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w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信度,下面几例高考作文题均来自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的扫描图片(文字下的点号系笔者所加),它们在语言表述上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有些忐忑不安”修饰不当
  (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
  “玻璃碎片,危险!”
  查《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忐忑”均作“心神不定”解。对于“忐忑不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化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均未收入,《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心神极为不安。今天我们一般用“动词或形容词 不安”这类词语组合来表达内心极其不安,如“惴惴不安”、“惶惶不安”、“忸怩不安”、“局促不安” 、“坐立不安”、“寝食不安”等,它们均从不同角度表示不安程度之深,《新华成语词典》把“忐忑不安”解释为“心神极为不安”也是非常合适的。既然如此,那么“忐忑不安”前面再加“有些”自然就矛盾了。我们可以说“很忐忑”,有些“忐忑”,“忐忑不安”,但不能说“有些忐忑不安”。
  2、“给……喂食”无端赘余
  (2014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喂食”,《现代汉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均作“给人或动物东西吃”。照此理解,“给它们喂食”就相当于“给它们给动物东西吃”,这里的“给它们”与“喂食”搭配使用显然就是重复的。此句只要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改成“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喂食”或“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喂它们食”就行了。
  3. “作客”最宜“做客”
  (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现代汉语词典》“作客”:(动)指寄居在别处:~他乡;“做客”:(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可见,北京卷材料中“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的“作客”应该就是“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之义,即应当用“做客”。展开来说,“做客”是接受别人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所到之地一般是就近的某家某处,时间较短,如“《人民日报》讯:人大代表做客央视”;“作客” 是出于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所到之地一般是远方的某区某地,时间较长,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虽然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作客”与“做客”视为一对异形词,认为“到亲友家拜访”用“作客”和“做客”都行,但笔者认为,此处用“做客”比用“作客”更合适些。理由很简单:在一向以兼容、规范为编纂原则、更新及时、修订频繁且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词典》明确主张此处使用“做客”的情况下,别的词典又没有说“到亲友家拜访”不能用“做客”,此处为什么还用“作客”呢?
  4.“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表意不明且搭配不当
  (2014年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这句的后半句“又进行了十天治疗”主语没有出现,按蒙后省略对待应该是“医院”,即 “医院又进行了十天治疗”。什么叫“医院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这显然是病句。一是“进行了治疗”属于搭配不当,“进行”表示从事持续性的活动,比如“进行讨论”“进行批评教育”等,表达的是正在持续的行为,而文中的这十天治疗是“进行了”、“他出了院”的。另一方面更是表意不明。“治疗”既不可能是“医院”为自己在治疗,也不是“他”(农民工老王)在治疗,而是“医院”为“他”(农民工老王)治疗。事实应该是医院又为农民工老王治疗了十天,按这个意思,说“又为他治疗了十天”语也顺了、意也明了。
  在公信力不断被稀释的当今,高考试题,尤其是高考语文试题,哪怕再细微的低级失误,都会无情消解高考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对此我们不应熟视无睹。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希望在新的一年高考命题到来之前,我们的命题专家都能体现出应有的专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真正担负起自己所承载的社会期盼。
  (作者单位:颍上一中)
其他文献
典型案例:    小海今年才上初三,但是他不想继续读书了。他爸爸妈妈经常说他脑子笨,搞得他也觉得自己可能有些先天不足,不是读书的料。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里的后十名,这也让他觉得自己可能真是脑子有问题才学不好。  每次小海把发下来的试卷给父母看时,望着那可怜的分数,妈妈总是边摇头边说:“谁让你小时候摔跤把头给摔笨了,有什么办法!”平时,妈妈也总说他学习不好肯定是脑子有问题。小海五岁多的时候很顽皮,有一
如果能把从甲事物上取得的经验用在不同类型的乙事物上,这就叫经验转移。这种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能使虽经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就是经验转移的结果。  19世纪法国有一个工匠叫摩涅,他十分热衷于种植花草。花园里的花盆有土烧的,有木制的,也有水泥浇注的。特别是水泥花盆,式样新颖,还装饰花草图案。但在使用中他发现水泥花盆虽然耐压,但是很脆,经不起冲击。“怎样才能使它牢固起
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的课文《项脊轩志》其结尾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历来受到评点家们的赞许。其景语寥寥,情语不尽,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思念。拟由一道由此设计的结尾续写作业题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生平、该文被选入教材时的删减部分和作者的另一篇散文,发现其结尾蕴含的情感。  关键词:《项脊轩志》;结尾续写;尊重文本;知人论世  一、结尾续写作业的设计缘由  《项
因为扫墓引发的意外山火,同家人一起与山火搏斗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那年的冬至,那一片熊熊燃烧的山火,现在想起,仍让我心有余悸。  冬至那天,我们一家人开车去老家给逝去的亲人扫墓。那天天气很好,天空湛蓝,白云飘飘,太阳在冬日里释放着它的光和热,四周的青草虽已枯萎,但空气中一丝丝的冷风吹来,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按照冬至习俗,我们来到位于一片油茶林旁边的亲人墓前,给逝去的亲人扫墓:烧冥纸,点蜡烛,放
摘要:“得作文者得天下。”为了使学生在高三语文备考作文教学中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提出“个性书写”和“构思新颖”两大策略。有计划地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地回忆课文或复习有关个性知识,并将个性的知识内化成写作实践。“文贵出新”,新颖的构思着力于创新,要求有求异思维的能力。而个性书写与构思新颖又是相得益彰的。  关键词:作文备考;个性书写;构思新颖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高三语文教师经常说:“高
一    “婧婧从来就不要零花钱,瞧你,大手大脚地花钱,别成败家子就行。”小学三年级,你常常要买这个买那个,妈妈就这样数落你。  “小茹的每件衣服都是她表姐穿过了的,你呢,这件嫌土,那件嫌花。”小学五年级,妈妈带你一起去买衣服,她给你挑选的,你却不喜欢,你妈妈又搬出了一个榜样。  婧婧、小茹都是住在同一个小区、年纪相仿的女生,她们的父母和你的父母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  最令你咬牙切齿的就是那
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积累文言阅读经验,提升文化素养。”从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文言文试题来看,试题的选材具有一定的厚度,注重弘扬良好的家风传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合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设题特点,谈一谈文言文阅读抓住文体、文言、人文三个要点,注重由个到类、由记忆到推断、由篇到群的意识。  关键词: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文言文阅读;特点;关注  
摘要:《前赤壁赋》的难点是“苏客答问”,只有清晰地理解其内涵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针对“客”之悲,苏轼从辩证、儒、道三个层面予以化解,传达出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理念。  关键词:客悲;超然;仕途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此写就了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简称《赤壁赋》)写得纵横飘逸,读来朗朗上口,颇
江南是中国最美好的地方之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代诗词名家吟咏江南的名句千古传唱,保持着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江南,变幻着四季轮回的绚丽色彩,寄托着中国文人的热烈企盼: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日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秋月,冬来踏雪寻梅……  有两个字,音韵流美,温和润泽,光是念及便会齿颊留香,神思飞越。这两个字就是——江
摘 要:以《桃花源记》为例,阐述了四种教学方法:词义辨析探秘、高频词语探究、虚实结合品悟、文言实词体察。通过教学实践,遵循语文学习的根本宗旨,旨在纠正文言文言语教学中的缺失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文言文言语教学;辨析词义;高频词语;虚实相间;体察实词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并喜欢文言文,语文教师就必须落实文言文“言”的教学,让“言”最大限度释放出“压缩”在其内核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