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依旧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文学王国法国,飘着墨香的纸质图书依然受到读者的青睐。法国人钟情于读书,在咖啡馆里、在地铁车厢里、在公园的椅子上、在飞机的座位上……或优雅或从容或慵懒地阅读是法国随处可见的风景。而每年10月到11月的文学奖颁奖季又将文学类图书推向新的高度。
  法国设有大大小小的文学奖2000多种,有官方的、民间的,有出版社办的、书店办的,有颁发给成人的、颁发给学生的,还有授予法国人的、授予外国人的……其中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龚古尔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是法国最重要和最引人注目的文学奖。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2015年10月29日,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颁布拉开了法国2015年度文学奖颁奖季的序幕。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是法国六大主要文学奖中唯一设有10000欧元奖金的官方文学奖。经过激烈竞争,在第四轮投票中,布阿莱姆·桑萨尔(Boualem Sansal)的《2084年》(2084)和埃迪·卡杜尔(Hédi Kaddour)的《优势》(Les Prépondérants)夺得大奖。这是自1915年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创立以来第三次将该奖同时颁发给两位作家,而且这两位作家都是北非马格里布人,他们的小说又都是由法国加利玛尔出版社出版。
  布阿莱姆·桑萨尔1949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经济学博士,曾在大学教过书,自己创办过企业,后到国家机关当过高级职员。布阿莱姆·桑萨尔从事文学创作纯属偶然,他的一位作家朋友见他喜欢文学,便鼓励他尝试写作。1999年,他出版处女作《蛮族人的誓言》(Le Serment des barbares)。2003年因其对阿尔及利亚政府实行阿拉伯化持批评态度,被免除公职。此后他便开始潜心写作,2008年出版小说《德国人的乡村》(Le Village de l’Allemand),获得巨大成功,先后荣获多个奖项。2011年和2013年,小说《达尔温大街》(Rue Darwin)和《以阿拉的名义管理》(Gouverner au nom d’Allah)相继问世。2015年8月出版的《2084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后,预计销售量将超过20万册。
  《2084年》的副标题是“世界末日”。布阿莱姆·桑萨尔试图以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的写作方式,描述一个完全按照宗教激进主义教义和教规行事的极权帝国统治的世界。小说设想从2084年起,一个新的纪元开始。经过一场战争,阿比斯坦国打败了北方民族,统治了整个世界。阿比斯坦国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权力的中心,有一位权力巨大的“荣拉”,“阿比”是“荣拉”派到地球的代表。以这两个人为中心,组织国家机器,制定格言、规则和禁令。人们似乎生活得很幸福,然而有一天,一位名叫“阿蒂”的人发现,阿比斯坦国人民生活单调,没有活力,没有色彩,没有自己的思想……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得主埃迪·卡杜尔及其获奖作品《优势》

  11月3日,法国作家马蒂亚斯·埃纳尔(Mathias Enard)凭借其深沉的文风和宏大的作品《指南针》(Boussole),在第一轮投票中即摘得2015年度龚古尔文学奖桂冠。
  马蒂亚斯·埃纳尔1972年出生于法国尼奥尔,曾在法国卢浮宫学院攻读伊斯兰艺术史,后又到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毕业后到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伊朗处攻读博士学位。随后他曾到伊朗、黎巴嫩、埃及等中东国家进行长期考察访问。2000年他定居西班牙巴塞罗那,并给多家文化杂志投稿,同时也是法国《荒芜》杂志的编委会成员。他现在既当老师,又经营着一家黎巴嫩餐馆,还经常探访黎巴嫩、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国。2003年,他以描写黎巴嫩内战的小说《完美射击》(La Perfection du tir)踏上文坛,并获得当年法语国家五大洲文学奖。马蒂亚斯·埃纳尔是位多产作家,至今已出版10部作品,其中有7部小说。2010年发表的《和我们说说战争、国王和大象》(Parle-leur de Bataille,de Roi et d’Eléphants)荣获当年高中生龚古尔文学奖;两年后出版的《窃贼们的街头》(Rue des voleurs)入围龚古尔文学奖第一轮候选名单。《指南针》是他的第十部作品,获奖后法国文化通讯部长还专门致电马蒂亚斯·埃纳尔表示祝贺。   小说《指南针》开篇写道,夜色降临维也纳,热衷于东方事物的音乐学者弗兰茨·里特尔无觉失眠,他的思绪在梦境和回忆间、在忧郁和兴奋中漂移。回顾过往的生命,那些冲动,那些相遇,那些远离奥地利的停留:伊斯坦布尔、阿勒颇、大马士革、巴尔米拉、德黑兰等地的行程,以及作家、音乐家、画家和冒险家等各种各样的旅行人,还有中东的历史,从中世纪的伊斯兰启蒙运动到今天的叙利亚战火……弗兰茨·里特尔还在梦境中思念着情人萨拉物——一位从事古迹田野调查的东方学者,她正在撰写《东西方之间的差异》的博士论文。
