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刚移栽的幼树发病较重。杨树溃疡病的防治要做到预防为主,“治早、治小”。
  杨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菌,易侵害树势衰弱、抗病力弱的树木,因此干旱缺雨、土壤贫瘠、冻害、火烧、管理粗放、病虫危害等都可成为溃疡病发生的诱因,尤其是苗木中的水分缺失是造林后发病的关键因素。杨树溃疡病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边缘不明显,以后逐渐扩大,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容易剥离,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该病害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1个发病高峰。7月~8月气温升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10月逐渐减缓并停止。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杨树品种。
  2.每年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
  3.清除苗圃周围病树,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源。
  4.尽量使用本地育的苗木造林,起苗时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减少伤害,缩短起苗到栽植的时间,减少苗木水分的流失。
  5.栽植前应将根系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栽植深度应达到80厘米以上,栽后应浇足水。
  6.在4月份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喷雾防治。
  7.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避免感染。
  二、杨树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也称杨树腐烂病,是严重危害杨树的一种枝干部病害,过去北方多发,南方较少,但现在南方也有大量发生。发病初期,皮部出现不规则的隆起,如荨麻疹斑块,斑块较软,掀开枝干表皮有酒精味。隆起的斑块逐渐失水,干缩下陷,甚至产生龟裂。剥皮观看,可见皮下形成层腐烂,木质部表面呈褐色,病皮不断扩大,纵向发展快,当病部不断扩大,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即枯死。发病后期,病部下陷,表皮上出现黑色小点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皮干后,皮层腐烂成乱麻样的纤维条,极易剥离。幼、中、成林树都可能发病,发病时间为4月初至5月初为初发期,5月中旬至6月初为发病高峰,9月以后开始第二次发病,11月后停止。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杨树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3.初冬或早春树干涂白(配方:生石灰5公斤 硫黄0.75公斤 食盐1.25 公斤 动物油或植物油0.1公斤 水20公斤),以防日灼和冻害。
  4.分别于5、6月份喷10%双效灵1~10倍液2次,可有效控制杨树烂皮病的发生。
  5.在林分中发现病斑后,可用刀子刮除树皮上的病斑,再涂上多菌灵、代森锌或托布津等药液,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工作量较大。
  三、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又称褐斑病,是杨树主要的叶部病害,病叶上病斑细小,直径不超过1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小斑点汇成较大斑块或全叶变黑枯死。发病盛期叶片大量脱落,新梢枯萎。黑斑病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或枯梢的病斑中越冬。该病5月初开始发生,夏秋最盛,直至落叶为止。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杨树品种。
  2.及时清扫林内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
  3.发病期间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雾防治。(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姜晓装 毛新琳 秦爱文 周玲 邮编:330046)
其他文献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完全一致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的好了,群众的满意度自然就会得到提高,那么对帮助企业应对市场经济下的严
开发建设46年来,大小兴安岭相继历经了创业期、辉煌期、衰退期和转型期历史四个阶段,走过了一条因林而立、因林而兴、因林而衰的发展历程。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大兴安岭林区面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电力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进步,这种进步在低压接地保护、配电线路保护层面有着较为直观展现,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低压接地保护设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