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少年李学明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痴迷·考古


   现年19岁的李学明,是个典型的00后,大庆市大同区人,瘦高的身材,皮肤黝黑,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甚至有点沧桑感。李学明说:“这都是在野外采集文物时被风吹的,考古就是和千万年前的历史文明对话,也是一种孤独的职业。”
   2012年,李学明12岁,正是喜欢看动画片的年龄,但李学明最喜欢看的却是《地理中国》《探索·发现》等纪录片,尤其一些考古类纪录片,他更是百看不厌。长期的耳濡目染,让他幼小的心灵因此埋下好奇的种子。
   李学明年少时父母离异,他和弟弟与奶奶一起生活。李学明家住和平牧场,他经常去距家5公里外的一个大草甸上玩,拿着一个小木棍子,一边走一边扒拉着地。距离和平牧场两公里的地方,有个八九米高的台地,在断崖式的土层之间,李学明总能有所发现。
   指甲盖大小的石片、带着火烧痕迹的骨头……这里过去会不会生活着原始人?年少的李学明心里充满着疑问。两三年间,李学明已走遍家乡和平牧场附近方圆十几公里的土地,收获的小石片整整装满两个茶叶盒。他捡到的被认定是化石的骨头,从直径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足足装满一大袋子。
   2013年,李学明初中住校,家境并不富裕的他,每周只有200元的生活费,为买1本昂贵的考古类专业书籍,他不得不节衣缩食。有一次,为了买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考古书,他连吃了两个月的馒头和咸菜。李学明说:“一天只吃一顿饭,甚至两天只吃一顿饭,对我来说都是正常的,有的时候甚至会饿得晕乎乎的。”

探索·发现


   2015年,李学明离开和平牧场,到市里的高中住校。这时他开始网购一些考古类的书籍、杂志,积累了更丰富的考古学知识,让他对自己捡到的宝贝有了更科学、更理性的判断。李学明决定,给远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写信,求证他捡到这些宝贝的历史价值。
   这时,李学明得知,家门口的大庆市龙凤区,就有一个博物馆并下设文物管理站。李学明来到博物馆,想把捡来的化石捐献给博物馆,工作人员见是个一脸稚气的男生,并没有当真。“我有出土地点,就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台地上。”他说出的一串考古学术语,又看了他带来的几块骨头、石块样本,这时工作人员才开始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男生。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鉴定后得出结论,李学明带来的样本的确是化石,他们和李学明约定,第二年开春天气条件允许后将进行实地踏查。李学明很激动,此后每个周末都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回家,然后到家附近的荒野里寻找更多证据。此时的他,已不再像儿时那样,漫无目的地在荒野上碰运气。“古人类活动痕迹,是有迹可循的。”根据这些规律,他在这片荒原上还发现了几处古墓葬。
   2016年春,大庆市博物馆、文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如约来到和平牧场。经过专家们的实地踏查,得出结论,这里是古人类生活遗址。听到鉴定后,李学明欣喜万分。之后,专业考古人员把这两处遗址分别命名为马勒盖泡遗址和敖包吐古墓葬。
   李学明更加痴迷考古研究。随后不久,他又发现“东北狼”化石。2016年夏季的一个三伏天,李学明又来到大草甸,想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大草甸上有一个深坑,那是1998年抗洪留下来的。李学明出于好奇就下到了坑里。突然,在大概距离地表三四米的地方,一块黑色的骨头片引起他的注意。这块骨头虽然通体发黑,但表面却很光滑,而且有火烧和虫蛀的痕迹,显然与现代动物的头骨不同。
   李学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激动:“我当时乐坏了,觉得我发现了一个大宝贝。”因为根据书上学到的知识判断,这块骨头片应该是一块化石。
   事后,大庆市专业考古人员这样评价李学明这一发现的意义,“东北狼”化石的发现,扩大增加了大庆地区古生物种类,也佐证了辖区内特别是大同区人类活动的遗迹,并向前推进了时间。
   李学明在大同区荒原上发现遗址的事被媒体报道后,成了网红名人,很多同学也都知道了他的故事。下课没事时,大家就跑过来听他讲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李学明发现很多人对身边的历史,尤其是生活的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什么知之甚少。
   他灵感闪现,想到:“为什么不建一个博物馆,让藏在文管站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呢?”国家也对文物管理有同样建议,当他把想法跟校领导汇报后,立刻得到了支持。那段时间,李学明忙得不亦乐乎,布展、写展示词。周末定期带同学们一起去荒原上踏查遗址,大同半山遗址、明代小庙遗址、金代九间遗址、松基三井等地,都留下了他和同学的身影。
   2018年5月,大庆第十中学校园博物馆开展,“古韵考古社团”在校园成立。东北狼化石、披毛犀胫骨化石、猛犸象肋骨化石、青铜时代的磨制石矛和石磨盘、石油大会战期间的相关物品等,足足有300多件展品陈列在校园博物馆内。这些展品有一部分是当年李学明发现并捐献给当地文物部门,后由文物部门调拨给该校的,一部分则是面向社会征集的,这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开在高中校园里的博物馆。
   每到周末和寒暑假,李学明就会走出去,目前他已走过9省市及下辖地区有特点的博物馆,对自己的考古研究有着明确的计划,要想研究明白那些埋藏在土里的秘密,就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仅是中国史,还有地方史,这些都需要看大量的资料,还要对不同地域的文物特点有所了解,如此才能有据可依地找到更多的宝贝。
   去9个省市考察,家里给不了李学明太多的钱。为了省钱,他出行前都会做好攻略,白天看博物馆,晚上乘便宜的绿皮火车去下一个目的地,经常是整个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但李学明觉得,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再苦也是甜的。
   常年在荒野上探索发现,让李学明小小年纪便患上了风湿、胃炎、关节炎等慢性病,还常常与危险相伴。有一次,经过一片沼泽时,他突然陷了下去,幸好沼泽周边有硬土,他扒着硬土爬上来才脱离险境。

