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改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l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验目的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常规仪器进行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所用仪器多,药品用量大,步骤繁杂,耗时较长,产生有毒的SO2外泄等诸多问题。对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实验做了不少改进,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本着绿色化学思想,对实验进行了微型化改进和集约化设计。本装置操作简单,灵活,符合教师课堂自由展示,也符合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5 ml、20ml注射器各一支,具支试管6支,T形导管8支,直角弯管8支,橡皮塞6个,玻璃管6支,橡皮软管若干,250ml烧杯1个,木块1块,酒精灯1个,试管夹1个。
  亚硫酸钠固体,约70%的硫酸, 约20%的盐酸,石蕊试液,品红,硫化亚铁,溴水,四氯化碳,浓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本实验图中的仪器全部固定在一个有底座的白色面板上。
  2.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验好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止水夹刚开始全部处于关闭状态。
  四、实验操作
  1.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的检验。打开止水夾1,将注射器a中的硫酸约2ml缓缓注入试管a中,石蕊变红后,打开止水夹5,关闭止水夹1。
  2.漂白性检验。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5,在试管a中缓缓注入硫酸约3ml。品红褪色后,然后打开止水夹5,关闭止水夹2。从面板上取下试管2(仪器仍正常连接),用试管夹夹住,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等品红变红后,取下试管夹,然后将试管重新放在面板的卡扣上。
  3.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打开止水夹3,关闭止水夹5,将注射器a中的硫酸约2ml缓缓注入试管a中,观察试管3中现象。
  4.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打开止水夹4,关闭止水夹5,将注射器b中的盐酸约3ml注入试管4中(必要时可水浴加热),待产生气泡较多时,将注射器a中的硫酸约3ml注入试管a中,观察试管4中现象。实验完毕后,打开止水夹5,关闭止水夹4。
  五、改进的意义
  1.本实验中涉及到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挥发出的溴蒸汽等有毒气体,该装置避免了它们的外泄,杜绝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使实验更安全,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意义。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本实验设计为一系列探究性或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全面,包含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漂白性、还原性(较强)、氧化性(较弱)等相关性质,在中学阶段,充分体现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优势。
  3.本装置灵活简便,可根据课堂进度和需要单独进行其中任一个性质的实验探究,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4.本套装置进行了集约化和微型化的设计。⑴发生装置,以往大都是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进行,体积大,药品用量多,教师课堂携带不方便。本次改进,改在试管中进行,充分考虑到了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过饱和溶液,实验中析出硫酸钠晶体覆盖在亚硫酸钠表面,阻碍了反应进行,使反应不能多次进行,因此,底部改用多孔管,加入酸液时通过小孔向周围渗出,使反应由中间向四周,由底向上发生,避免了上述问题,因此设计更合理,使反应器更小型化。⑵本实验中考虑到品红加热后褪色实验,该实验需要加热,可直接在装置中垫木块水浴(水温90摄氏度以上)加热,也可将试管取下(装置照常连接),用试管夹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考虑到加热冷却后,试管内压强会减小,试管2中增加了防倒吸管,使实验更安全,科学。⑶试管3,硫化氢采取随用随制,确保了二氧化硫和硫化氢两种气体的反应,充分配合了课本的实验,并且两种气体会不断产生,所以现象会更明显,更有利于学生观察。⑷试管b,下层用四氯化碳,上层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既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又能防倒吸。
  5.整套装置镶嵌在白色面板上,试管用活卡固定,可以随时取下加放药品,也可固定保证反应顺利进行,白色背景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另外还可以将装置提起在教室移动,更利于演示效果的最大化。
  附:实物图
其他文献
采用标准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欧拉多相流模型模拟冷氢箱内多组分气体与液体的两相流动、混合与传热过程,对BL型冷氢箱结构进行工程放大性能预测计算.结果表明,BL型冷氢箱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溶解液经高氧处理后治序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3例,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经高氧处理8min后一小时内静滴,1次/d,15天为一序程。
武汉卓刀泉立交桥为现浇连续碗型箱梁结构,弧形清水混凝土对模板的要求较高,针对市中现场施工条件,介绍了采用较柔性易弯的竹塑模板+碗型钢托架+碗扣式钢管满堂脚手组成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