  可以说《指南针》是一次旅行,是一次对东方文明的赞许,是一次在他人中找寻自我的征询,也是架设在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昨天和今天之间的握手。这座桥梁建立在对几个世纪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着迷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之上。作者以其感性和警觉寻找踪迹,试图按捺当前东西方之间的怒火。
  勒诺多文学奖
勒诺多文学奖得主德尔菲娜·德·维冈及其获奖作品《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1962年出生于巴黎,1984年从巴黎政治学院毕业后,到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学习媒体与政治,1985年又到法国记者培训中心接受文字记者的业务培训。后曾在法国、耶路撒冷和伦敦当记者。2007年转任法国《观察家》杂志副总编。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曾与他人合作出版过《亚西尔·阿拉法特的七条生命》(Les sept vies de Yesser Arafat)和《希拉克的阿拉伯情》(Chirac d ‘Arabie)。2012年发表散文集《血矿》(Minerais de sang)。
  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出身于犹太人家庭,早在20世纪30年代其祖父母就从苏联的敖德萨移居到巴黎。博尔坦斯基家族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其祖父是法兰西医学科学院院士,祖母是小说家。在其父亲一代中,有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画家。
  小说《藏身之地》讲述了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一家的家族史,是一部探究“二战”期间犹太人家庭境遇的小说,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书中的人物都是真名实姓。小说写道:“我们害怕,害怕一切,害怕他人,也害怕我们自己。”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期间,博尔坦斯基一家藏在巴黎市七区的一个公寓房里,没有吃的喝的,并随时有可能被纳粹抓走……为避免被逮捕,祖父导演失踪戏,假装与夫人离婚,而实际上他就藏在自家公寓只有1.2米高的小储藏室里,像“地下工作者”一样整整待了20个月。
  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按照公寓房的结构,每一章节打开一个房间的门,讲述房间主人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期间的遭遇。通过孩子们的叙述和大人们的回忆,让人逐步了解《藏身之地》的奥秘。作者试图通过家族的遭遇,让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费米娜文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夫·博尔坦斯基及其获奖作品《藏身之地》

  美第西文学奖
  美第西文学奖是仅次于龚古尔文学奖的法国第二大文学奖,旨在奖励有天分的作家。法国女作家纳塔莉·阿祖莱(Nathalie Azoulai)以她的新作《缇图曾不爱贝内尼丝》(Titus n’aimait pas Bérénice)获得2015年度美第西文学奖。   纳塔莉·阿祖莱1966年出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她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还活跃于影视圈。1980年发表首部作品《游行》(Manifestation)。1999年与雅克·贝汉等人共同参与电影《喜马拉雅》(Himalaya)的编剧。2003年出版首部小说《不安的母亲》(Mère agitée)。2009年还将震惊一时的法国母亲冰箱冷冻杀婴案改编成电视剧。随后,她几乎每年发表一部小说。2015年出版的《缇图曾不爱贝内尼丝》是她的第六部小说。
  《缇图曾不爱贝内尼丝》是一部发生于17世纪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历史故事。缇图和贝内尼丝是一对恋人,可是有一天缇图离开了贝内尼丝,要回到妻儿身边。贝内尼丝被情人抛弃,决定弄清楚事实的真相。最后她才明白,原来缇图并不是深爱着自己。然而,如此简单的结论却是她经过很长时间的复杂思考才得出的……
  联盟文学奖
  联盟文学奖是法国六大文学奖中的最后一个奖项,它的颁奖为法国2015年度文学颁奖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法国作家洛朗·比内(Laurent Binet)以他的新作《语言的第七功能》(La Septième fonction du langage)捧得桂冠。
联盟文学奖得主洛朗·比内及其获奖作品《语言的第七功能》
其他文献
从选文特点上看,2004年到2006年浙江高考卷中的文言文选段有很大变化,2004年选的是北宋欧阳修的《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属人物传记;2005年选的是唐代孙樵的《书褒城驿壁》,属晚唐散文中的针砭时弊的杂文;今年选的则是明代方孝孺的《蚊对》,也属杂文。从题型设置来看,对文言实词、虚词、典型句式、词类活用和句子翻译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基本稳定的,变化最大的是文言文选择题中的第四题,由“概括和分析
