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奖惩性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相结合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现行的两种主流评价制度,双方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在分析了两种评价制度特点的基础上,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效果上对二者的互补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将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相结合,取长补短,实现双方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教师评价 发展性 奖惩性 结合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并不断深入,相关的教师评价制度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师评价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公正、客观、全面地对教师做出评价,评价结果是否能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系到新课改能否顺利地实施。
  在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中,存在着两种主流的评价思想:“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目前,发展性教师评价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但由于诸多原因其开展并非像理论上那样令人振奋;同时,在我国目前教师物质条件还不能充分改善、评价者的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等还有限的条件下,奖惩性评价还有其存在的坚实的主、客观基础。因此,在实践与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应该如何兼顾两种评价制度的优势,扬长避短,将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创新教师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就成为实施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比较
  
  1、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1)注重教师未来的发展;(2)强调评价过程对教师和学校专业发展所起的内在激励作用;(3)给每位教师培训进修发展的机会;(4)重视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全面发展;(5)确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实现个人目标和个性发展;(6)主要实施自评以及同事、学生的评教;(7)提高全体教师参与评价的意识及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8)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
  
  2、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1)注重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2)强调评价结果对教师的选择和甄别作用;(3)实施评奖制度和等级工资,频繁使用奖励、表扬、处罚等手段;(4)重视教师的社会价值,社会稳定和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看重教师间的竞争作用;(5)确定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目标;(6)强调每位教师的工作成绩、效率和能力;(7)控制学校的严格管理权利,以领导和上级对教师的评价为主;(8)注重短期的发展目标。
  从上述两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二者有很强的互补性。由于任何一种单一的评价制度都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的真实面貌,都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师个人成长和教育发展的双赢。因此,将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对教师评价机制创新的一种尝试和实践。
  
  二、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结合
  
  1、评价目的的结合。尽管两种评价目的的理论假设或教师观不同,但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目的服务的。因而,从长远利益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与获得奖励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发展的结果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因而,学校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时,可利用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同时尽可能地淡化这些奖励的象征意义,而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把奖惩机制指向发展。
  
  2、评价主体的结合。奖惩性评价主要是由上级和领导作为评价主体,强调自上而下的考核,更多关注的是结果如何。发展性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自己、同事以及学生,具有双向交流与协商的特点,更多关注的是过程与效率。因而,将两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评价过程看作是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以及自身参与的双边活动,通过沟通与协商,多渠道地获取全面、真实的教学信息,才能为教师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3、评价指标的结合。奖惩性评价主要是通过量化指标来完成的,其结果与指标对比,具有“硬性”的特点,这便于管理者对教师进行分等奖惩,客观性强,但忽视长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且过分追求量化指标会压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展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定性来完成的,具有“软性”的特点,关注过程、关注教师未来的成长,主观性强,但对短期目标的重视不够。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评价既要进行定量评价,更要注重定性评价。因而,将两种评价指标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相统一,充分地体现教师工作的质和量,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对教师工作绩效和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才能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与实效性。
  
  4、评价效果的结合。奖惩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奖惩作用,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促进与激励教师学习成长的压力,这种与评价要求相伴随而来的压力成为教师追求成功的外在动力。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发展作用,其主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专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从而激发教师内心深处自发的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追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而,将两种评价效果相结合,实现教师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密切联系,使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加快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种结合不是把二者简单地相加,也不是在传统奖惩性评价中增加一些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在实践中寻找两种评价体系之间的结合点,形成一种既要根据教师实际工作业绩予以奖惩,也要关注教师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既要发挥教师评价的诊断作用,也要使教师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的教师评价体系。因而,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李传瑛,关于发展性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06(4).
  [3]潘志勇,有效利用奖惩机制,积极推进发展性教师评价[J],黑龙江教育2006(7).
  
  (作者单位:瑞安市第三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其他文献
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试题,基于凸轮控制设计了双8字无碳小车。对小无碳车的行驶轨迹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合理预设,将行驶轨迹抽象为数学模型,利用第一类曲线积分
新产品营销绩效同其他产品营销绩效受许多因索的影响,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索、文化因素、人口因索、外部突发事件、市场营销资源的可获取性、市场竞争等.但同时新产品营销绩效还
目的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真核表达质粒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的重组质粒扩增、纯化后,以50 μg/kg和200μg/kg的剂量
  目的:建立简单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FLC-MS/MS)测定氨茶碱制剂中氨茶碱的含量。方法:样品以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微孔滤膜滤过、离心后,通过电喷雾离子
为共享发展成果,在三峡工程旅游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峡坝区旅游的全面发展,推动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结合三峡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度优化三峡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