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诗文属传世佳作。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斟字酌句的推敲,令人叹服。但仔细品位却也有着“详略不当,肥瘦不均”的“毛病”。
唐朝作者杜牧的《清明》就是患有“肥胖症”的典型代表。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这首诗中,可谓是四行小诗,三行有“病”。第一句中的“清明”本身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时节”;第二句中的“行人”一定是行走在“路上”;第三句中的“借问”与“何处有”重复。但诵读全诗,细品意境,这首语言通俗、境界优美的小诗,并未给人留下多余之笔。相反,整首诗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诗意的抑扬曲折上。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又是典型的“瘦体型”诗文。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第一句的“问童子”就省略了诗人问话的内容。“言师采药去”是对第一句“问”的答复,“只在此山中”是承接了第二句的,此处又省略了诗人的询问。学习这样的诗文,首先要抓住本诗的特点;寓问于答,平白于话,然后要读懂诗中的对话,能补充对话中省略的内容,主动给诗文增加“营养”,真正领悟作者惜墨如金,语言凝练的写作特点。
细斟慢酌,这些久传不衰的名句佳作,其特点就在于“瘦”不体弱,“肥”不臃肿,疏能走马,密不透风。
收稿日期:2007-03-18
唐朝作者杜牧的《清明》就是患有“肥胖症”的典型代表。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这首诗中,可谓是四行小诗,三行有“病”。第一句中的“清明”本身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时节”;第二句中的“行人”一定是行走在“路上”;第三句中的“借问”与“何处有”重复。但诵读全诗,细品意境,这首语言通俗、境界优美的小诗,并未给人留下多余之笔。相反,整首诗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诗意的抑扬曲折上。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又是典型的“瘦体型”诗文。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第一句的“问童子”就省略了诗人问话的内容。“言师采药去”是对第一句“问”的答复,“只在此山中”是承接了第二句的,此处又省略了诗人的询问。学习这样的诗文,首先要抓住本诗的特点;寓问于答,平白于话,然后要读懂诗中的对话,能补充对话中省略的内容,主动给诗文增加“营养”,真正领悟作者惜墨如金,语言凝练的写作特点。
细斟慢酌,这些久传不衰的名句佳作,其特点就在于“瘦”不体弱,“肥”不臃肿,疏能走马,密不透风。
收稿日期:200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