿贤,贫穷富贵总由天。
姻缘本是生前定,莫为炎凉轻变迁。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