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得不到认可的孩子有多难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妈曾经断言我以后是上不了大学的。
  那个时候的成绩可以用“一塌糊涂”形容,我曾将其归咎为年龄太小。但我那亲爱的母亲大人不这么觉得,在她那关于学习这件事过于久远的记忆里,成绩不好等同于懒惰、不努力。
  当时的班长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好看,成绩又好,每次家长会都是学生发言代表。最致命的是,她妈跟我妈还是老相识。开家长会成了我的噩梦,因为每次回家,我都要面对她的沉默。
  到现在我还觉得,一个人表达不满,最有力的不是语言,而是沉默,是比鞭子还要伤人的冷暴力。就是这种压抑的沉默,让我一边怀念着更小时候遭受的板子,一边战战兢兢地数着距离长大的日子。
  四年级的时候,我突然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之前怎么都看不懂的加减乘除像喝水一样简单,自然地涌入我的脑中。老师打满A的作业、一张张90 的试卷,还有口头作文比赛的二等奖证书……我兴冲冲地跑回家,她却只是简单地扫了一眼,就把证书放到一边:“我听你们老师说了,本来再坚持一会儿还能拿个一等奖……”
  我想一定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才会让她转身前的表情那么失望。落日的余晖落在院子里的青苔上,我的童年就此远去了。
  不再需要别人提醒,每天放学了,我就自己搬一张小凳子坐在床边静静地写作业。有时候听着窗外嬉闹的声音,脑海里就会浮现那天的背影。我的名次越来越靠前,直到占据年级榜首。
  我并没有松一口气,我知道她一定还不满意,我需要考上重点高中。绷着紧紧的一根弦,我顺利地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无数次的第一名让我重新建立自信,直到高中生活的到来。
  理科思维明显处于劣势,我却还是听从家人安排选择了理科。在重点班里每天过得小心翼翼,连最爱的语文课也逐渐失去兴趣。我永远忘记不了从课代表手上接过打着“58分”物理试卷的那一刻,从前建立的世界轰然倒塌。
  我迅速把卷子塞到抽屉里,拿出课外书假装毫不在乎,心脏却难受得几乎揪到一块儿去。我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陷入了自卑与自负交织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大二那年,学校有个全国性课程比赛的海选。有个声音一直在试图劝我放弃:优秀的人那么多,怎么能轮到我呢?即便那门课我的绩点是班上第一。每当我拿出资料想复习的时候,那种自卑就像锤子一样一重接一重地敲在心上,努力的欲望瞬间烟消云散。
  我开始陷入无比疯狂的焦慮。看着身边的人学习、科研、参加各种竞赛,他们越往前走,我觉得他们的世界愈加遥不可及。有一天晚上因为社团工作没有去学习,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一种难以名状的罪恶感一直从心底冒出来,有个声音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你为什么不能再努力点儿?”连不够努力也成了自我指控的缘由。
  有一次回家,大人们在谈论孩子教育问题,我开玩笑地说:“妈,你以前对我打击挺大的。”
  我妈笑着说:“那还不是为了防止你骄傲。要不是我的督促,你能考上大学吗?”
