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活化体育课堂,让学生用玩的形式来开展体育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以趣导学,以玩促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活化体育乐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活化教材上大做文章,只有“匠心”独运,课堂才能兴味盎然。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运动,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把握教材,活化教材,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用玩的形式来开展体育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创,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1.理论依据
1.1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学习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寓教于玩。
1.2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身体各方面素质都较差,不能进行大运动量负荷的练习,否则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3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体育教学应同“玩”结合,通过游戏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4课标提出:“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不让学生玩起来,很难培养
学生的体育兴趣。
2.活化小学体育课堂,营造轻松氛围,感受体育之乐
2.1玩中学,感受体育课堂的乐趣。
课标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且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达成的,不能将五个学习领域隔离开来进行教学。小学体育教学让学生学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学会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方法与应用,不必过于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基本的体能;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在体育实践中的心理感受;学会尊重他人和合作的意识。这些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氛围中通过强化实践来完成,这个实践过程不是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去练习,而是自主地去实践、去体验。“玩”就完全符合这个实践过程,同一般玩不同的是这种“玩”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玩”,它需要在玩中学到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研究、挖掘、活化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30米加速跑时,一上课就带着学生先做“抓尾巴”的游戏,先让学生用自带的废报纸折成纸条夹在各自裤子后面做“小尾巴”,自由组合进行游戏,体验要想抓住别人的“尾巴”就要加速。然后让学生把废报纸展开,各自贴在胸前跑步,要求是不让报纸落地。学生都迅速地进行尝试练习,玩得十分高兴。他们在玩的同时知道了加速跑的道理,同时也做出了各种加速跑的动作。最后我让学生交流加速跑的方法,学生个个抢着发言,并且还做了示范。学生在玩中不仅体验到体育的乐
趣,学会了加速跑的基本方法,发展了速度和奔跑能力,而且都能在玩中努力展示自我,获得了成功感。
2.2玩中练,培养体育实践的能力。
当前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只有强化实践,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课的强化实践就是让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即所谓的参与练习。而传统的重复枯燥的技术练习肯定不行,只有让学生自主地、有兴趣地参与练习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让学生用玩的形式开展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实践,我把练和玩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体育实践,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体育的能力。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投掷垒球课时,放弃了传统的用垒球教学的方法,采用纸飞机和纸飞蝶进行教学。上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纸,一张较小、较软,一张较大、较圆、较硬。在课中,我先问学生:“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出:“今天老师要教你们用纸进行投掷练习。”接着让学生用较小较软的纸折一架纸飞机,试一下纸飞机能不能飞远,如不行还可以再改造,并且思考:如何让自己的飞机飞得远?在掌握方法后再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纸飞机投远比赛,让学生在玩中练习投掷。最后我让学生拿出较大较硬较圆的纸,让他们先沿边向里平均撕几道2—3厘米的缝,接着把撕好的圆边向一边折叠,变成一个纸飞蝶,继续让学生练习投掷,不过这次练习我要求学生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进行练习。于是学生都兴奋地玩起了纸飞蝶,练习的方法也由开始的单手肩上投掷变成了任意投掷,有单手肩下投、向前或后飘投、撇投、用手指旋投等各种各样的投掷方法。这种练习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练习的重复枯燥,反而练得津津有味,不愿停止。学生不仅学会了投掷方法,而且在课后学生还会不断地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体育能力。
2.3玩中创,体验体育创造之乐
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在体育课教学上,我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体育活动设计中,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作出突破、发展。在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饮料瓶、旧报纸、空饼干盒、空奶粉罐等。这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课中把器材——旧轮胎,展示在学生面前,却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学生创设了跳圈、负重、钻洞等动作。同时我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将其综合成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小小消防员》。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活化教材”的原则
“活化教材”是一种手段,它不是无目的地让学生“放野马”,它要为教学改革这个中心服务,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要能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要以趣导学,以玩促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1形式要活而不乱。
把“活化教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根据和实际需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玩”,杜绝“放野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多准备预案,多考虑玩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和对策,要多考虑学生的安全,避免玩出事故。
3.2玩的内容要健康。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在选择玩的内容时,教师要以教参为基础,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改编、重组、迁移、创新,使学生在玩中得到教育,杜绝让一些社会上不文明、低级的内容在课堂上出现。
4.结语
合理地活化教材,让学生用玩的形式来开展体育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创,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5:23-32.
