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那我们这些育人者又是否真正做到了了解孩子呢?下面我就结合三个例子谈一谈我们的“不了解”或“了解不够”。
今天中午我带着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回到妈妈家中,看到母亲一脸不快,说话有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我很是担心,难道母亲又是一夜未眠?患高血压20多年的母亲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已过三十的我说话变得小心谨慎起来,生怕再惹母亲生气发起火来……还是年幼无知天真无邪的孩子打破僵局。“姥姥你又不高兴了,生田田的气了?”妈妈一下子被逗乐了,“姥姥气那个鬼麻将,连续24天输,简真有鬼了,气得我一夜没睡着,姥姥没生田田的气,姥姥一看见田田就开心多了。”小孩得到了表扬更是高兴了,“姥姥我给你想个好办法吧,明天你规定一个新玩法,告诉人们谁赢谁出钱,谁输谁收钱,你不就不要输钱了,不气了吗?”妈妈被逗得更开心了。我心想:“东北麻将不也是规定——谁点炮谁出钱吗?咱右玉麻将的‘一家赢三家’不也是人为规定的吗?孩子的这一‘规定’也可算作一个规定呀!”孩子的思维实在是有点意想不到……
你们注意过年幼的孩子在玩“石头、剪刀、布”时“孩儿王”输了一次后,总会说“三次为准”!如果三次还是输了,又说“输的先玩”。之后,一群孩子也接受了这一不算规定的规定,默契地玩了起来。是呀!换一种“规定”孩子的活动也会有序进行,孩子的生活不也色彩斑澜吗?……
在我从教这十几年中,因为我对孩子思维的没读懂,常常有一种被孩子捉弄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我教学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法》后,我留了一页口算作业要孩子们晚上回家完成。第二天我在批阅作业时,一位调皮学生竟然把答案写得特有规律——1,2,3,4,5,6,7,8,9,1,2,3,4,5,6,7,8,9……当时的我,看了一眼后,马上找孩子解释是怎么回事,孩子一直低头不语,然后,我又给家长打电话,名义上是告知,实际上是暗示家长的不负责任和监管不力。多年以后的今天,此情此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错在对孩子思维的没读懂上,错在对孩子行为的否定上。现在想想,我的练习题目不都是“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吗?如果不单单考虑学生每道题的对错上,而是要考虑这些题目计算结果的一个范围,那不正是1-9的数吗?换一种眼光,用发现孩子优点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特质,并进行有效指导,使之发扬光大,乃至成功。这不正是我们这些育人者所追求的吗?
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每个孩子有其独特的思维。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此刻,我愈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育人者肩上责任的重大;愈发意识到走进孩子、读懂孩子是干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曾经,我也在“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儿王”观念的影响下,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有点瞧不起。经过这几件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干得好的,只有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才会真正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最后,让我们这些育人者携起手来,走近孩子,读懂孩子,为使教育获取最大的效益而努力吧!
今天中午我带着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回到妈妈家中,看到母亲一脸不快,说话有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我很是担心,难道母亲又是一夜未眠?患高血压20多年的母亲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已过三十的我说话变得小心谨慎起来,生怕再惹母亲生气发起火来……还是年幼无知天真无邪的孩子打破僵局。“姥姥你又不高兴了,生田田的气了?”妈妈一下子被逗乐了,“姥姥气那个鬼麻将,连续24天输,简真有鬼了,气得我一夜没睡着,姥姥没生田田的气,姥姥一看见田田就开心多了。”小孩得到了表扬更是高兴了,“姥姥我给你想个好办法吧,明天你规定一个新玩法,告诉人们谁赢谁出钱,谁输谁收钱,你不就不要输钱了,不气了吗?”妈妈被逗得更开心了。我心想:“东北麻将不也是规定——谁点炮谁出钱吗?咱右玉麻将的‘一家赢三家’不也是人为规定的吗?孩子的这一‘规定’也可算作一个规定呀!”孩子的思维实在是有点意想不到……
你们注意过年幼的孩子在玩“石头、剪刀、布”时“孩儿王”输了一次后,总会说“三次为准”!如果三次还是输了,又说“输的先玩”。之后,一群孩子也接受了这一不算规定的规定,默契地玩了起来。是呀!换一种“规定”孩子的活动也会有序进行,孩子的生活不也色彩斑澜吗?……
在我从教这十几年中,因为我对孩子思维的没读懂,常常有一种被孩子捉弄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我教学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法》后,我留了一页口算作业要孩子们晚上回家完成。第二天我在批阅作业时,一位调皮学生竟然把答案写得特有规律——1,2,3,4,5,6,7,8,9,1,2,3,4,5,6,7,8,9……当时的我,看了一眼后,马上找孩子解释是怎么回事,孩子一直低头不语,然后,我又给家长打电话,名义上是告知,实际上是暗示家长的不负责任和监管不力。多年以后的今天,此情此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错在对孩子思维的没读懂上,错在对孩子行为的否定上。现在想想,我的练习题目不都是“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法”吗?如果不单单考虑学生每道题的对错上,而是要考虑这些题目计算结果的一个范围,那不正是1-9的数吗?换一种眼光,用发现孩子优点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特质,并进行有效指导,使之发扬光大,乃至成功。这不正是我们这些育人者所追求的吗?
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每个孩子有其独特的思维。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此刻,我愈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育人者肩上责任的重大;愈发意识到走进孩子、读懂孩子是干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曾经,我也在“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儿王”观念的影响下,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有点瞧不起。经过这几件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不是任何人都能干得好的,只有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才会真正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最后,让我们这些育人者携起手来,走近孩子,读懂孩子,为使教育获取最大的效益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