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国考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J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4日,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开考。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中国共有152万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最热岗位报录比达7192:1!
  一年高过一年。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国考往事。
  1994年,我正努力摆脱僻居北京大兴黄村的孤独与封闭,想真正到北京工作,而不是空负其名——彼时的大兴黄村,虽名为北京卫星城,却只有两趟公交车往返,其中一趟晚6点即已停开,与外界的联系和精神生活更是缺乏,简直就像是首都的南伯利亚。
  也就是那一年,经我一位同学介绍,我从北京印刷学院被借调到了它的上级机关新闻出版署4工作。印刷学院就有好几位借调后最后成为新闻出版署的正式干部的。
  借调期间,我工作不错,人缘也好。但是,就在那一年,根据中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副处以下干部的选调,要试行统一公开面向社会的招考,不许再以借调的名义曲线调入。
  这就是后来无比火爆的国考的前身。
  我中了头彩。不过,彼时国考远不如今日疯狂。
  国考报名的那天,正赶上我小弟弟畸形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开始发烧了!我向我的同学P借了2000元钱,买了我生平第一张飞机票,赶回老家。我没能见到小弟最后一面,我见到的是他化疗后有些浮肿的遗体。小弟在我登机前便已去世了,那时没有即时通讯工具。
  但国考的报名不会因为我家的悲伤而改变。报名要求本人携带身份证,但我却远在千里之外,坐飞机也要身份证。
  我让太座拿着户口本和我的照片去北京展览馆报名,试一试,看能不能报上,毕竟招考也是第一次试行。
  中国是熟人社会,因为此前借调的缘故,署里很多人都认识我,当时在北展报名点工作的我的未来的同事们,帮我说项,并网开一面,让我太座替我报了名。其中一人,后来辞职当了律师,另一位后来成了领导。
  我已经记不清参加考试的场地了,好像是在和平里附近的一个中学,在胡同里。
  我当时居住在大兴黄村,进城不易,考试前一天就住在了海运仓中国青年报对面的胡同里,我的一个同学的宿舍,我同学还带我去考试地点探了下,以免第二天找不到地。
  笔试考试的题目极其简单,就是量大。
  当年的申论,是给考生一段文字,主题大意说的是做人民的公仆的故事,然后以此为题,写篇言论。
  我草草而就,把文章主题批了一顿,当然,主要抨击的是公仆这个概念,我认为这个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属于封建时代的概念,透露着不平等。
  交卷之后,也没觉得什么。
  考不上大不了就不去呗。就那么简单单纯。
  后来新闻出版署人教司的门兄通知我准备参加面试,我问及笔试分数,门兄只是在电话里淡淡告诉我,说考得还算不错。
  我不知道这还算不错意味着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在当年报名参加新闻出版署公开招考的全体人员中,我的公共笔试考分位列社会招考第一,仅次于一位应届的研究生。不过,我至今也未搞清那位研究生是谁。
  我报考的是报纸司,参加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都已算是熟人,主考官是当时的期刊司司长蔡建光先生,所以也就很顺利了。
  面试第一名,被我后来的同事和朋友、当时的清华大学老师聂静女士得去了。小聂略年长于我,在清华当讲师多年,而我则是印刷学院讲师。
  1995年底,通过公开招考笔试面试的我正式调入了新闻出版署,进了报纸司。
  那一年,不少年轻人进了新闻出版署,这也是新闻出版署组建以来,第一次批量招考进了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毫不夸张地说,当年我们这批人的质素,绝对是一流的。如今留在机关的人,大多已是栋梁干才。
  2000年,我选择走出了东四南大街85号新闻出版署的大门。
  离开机关之后,很多人问过我,我的前同事,我的业务上的朋友,我的媒体同行,都问过我,后不后悔?
  我说,绝不。
  现在自己虽身处江湖之远,一支笔养活自己,来去自如,率性而行(尽管也会有制约),何等快意!