“出洋肄业”“游学”与“留学”  出国深造,今天称之为“留学”。但在清末,却名称繁多。最早官派留学生是从1872年至1875年间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但当时并没有使用“留学”一词,而是将幼童的出国留学称为“赴美肄业”“出洋肄业”,将留学的幼童称为“出洋学生”或“出洋肄业学生”“肄业幼童”。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出国留学所使用的词汇则为“游学”,对应的留学生为“游学生”。  “游学”本来在中国
It was Christmas 1961. I was teaching in a small town in Ohio where my twenty-seven third graders eagerly looked forward to the great day of gifts giving.  Each day the children produced some new wond
Voice    If our interpretation is correct, this is the nearest example where the birth of a black hole has been observed, and this may be the first time the common way of making a black hole has been
《参孙与大利拉》  法国文豪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其实何止是诗,它还是精美的人物画廊。漫步西方美术史,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单人图,偏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触细腻,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油画《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一类是双人图或聚焦于两人,展现彼此的关系,表达特定的主题,如意大利画家提香的油画《该隐与亚伯》;第三类是群像图,
正常人的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都是成对出现的。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却有3条21 号染色体,这是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子时,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的。  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产前筛查减少新生儿罹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但对于唐氏综合征本身,至今仍未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唐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病,与白化病这类基因病不同。基因病是病人的一种或几种基因发生病变或缺
2011年6月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与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合作,推出“爱心接力,只是一本书的距离”书籍捐赠公益活动,号召读者将闲置的课外书、工具书捐赠给贵州黔东南山区的孩子。  2011年12月  中学生天地杂志社再度与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合作,推出“爱心接力,只是一本书的距离”爱心公益讲座活动,请第九世界公益俱乐部的志愿者走进学校,谈谈在贫困山区的见闻,讲述参与公益活动的收获和意义。
定语从句是同学们较早接触的复杂句型,从初中就开始使用了。我们都知道,定语从句位于被修饰的词语即“先行词”的后面,由关系词引导。这个关系词不仅引导着从句,还代替先行词在从句中担任一定的成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虽然与定语从句打交道有些年头了,同学们还是会犯不少错误,且有些属于屡错屡犯。  错误1: 用what或how引导定语从句  吕老师提醒: 定语从句的关系词中,没有what和how。  选用定
无论你是小说迷还是诗歌迷,或是其他文学读物的爱好者,如果有机会到英国的这些特色书店里待上半天,领略一下藏书家们的独家珍藏,绝对不虚此行。  B先生阅读商场(巴斯市)  这家书店最吸引人之处莫过于店主B先生自己了。2006年放弃了衍生品交易员职位的B先生或博顿利先生全身心投入了书店生意。他定期到自己的书店巡视,他的工作激情似乎有传染性,因为他的店员个个勤快而充满活力,常把自己手写的书籍介绍贴在满满的
讲英语难,用英语争吵更难,说那些简单粗俗的脏话未免太不文雅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比较文雅的吵架用语吧!  ● Hey!Wise up! 嘿!放聪明点好吗?  当别人做了蠢事的时候,可以说Don’t be stupid或Don’t be silly,但这样不太礼貌。客气一点的说法是Wise up,意为“放聪明点”。当然,你也可以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说:“Wise up, please!”记得要把pl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