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uian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有无创新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依靠充足的创新人才,国家才能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历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以它丰富的内涵、特殊的功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历史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职校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职校教育更加注重对应用科技人才的塑造。其教育的重点向生产实践、管理岗位一线教育塑造创新专项人才。因此,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素养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以供同仁参考。
  一、通过课堂教学,应用创新教学的原则指导教学实践,组织教学过程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寻求开发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教学生掌握创造的规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启迪学生心智,鼓励他们大胆思考质疑,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通过讲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论述了地动说,驳斥了“地球不动”的谬论,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的中心的宗教教条;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地继承,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伽利略由怀疑亚里士多德的“物体愈重,下落愈快”而提出猜测和假设,最终得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本身重旦无关”这一科学结论的史实,引导学生破除对权威对书本的迷信,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条件下,大胆质疑,勤于思考、开拓思路.寻找新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进行逆向思考教学。所谓“逆向思考教学”即反其意而思之,其思维特征是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向,突破传统的思考习惯,作相反思维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思维形式可通过历史课对学生加以训练。例如,讲“焚书坑儒事件”,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视为秦始皇暴政的产物加以否定。如果运用逆向思维方法,让学生倒过来想想,不妨设问:“焚书坑儒”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进行的?如此设问,学生就容易找到答案,克服对历史认识的片面性。又如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外来压迫,成为亚洲近代强国,如果让学生倒过来想想:如果日本没有明治维新,日本的社会又会如何?跟中国当时的命运会有什么区别?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果往往富有新意,富有独创性。因此,逆向思维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尤其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运用矛盾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自相矛盾的事物命题等激发学生思考.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另一种说法是,“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如对洋务运动韵评价,一种说法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消极影响是次要的”,另一种说法是“洋務运动的消极影响是主要的,积极影响是次要的。”以上关于辛亥革命和洋务运动评价的两种观点是相互矛盾的,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洋务运动到底是积极影响是主要的还是消极影响是主要的,学生要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就必须认真积极地思考分析、论证,从而提出自己新的观点,由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动手操作是相互统一的,一方面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分,创新不是教而得知的,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动口、动脑、动手去探索,创新才能逐渐成为他白身素质的一部分。教师在对某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时,可以分析这历史事件的二个方面。要求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回答问题。如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师可以分析它在当时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去分析这种体制给苏联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可以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结论则让学生看书归纳总结,如教师对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分析,让学生去根据这些分析去评价秦始皇。教师还可以把同类历史事件的共同点讲清楚,而不同点让学生来说。如教师分析德国十一月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共同点,而不同点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通过历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新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如成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调查小组,访问革命前辈,或协助教师仿制文物模型、仪具,组织出历史墙报、写历史小传、小文章等,此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讲座会、纪念会、历史小说分析会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例如在多媒体上观看历史事件录像,利用网上刊物、网上质疑、网上交流园地等网上环境,搜集处理利用有效信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职校的重要工作,学校应该注重历史教育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的重要功能,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历史教育方法,促进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光彩.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J].中外教学研究,2006(10).
  [2]王丽娟.在历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学科教育,2003(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被应用我们的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也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地理课程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面临高考所必须的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地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激发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 NPTS)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形态学情况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 方法 每只家兔右眼为实验组(NPTS组),左
目的:  比较去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PRP)与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PRP)对兔椎间盘髓核来源间充质干细胞(NPMSCs)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道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一、口语交际中的创新教育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组和对照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
[目的]:通过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心房超微结构、细胞直径、纤维化程度、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直径等因素的变化,探讨影响房颤患者电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时间的相关机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的不断完善,对学生在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培养内容之一。化学作为必学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真正起步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在该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现阶段我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经阴羊膜腔外注入利凡诺、阴道放米索前列醇终止10-15周妊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15周妊娠要求终止的妇女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
研究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大鼠实验模型;观察胰腺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亚型在大鼠胰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动态表达及意义;探讨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剂洛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结合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对其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积极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等四个方面,以下对其提高的策略展开了具体讨论,希望借此提高初中数学的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