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轨变型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里笔者从建立和完善社会本义市场经济角度谈一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和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系。我国推进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经济制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搞活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因此深化国企改革不是将其从整体上改掉,而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当前,应特别警惕社会上出现的借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之名大量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不法行为,维护出资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很显然如果包括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垮掉了,社会本义经济基础被挖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转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系,这一条必须牢牢把握住。
  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关系及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资本等非生产要素在发展生产力中的积极作用。依据公平和效率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国民收入分配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有所拉大,社會财富呈现向少数人转移的态势,除此而外,目前社会不公平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诸如对农民工的欠资赖帐;有些企业严重违反劳动法,公然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等。这些不公平不仅不会促进企业和社会效率,反而会严重损害效率。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缩小社会成员收入过大差距,重视社会公平,必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这正是针对目前分配和社会不公平问题提出的。高度重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切实采取措施让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在经济方面要靠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发展就要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方向下,才能成为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既要维护和承认在合法范围内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权利与行为,又要认识和处理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鼓励人们一切向钱看,惟利是图,以邻为壑;同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还需要从整体和大局上考虑,并不是一切只由和只靠市场支配与解决。要根据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工作之一。
  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稳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保证,也是成功的改革与有效发展的结果。我们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点,又有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特点。当前,我们正处在力求把社会主义制度性优点和市场经济体制性优点结合的探索阶段,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存在的矛盾和市场经济具有的内在矛盾日益凸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矛盾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重视克服和解决产生社会不稳定问题的矛盾,在不断克服和解决矛盾中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保证,改革促进了发展,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财富的增长,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广大劳动者,这样才有利于处理和克服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在社会稳定中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辨证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省纺织工业总公司)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什么企业要人为调整会计报表呢?总的来说,企业人为调整会计
期刊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政府要取信于民,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个人要立身处世,都不能没有诚信。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必然产生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偏差,整个社会和市场经济正面临着“信用危机”的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已经造成日益不良的后果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源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好坏优劣。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规范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制订会计政策的焦点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资产质量,规范资本市场的违法行为。由于会计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和有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亦即规范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保证企
近年来,陆续有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有的侧重于研究资本成本,有的则专门研究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且大多数批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比重偏多,债券性融
企业发展的实质是利用自身的内部资源不断适应外部  环境的过程。如何利用外部环境变化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  威胁,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从这一过程  看,我国企业关注的焦点从生产领域(产品质量)逐步过渡  到营销领域(顾客忠诚度),但是在我国人力资源领域却遭  到了长期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究竟能否为企业建立竞争优  势?如果可以,它又是如何建立这种优势并在长期内保持这  种优势呢?  
现代企业要保持基业长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有优秀的企业家。在风格上.优秀企业家可能各有不同。但在风格之后——领导的核心在于能力。它存在于每一位优秀企业家身上。现代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滞后,机制僵化的弊端显现出来,有许多在市场经济中陷入困境。要改变这种状况,实施资产重组是有效的途径。    国有困难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1、机制僵化。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国有股一股独大,投资主体单一。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比例高达53.3%。企业改革滞后,机制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