[2]毛振明.快乐体育就是为了乐吗?.学校体育,1992.2.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活化体育乐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要让课堂生动起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优化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活化教材上大做文章,只有“匠心”独运,课堂才能兴味盎然。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运动,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把握教材,活化教材,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用玩的形式来开展体育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创,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1.理论依据
1.1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学习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寓教于玩。
1.2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身体各方面素质都较差,不能进行大运动量负荷的练习,否则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3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体育教学应同“玩”结合,通过游戏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4课标提出:“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不让学生玩起来,很难培养
学生的体育兴趣。
2.活化小学体育课堂,营造轻松氛围,感受体育之乐
2.1玩中学,感受体育课堂的乐趣。
课标把课程目标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且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达成的,不能将五个学习领域隔离开来进行教学。小学体育教学让学生学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学会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方法与应用,不必过于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基本的体能;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在体育实践中的心理感受;学会尊重他人和合作的意识。这些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氛围中通过强化实践来完成,这个实践过程不是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去练习,而是自主地去实践、去体验。“玩”就完全符合这个实践过程,同一般玩不同的是这种“玩”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玩”,它需要在玩中学到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研究、挖掘、活化教材,合理地运用教材。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30米加速跑时,一上课就带着学生先做“抓尾巴”的游戏,先让学生用自带的废报纸折成纸条夹在各自裤子后面做“小尾巴”,自由组合进行游戏,体验要想抓住别人的“尾巴”就要加速。然后让学生把废报纸展开,各自贴在胸前跑步,要求是不让报纸落地。学生都迅速地进行尝试练习,玩得十分高兴。他们在玩的同时知道了加速跑的道理,同时也做出了各种加速跑的动作。最后我让学生交流加速跑的方法,学生个个抢着发言,并且还做了示范。学生在玩中不仅体验到体育的乐
趣,学会了加速跑的基本方法,发展了速度和奔跑能力,而且都能在玩中努力展示自我,获得了成功感。
2.2玩中练,培养体育实践的能力。
当前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只有强化实践,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课的强化实践就是让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即所谓的参与练习。而传统的重复枯燥的技术练习肯定不行,只有让学生自主地、有兴趣地参与练习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让学生用玩的形式开展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体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实践,我把练和玩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体育实践,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体育的能力。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投掷垒球课时,放弃了传统的用垒球教学的方法,采用纸飞机和纸飞蝶进行教学。上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纸,一张较小、较软,一张较大、较圆、较硬。在课中,我先问学生:“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出:“今天老师要教你们用纸进行投掷练习。”接着让学生用较小较软的纸折一架纸飞机,试一下纸飞机能不能飞远,如不行还可以再改造,并且思考:如何让自己的飞机飞得远?在掌握方法后再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纸飞机投远比赛,让学生在玩中练习投掷。最后我让学生拿出较大较硬较圆的纸,让他们先沿边向里平均撕几道2—3厘米的缝,接着把撕好的圆边向一边折叠,变成一个纸飞蝶,继续让学生练习投掷,不过这次练习我要求学生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进行练习。于是学生都兴奋地玩起了纸飞蝶,练习的方法也由开始的单手肩上投掷变成了任意投掷,有单手肩下投、向前或后飘投、撇投、用手指旋投等各种各样的投掷方法。这种练习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练习的重复枯燥,反而练得津津有味,不愿停止。学生不仅学会了投掷方法,而且在课后学生还会不断地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体育能力。
2.3玩中创,体验体育创造之乐
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在体育课教学上,我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体育活动设计中,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作出突破、发展。在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饮料瓶、旧报纸、空饼干盒、空奶粉罐等。这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课中把器材——旧轮胎,展示在学生面前,却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学生创设了跳圈、负重、钻洞等动作。同时我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将其综合成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小小消防员》。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3.“活化教材”的原则
“活化教材”是一种手段,它不是无目的地让学生“放野马”,它要为教学改革这个中心服务,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要能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达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要以趣导学,以玩促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1形式要活而不乱。
把“活化教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根据和实际需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玩”,杜绝“放野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多准备预案,多考虑玩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和对策,要多考虑学生的安全,避免玩出事故。
3.2玩的内容要健康。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在选择玩的内容时,教师要以教参为基础,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改编、重组、迁移、创新,使学生在玩中得到教育,杜绝让一些社会上不文明、低级的内容在课堂上出现。
4.结语
合理地活化教材,让学生用玩的形式来开展体育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创,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5:23-32.
[2]毛振明.快乐体育就是为了乐吗?.学校体育,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