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从预设情境、问题导学、应变能力和人文精神四个方面展开优化数学课堂管理的相关分析,以期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预设情境;问题导学;应变能力;人文精神;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优化管理,建立起积极学习的情境,形成开放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达到学有所成的目标。
一、优化课堂管理,预设要充分
我们学校推行“激趣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学案导学,导学案同时也是教学案,学校对备课一直是高标准高要求,要求充分预设,打造高效课堂、绿色课堂。备课过程中,多角度研究教材,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精选习题,精讲精练,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预设也充分考虑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教学进度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会导致反应快的学生无事可做,失去耐心,没有兴趣;教学进度过快,会导致反应较慢的学生跟不上,整堂课会漫不经心。所以优秀教师的课堂,会明显感觉到一种节奏感,轻重缓急、张弛有度。当然,一节课不应是完全设计好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碰撞中,总会有生成的新问题、新情况,而课堂上节外生枝,动态生成的东西,常常成为一节课的精彩所在。
二、优化课堂管理,问题要有效
在实践数学课的“激趣、导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问题导学,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教师精心设疑、质疑,适时调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去发现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这个过程把听讲与讨论、探究、练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提问,循循善诱,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激趣导学;学生通过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分享,这种研究学习的氛围的形成,老师对课堂的管理自然完成。
三、优化课堂管理,应变要自如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优化课堂管理,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一种素质——课堂教学机智,从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日常课堂中,会出现各种教学突发事件,而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资源。经常有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如插话、走神、小打小闹,这时候我们适时幽默一下,既可使学生知错就改,又不耽误课堂进程;有的学生课堂上会突发奇想,提出古怪问题,若引导得当,不仅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还会使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再譬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有的学生给我们纠错,我们一定要敢于直面,甚至感谢学生,学生不仅不会看低老师,相反會更敬重我们。正因为课堂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意外,师生关系才会更密切,课堂才会更丰实、更精彩。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期待着意外的发生,甚至故意制造失误,以便顺水推舟地作为一个问题的切入点,甚至一节课的兴奋点与出彩点,毫无痕迹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优化课堂管理,要有人文精神
成功的课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有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老师对学生充满人文的关怀与期待,是优化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常常为我们所忽视的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课堂管理才会顺畅。如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我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有个调皮的学生随口说道“就站起来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转向他“你与平行四边形一起站起来吧,现在认真思考,有什么变化?”孩子很聪明,随即答出,我趁热打铁:“对角线相等呢?邻边,对角线还可以有怎样的数量,位置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又会如何变化”我继而抛出问题串,带领学生积极思考,把形成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组合条件一一总结出来。对调皮的孩子的宽容,教师的幽默感,则使课堂更有厚度、更人文。
五、结语
课堂上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们表露自己的情感,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表现自己的骄傲,宽容孩子的孩子气,这样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学生才有归属感、幸福感。为此,我们老师要学会等待,用从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种种言行,耐心地引导他们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老师的理解、赞许和恰如其分的引导,正是他们加速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倪春红,马莉,王莉蓉,等.有效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1.
[2]张健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16):75.
[3]杜中立.谈如何有效地管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4]卢有泰.改善课堂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高考,2019(27):21.
[5]丁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28-129.
◆关键词:数学课堂;预设情境;问题导学;应变能力;人文精神;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优化管理,建立起积极学习的情境,形成开放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达到学有所成的目标。
一、优化课堂管理,预设要充分
我们学校推行“激趣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学案导学,导学案同时也是教学案,学校对备课一直是高标准高要求,要求充分预设,打造高效课堂、绿色课堂。备课过程中,多角度研究教材,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精选习题,精讲精练,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预设也充分考虑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教学进度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会导致反应快的学生无事可做,失去耐心,没有兴趣;教学进度过快,会导致反应较慢的学生跟不上,整堂课会漫不经心。所以优秀教师的课堂,会明显感觉到一种节奏感,轻重缓急、张弛有度。当然,一节课不应是完全设计好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碰撞中,总会有生成的新问题、新情况,而课堂上节外生枝,动态生成的东西,常常成为一节课的精彩所在。
二、优化课堂管理,问题要有效
在实践数学课的“激趣、导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问题导学,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教师精心设疑、质疑,适时调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去发现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这个过程把听讲与讨论、探究、练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提问,循循善诱,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激趣导学;学生通过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分享,这种研究学习的氛围的形成,老师对课堂的管理自然完成。
三、优化课堂管理,应变要自如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优化课堂管理,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一种素质——课堂教学机智,从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日常课堂中,会出现各种教学突发事件,而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资源。经常有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如插话、走神、小打小闹,这时候我们适时幽默一下,既可使学生知错就改,又不耽误课堂进程;有的学生课堂上会突发奇想,提出古怪问题,若引导得当,不仅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还会使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再譬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有的学生给我们纠错,我们一定要敢于直面,甚至感谢学生,学生不仅不会看低老师,相反會更敬重我们。正因为课堂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意外,师生关系才会更密切,课堂才会更丰实、更精彩。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期待着意外的发生,甚至故意制造失误,以便顺水推舟地作为一个问题的切入点,甚至一节课的兴奋点与出彩点,毫无痕迹的达成教学目标。
四、优化课堂管理,要有人文精神
成功的课堂,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有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老师对学生充满人文的关怀与期待,是优化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常常为我们所忽视的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课堂管理才会顺畅。如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我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有个调皮的学生随口说道“就站起来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转向他“你与平行四边形一起站起来吧,现在认真思考,有什么变化?”孩子很聪明,随即答出,我趁热打铁:“对角线相等呢?邻边,对角线还可以有怎样的数量,位置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又会如何变化”我继而抛出问题串,带领学生积极思考,把形成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组合条件一一总结出来。对调皮的孩子的宽容,教师的幽默感,则使课堂更有厚度、更人文。
五、结语
课堂上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们表露自己的情感,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表现自己的骄傲,宽容孩子的孩子气,这样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学生才有归属感、幸福感。为此,我们老师要学会等待,用从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种种言行,耐心地引导他们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老师的理解、赞许和恰如其分的引导,正是他们加速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倪春红,马莉,王莉蓉,等.有效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十二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1.
[2]张健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16):75.
[3]杜中立.谈如何有效地管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4]卢有泰.改善课堂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高考,2019(27):21.
[5]丁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