考古·出发


   李学明不只是走出去,还需要静下心来研究。他针对黑龙江的很多考古项目撰写了多篇论文,有的已经在期刊上发表,还参与了齐齐哈尔洪河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在自己的一些考古发现中,他从来不只是找到宝物就把疑问一股脑地抛给专家,而是每次都有理有据地把线索提供给对方。
   大庆市文物管理站站长评价他说:“李学明是个专业素养很强的考古爱好者。一名高中生,能把这些工作做得如此严谨,实属难得。”李学明一边钻研考古,一边努力学习,因为卓越的专长还获得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初审资格。
   2019年7月,李学明被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的考古专业录取了。9月,他所在高中的校长、老师,以及当地文化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送李学明到大学报到。母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为他交上了学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他买来了生活用品。
   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虽然无缘清华,但是黑龙江省有考古专业的高校只有两家,这所学校在全省考古领域师资算很强的,希望你努力学习,在考古研究领域继续取得好成绩。”
   最后李学明说:“我的梦想就是留在黑龙江从事考古工作,我想知道我脚下的這片土地,到底都发生过什么。”
  (编辑·李军)
其他文献
雖然,现代人吹起一阵养宠物的风潮,但你对宠物这件事却兴趣缺缺。谁知某日好友因被公司派至海外工作半年,托你照顾他的宝贝狗儿。你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宠物爱好者,心里无时无刻不挂念着狗儿。时光飞逝,半年过去了,好友从海外回国,准备接回狗儿,这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A.心中有一点淡淡的落寞  B.难过得大哭好几天  C.央求好友干脆将狗儿送给你  D.虽有不舍,却也觉得如释重负  答案:  A.沉沦指数10%
年过花甲拍电影  杜松叶是洛阳人,经营着一家公司。2013年,她把公司交给儿子打理,准备安度晚年。一天下午,她散步回来,走到自家楼下,实在累得走不动了,就“扑通”一声坐在了门口的台阶上。她擦擦头上的汗,正要喘一口气,一个小伙子骑自行车经过,随手扔下一个空饮料瓶:“大妈,给你了哈。”杜松叶一愣,那个饮料瓶已经骨碌碌地滚到了脚跟前。难不成他把我当成捡破烂的大妈了?望着身旁那个大型垃圾桶,杜松叶恍然大悟
一  在寨下幽谷,看见两边峭壁上有无数旺盛的兰花。艄公一路介绍它们的品种,盛开季节,挖掘的难度,以及价格。这段被称为“兰花峡”的峡谷,长达几百米,崖壁上皆是兰,细长绿叶低垂,随风飘摇,偶尔有冰凉的水滴滑落。登岸后进入峡口古旧小巷,发现有农人在卖从壁上掘下的兰,品种、价格与艄公说的大致一样,选择剑兰,瘦长的叶硬朗干脆,让人喜欢。买下后包裹于塑料袋内随车带回,阳台上几个精致青花瓷瓶空置许久,从院内花园