  用纪晓岚的话说,就是“虽凄风苦雨,萧索难堪,较诸宦海风波,世图机阱,则如生忉利天矣。”
  这江湖上虽也有凄风苦雨萧索难堪,但带来的快活,庙堂之上,却是永世不会有的。
其他文献
香港四大地产商之一的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氏兄弟郭炳江及郭炳联,以及前政务司长许仕仁,3月29日先后被香港廉政公署人员带往总部“喝咖啡”——协助调查,随后被拘捕。这是香港回归后,廉署拘捕的最高级前官员及最富有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有消息指出,案件涉及前高官于在任期间,向私营机构提供机密资料,怀疑有官商勾结。这件轰动全港的廉政风暴的举报,可能与同郭炳江、郭炳联争夺家产的亲兄弟郭炳湘有关。受此消息影响,新鸿
主持龙年春晚、录制首支单曲……撒贝宁已然有明星的潜质,这不,最近的“反拍”事件又让原本是报道者的他“被报道”了一把。像明星一样被追逐,从主持《今日说法》开始,他注定要谱一首魅力之曲。  曾经,他是优秀的法制节目主持人,是各类主持人大赛的奖牌得主;现在,“当红小生”则是他当之无愧的称号,因为在法制以外,他还耕耘着另一片快乐的土地。    栏目组的“元老”    撒贝宁来自武汉的一个军人家庭。1994
Yves Saint Laurent 2012春夏巴黎时装周的秀场时装周上,高圆圆以透视装、小烟熏、烈焰红唇,赢得全场人的肯定。从1996年被发掘拍摄了第一条广告至今,高圆圆先后涉足模特儿、演艺圈,近来又步入时尚圈,成为各大时尚杂志的封面女王。年过30的她,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和洗涤之后,更显得纯净、睿智、美丽的无以复加。  “演员站在那里,本身就是戏,高圆圆具备这样的特质。”  1996年的2月,
9月11日《白鹿原》发行方通知各大影院,电影《白鹿原》由于技术原因延期上映。20年来,《白鹿原》累计销售超过600万册,赢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一部力作。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经典与流行,艺术性和可读性在这部作品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白鹿原》成功的秘诀。多年来,从话剧、电视剧、舞台剧到最近要公映的电影,各种改编、改造《白鹿原》的艺术实践也在不断丰富这本小说的
2012年11月21日,天心天思商学院创立年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报告厅圆满落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砺炼”,年会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担任学术指导,由天心软件集团、天思软件集团主办,微软、玄奘之路联合主办,台湾国际贸易局做指导单位,新浪财经、CUTV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等近百家媒体报道。本次论坛由北青传媒副董事长李世恒担任主场主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担任致辞嘉宾
导语:他是中国文坛超重量级的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创造力、艺术能量在中国文坛上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屈一指的,因此笔者斗胆地说,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当代纯文学也终于开始“火”了。莫言的小说写作充满了激情,对性的描写也是关注生命的重要表现。他的小说也具有暴力美学的特征,对酷刑的极致描写,对现实的夸张隐喻,既和莫言自己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也是时代发展进程
曾经看过一篇《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文章中说:“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他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散文审美形态,使散文的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整体精神的张扬。余秋雨的散文集史学、哲学、美学于一身,把高深的历史文化问题融入世俗,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纪元。”很多读者说,理解余秋雨,要从他“苦旅”中的文字开
在香港当个网购族很不容易,当内地网购族已经在用“余额宝”赚取高息的时候,支付宝仍然在香港没有直接开放,在便利店购买充值卡要支付2%手续费。运费的昂贵也是一大障碍,网购婴儿尿片普遍要支付50-150元不等的运费。  内地光棍节“双十一”早已成为一场全民购物狂欢,就在几天后,香港也充满激情地投入了另一场购物狂欢——百货商场“周年庆”。铜锣湾崇光百货从“感谢周”的第一天早上9点开门起,人龙已经从店内排到
说话间,被“诅咒”的2012年就要过去,“世界末日”的预言没有出现,不知道有没有人投了“世界末日”这只股票,有的话,现在一定会“全线飘红”。因为虽然预言没有出现,人们倒是在“世界末日”的预言里有了更多的感触。年终到了,中国的经济是否也“全线飘红”?有中国经济界“奥斯卡”之称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就在这个时候揭晓了答案。  经济“奥斯卡”直指实体经济  在这届的评选中,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
辽阔海天,云涛奔涌;北美大陆,春寒料峭。  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2月13日至17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5天,103个小时,27场正式活动。从白宫、国会大厦、五角大楼到港口、农场、学校……习近平飞越新大陆,带来了中方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的明确信息,带来了维护和发展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坦诚意愿,带来了13亿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012年,对中美两个大国都是关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