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政治之间:大规模政府间气候评估及其缺陷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207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引领的大规模评估由于代表了国际科学界的集体工作,并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国际谈判制度持续互动而备受关注。两者的密切关系已体现在气候治理的各个历史阶段。具体而言,通过嵌入国际制度,气候评估具有警告公众、影响国家政策取向、推动国际协议、促使跨国公司改变行为、引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重要作用。同时,IPCC还通过传播评估报告结论等方式参与国际气候外交。由于其开放性,科学评估也经常成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施加影响的政策工具。从科学与政治互动的积极方面来看,其一,科学评估机构一贯充当推动国际气候进程的角色,并凭借权威性,不断强化科学信息的政策扩散。其二,第五次报告发布之后,评估日益突出"解决方案"取向,2018年升温1.5℃特别报告和后续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将影响《巴黎协定》的履约情况,其未来演进与机制改革也将深刻塑造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虽然,气候评估已经证明了其作为科学合作机制的价值,但与国际谈判的关系也存在一些紧张之处:一是,评估机制弊端频现,影响对谈判的支撑。二是,机制安排的路径依赖性严重,缺乏重大而有效的改革。三是,评估结论的传播日益困难。四是,其评估内容与国际谈判时常脱节。本质上,这是由于科学形成共识规律与科学机构形成共识的政治机制存在矛盾。一方面,学科间的差异化和文献数量庞大导致评价日益难以形成共识;另一方面,科学机构作为"认知权威"具有以共识推动政治进程并提升其国际地位的偏好。两者围绕所谓的"共识"问题所形成的困境已经日益彰显。因此,重新理解政府间气候评估在全球政策制定中的角色已经成为当前治理中的紧迫问题。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品德过程中更现实有效。新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认识社会,认识企业,认识职业,激发学生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参与,自主学习。  《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一课,是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四课。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如何使教学与现实结合并行之有效,仅就自己在《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一课谈谈教学中
离子回旋波加热(ICRH)是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加热等离子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离子回旋加热天线电流带之间的相位关系影响到天线的加热效果。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
摘要:基于对目前几种心育误区和我校班主任专业化的认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调节班级情绪,预防心理疾病,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正向发展。因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在渗透中达成心育目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渗透”型班级心育模式,通过课堂、环境、活动三大途径,表演、文章、标语、板报、通书信、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七大板块进行了实践研究,改变了以往班主任单向而简单的说教形式。
为保证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测量系统的正常工作,对基于虚拟仪器的离子源远程电参数测量系统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从电源供电回路、测控信号输入输出通道、通讯网络、接地及屏
孙维刚在《孙维刚老师怎样教数学》书中写道:“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他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主要讲的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孙老师还举了一些自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大鼠胰腺纤维化TGF-β/Smad2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探讨苦参碱在胰腺纤维化中的作用究。方法构建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并利用HE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实验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