(1)   村庄非常小,如地球上的一粒尘埃。   即便小,也有五脏六腑,村庄是中国最温暖的缩影。   雨落时,不打招呼,不客气,不装聋作哑,更不会装蒜,淋淋漓漓地下。在这个看似与往常无异的秋天,一场雨,覆盖了村庄所有的辛酸与不甘,也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蔚蓝蓝的天。   路是由坎坷写成的,未来是用甜蜜组成的。   不会张扬的村庄,就像低调的农人一样,不会粉饰太平,只会正正经经地活,悄无生息地
在舞厅梦幻般的灯光下,如痴如醉地跳着脱衣舞的男女在晃来晃去……克罗特感到窒息,望望周围那一张张扭曲变形的观客的脸,从心底又有些厌恶。一丝悲感从脸上掠过,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也和这些人一样的丑陋。他没有跟朋友们招呼,便独自离开了。  他漫无目的地游荡着。自从妻子莉莎离开了家,克罗特总是显得六神无主,内心有种无法排解的苦闷。两个月前的一天晚上,当克罗特和朋友们一起玩个痛快后,带着倦意回到家里,莉莎面露愠色
至今我仍不能确定嘎菜的学名,所以只能像喊一个孩童的乳名一样称呼它。  每年腊月,大地上的事物渐渐归于平静,嘎菜作为一种草本野生植物,却不约而同地在田间地头、河边路旁以及农家院落不起眼的旮旯像模像样地冒出来,楚楚动人,因为长在腊月,所以人们给它冠上了一個富有时令特征的名字,叫它腊嘎菜。  腊嘎菜贱生贱长,但却是最具乡土意味的一种野菜。瞧,腊嘎菜的叶子虽然不大,却疏密有致地长满了毛刺,叶子两边皆为巨齿
比利时是美食王国,在欧洲久负盛名,以各式海鲜贝类最著名。其盛产的贻贝,肥大口味佳,在各种的烹调方式中以白酒蒸贝最能品尝其鲜美原味。比利时菜有好多种,在法兰德斯可以捕获到四十多种鱼类。北海灰虾配番茄是一道一直被众多外国人倾慕的法兰德斯特有的美味佳肴。鲽,一种肉质坚硬的扁平状鱼也深受欢迎。  比利时薯条,是比利时一款非常流行的小吃。薯条如食指大小,炸至金黄,热乎乎时搭配蛋黄酱,十分美味。在比利时街头的
2013,青春出发  2013,记忆中的癸巳年。七月的南国小镇,天空瓦蓝,澄澈清明。天气热得令人窒息,一切都显得疲惫不堪。树上知了的嘶鸣似乎喑哑低沉了许多,柏油马路几近晒软。暑假来临,我开始拼命地想着逃离,逃离那份患得患失。  于是,我开始写日志,刷微博。  心血来潮,再一次重温《北京青年》。赵宝刚总能另辟蹊径,“赵氏青春”一直在路上,努力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执念的背包客王越,她
在我国新疆,姑娘常用的名字是古丽,西藏是卓玛,而在东北应该是丁香。丁香的花瓣像一片片紫色的火焰,它们拥抱在一起,就成了一把巨大的火炬。它的花冠上最初是堆紫荳花苞,像是一个个攥紧的小拳头,等着春风把它们吹开。丁香花树不挑剔住所,开起花来热情奔放,房前屋后只要给它点地儿,准保一开一大片。  丁香花在东北很是常见,在我居住的小城和老家农村,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欣赏丁香需要朗日晴空,有云有风最好,丁香花属
宏村以“中国画里的村庄”名扬在外,高昂的马头墙、飞翘的檐角、如虹的拱桥、满湖的清莲,宛如一幅丹青国画,淡淡映入眼帘。而一旦下起雨,雾气迷离、轻烟袅袅,更是如诗一般,素淡而静谧。它是名副其实的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2000年,宏村古民居建筑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雷岗山,地势较高,常年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的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