  我笑着说“是啊”,眼角却有股难以抑制的液体试图喷涌而出。我没有告诉她,因为她的打压式教育,我这些年苦苦寻觅认可,一直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
  有句话说得挺好,“被打击的孩子,不是更强大了,而是更硬了。软则韧,硬易折。”
  我所渴望的,早落在了年少的沉默里。
  编辑:李鹏修
其他文献
周末在家正在看书,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拿起电话一看,是班主任李老师。她说班里的学生小安(化名)最近因为作业太多完不成,一直闹情绪,现在发展到了厌学的程度,想约一个咨询。看了时间安排后,我们把咨询定在了周二下午。  小安如约来到咨询中心,因为当时没有其他咨询,所以在做了简单的登记后,我让她先在中心溜达了一圈,让她看看各个屋子,选择一个作为咨询的地点。  她很快把几个屋子看了一遍,回到了接待室,我问她喜
毕业多年以后,我曾回到过母校几次,一方面是看望老师,另外也是想借此機会故地重游。每次走过教学楼的长廊,脑海中就会回荡起那首课间时常播放的《Yesterday Once More》,在那个总爱幻想明天的青葱年纪,尚且还不能够体会这首歌旋律中源自灵魂的怀念感,回头看过去的岁月如何消逝,仿若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这或许是我这一生最为漫长且美好的回忆。紫藤花开在春暮,就铺在教学楼间的长廊上,总能看到学生嬉
摘要:综述了香橼种植管理技术、香橼产品的真伪鉴别技术、香橼挥发油的提取分析技术、香橼果实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好开发利用香橼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橼;种植;真伪鉴别;成分;加工;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TS255.2;S567.1 90.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001-04  香橼为芸香科柑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名贵的药食同源树种[
曾经我也生活在妈妈对我的严格掌控中,当我高考时,所有的志愿填写的都是省外的学校。上什么学不要紧,我就是想离她远一点儿,越远越好。在外面的日子,我对妈妈的埋怨与日俱增,特别是自学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后,我自查根源,觉得我现在这一切的不如意都与童年阴影有关。  在心里对妈妈有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有爱,有愤怒,有恨……直到去年夏天我休假回家。我看到的依然是一个充满控制欲的女人,但忽然之间,我却卸下了所有的铠
什么才能叫“活着”?是呼吸、感知、脉搏,还是被铭记、被传颂?  不得而知。  《活着》一书最为显著的特点应该是它的人称——两个“我”。读着读着,就陷入了故事之中。无法自拔之时,最初的那个“我”——姑且称为旁白者——便会出声提醒,令我恍然惊觉:啊,这已是发生过的事情了!现实中的福贵,与一头老牛为伴,精彩而又豁达地讲述他的故事。  其实我并不爱看书中那个年代的故事,从别的作家笔下窥见的混乱、悲哀与绝望
我偷懒,一直没换里面的字条,反正每份快乐都是老天帮忙选的,而人生多像抽盲盒啊,虽然未知,但开袋一定有惊喜!  我的书桌上至今放着一个森林绿的扭蛋塑料壳,太常用,以至于上面满是斑驳和裂痕,但我始终将它视若珍宝。将它送给我的少年,我只隐约记得叫阿力。  印象里的阿力成绩总是全班垫底,在班里最劲的风头是某次篮球赛,他在最后一秒跃起,“砰”地砸进一个稳稳的球,而我和他仅有一次交集,但这唯一一次,将我的世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啊……”歌中这样唱道。东北沃野千里,物产丰饶,这是夏秋之际的景象。可秋风一起,天就迅速冷下来,大雪纷飞中,农民们开始了“猫冬”,这一“猫”就是漫长的几个月。当春节来临时,南方早已暖意融融,北方却是最冷的季节,“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的就是这个。  腊月二十三,小年。母亲说,这一天“灶王爷”会去天上汇报工作,说说这家人一年里都做了哪些好事和坏事。这一
医:有没有发热?  我:没有。  医:肺胸部CT没有问题,1月份做的啊?要不要再做一次?我觉得不用。你要担心的话可以做一个。  我:哦,那不做了。(心里乐开了花)  医:你这个肺功能做了两次都没问题,那就是没事儿啊。耳鼻喉看了没?  我:可就是干咳不好啊!没有看耳鼻喉。  医:都吃了什么药?  我:(把药单拿给医生看了一下。)  医:你这个是气道高反应,没有器质性病变,没有什么问题。抗过敏的药不要
说起来,我高考报考的时候并没有做过太多攻略,周围的同学在忙着找各种机构和老师研究报考的时候,我躺在家里,一边吃着雪糕一边一遍又一遍走马观花似的翻着报考手册,还是同学去机构找老师咨询时带上了我。和老师简单地聊了几句后,我才有了些报考的方向,开始慎重地考虑了起来。可当我把“生物科学”这个专业告知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时,换来的大多是否定的态度和疑惑的表情,我爸和我妈也语重心长地劝我:“要不选个会计或者师范专
每当你想把事情拖到第二天的时候就停下来闭上眼睛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  “你为什么要拖延?”  “你想要后悔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心到,很多人在看完某个励志视频后,用自己最舒服的笔,最好看的本子,最工整的字体满满当当地写下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计划实施还没一会儿就转头拿起了手机,到了晚上开始各种自责懊恼,最后手机的灯光“漂白了四壁”,只好一边揉着发红的眼睛一边承诺着“明天一定好好学习”!但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