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是影响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社会学家通常把受教育程度作为分析社会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我国当今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相互影响的大小,始终是与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进步紧密关联的。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关系的浅述,旨在说明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由于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现象,使高等教育发展受阻;而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也不利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双向作用
一、前言
分层(stratification)最初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现象,也像地质结构一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于是他们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并把这种分层称为“社会分层”。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中,这一过程就是社会流动。影响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因素等。任何单一因素都不可能决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演进所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涉及许多内外因素的整体运行状态及结果。但是,在影响现代社会分层结构演进的诸多要素中,教育的作用十分显著。个体接受的教育层次越高,其对教育资源的拥有程度就越高,职业地位和社会经济地位也相应地越高,社会流动的可能性越大。作为高端层次的教育形式,高等教育对个体职业地位获得、社会地位变更、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双向作用
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划分标准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高等教育。人们所受的教育(以学校证书来体现)被用来限制那些竞争社会和经济领域中具有优厚报酬职位的竞争者的数量,并帮助那些享有“教育专利”的人垄断这些职位,即存在一种“文凭社会”或者“文凭主义”。所有受惠于文凭制度的职业的获得,需要通过对教育文凭的投资,而文凭反过来被用于购买免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工作职位。又由于现代人事制度的不断分层化,使人事选拔需要建立在一种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提供均等机会的客观标准之上,教育正是具有这种功能的一项客观标准。由此可见,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有着密切联系。
(一)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有调查表明,经济条件越高的阶层,其子女享有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和普及化,经济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逐步由“淡薄微弱”演变为“日渐明显”,缩小经济分层影响、倡导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经济收入增长的相对缓慢和高等教育收费的井喷上涨的“双重窘境”,使得许多贫困家庭为了供子女上大学而长期处于经济紧张状态。一些家庭为此而耗尽了全部积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二)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在多数人看来,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改变其后辈的社会地位,改变子女与家庭日后的社会声望和经济收入。社会也将个体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视为准许其“上岗就业”的主要依据。个体在社会地位获取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收入靠职业、职业靠能力、能力主要靠接受高等教育。“收入—职业—能力—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逻辑序列链条,昭示着要想有多的收入、高的声望,必须首先要有好的职业;要想有好的职业,必须首先要具备能力特质;要想具备能力特质,必须首先要接受高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双向作用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性的双重功能,通过它的筛选机制,使社会成员分层合理化,从促进个人流动到促进社会流动,调节与制约着社会流动与分层,为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各阶层由于自身拥有的资源不同,影响着他们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和受教育过程,而且进一步影响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而社会各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选择职业的现状,反过来又会对未来社会的分层起到流动和传递的双重影响。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是动态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与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结果影响学习者社会地位的获得,制约一定社会的阶级与阶层的结构的形成,对人有分化与选择作用。高等教育所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不同专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对应社会不同行业,实现社会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无形中促进社会水平流动。其次,高等教育本身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这种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垂直流动。另外,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可以通过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中层乃至高层,最终实现“鲤鱼跳龙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教育和因教育而获得的机会,是现代社会向上流动的最重要因素。
(二)社会流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社会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父辈所处的社会层级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如强势家庭的子女从一出生可能就占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教育复制着已有的阶级结构。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提升、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流动机制的日益灵活,社会流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合理的高等教育机制阻碍社会流动,高额教育收费就就是其中一条。辛苦考入大学的贫寒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对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象牙塔只能望而止步。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培养人们适应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的品质和能力。但高收费扼杀了社会分层的流动,加速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改变了社会权力精英的结构,阻塞了社会阶层利益的沟通和流动。
四、小结
综观本文,可以看出: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相互作用既有促进因素也有不利因素。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不同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资源享有和利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高等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客观存在;在资源有限条件下,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又恰恰是造成社会分层的核心性要素,是社会流动的催化性动因。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之间是动态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协调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使二者形成整体的良性互动,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是我们今后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2.
[2]杨凤英,阎红叶.从社会分层透视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7):51.
[3]张青波,贾琼.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相互关系浅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0(1):99.
[4]童蕊,胥青山.社会分层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14.
[5]孙卫红.再论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J].现代教育论丛,2010(10).
(万红单位: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朱贺萌单位:湖南省长郡中学)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双向作用
一、前言
分层(stratification)最初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等级的现象,也像地质结构一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于是他们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并把这种分层称为“社会分层”。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中,这一过程就是社会流动。影响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制度与政策因素等。任何单一因素都不可能决定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演进所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涉及许多内外因素的整体运行状态及结果。但是,在影响现代社会分层结构演进的诸多要素中,教育的作用十分显著。个体接受的教育层次越高,其对教育资源的拥有程度就越高,职业地位和社会经济地位也相应地越高,社会流动的可能性越大。作为高端层次的教育形式,高等教育对个体职业地位获得、社会地位变更、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影响是最深刻的。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双向作用
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划分标准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高等教育。人们所受的教育(以学校证书来体现)被用来限制那些竞争社会和经济领域中具有优厚报酬职位的竞争者的数量,并帮助那些享有“教育专利”的人垄断这些职位,即存在一种“文凭社会”或者“文凭主义”。所有受惠于文凭制度的职业的获得,需要通过对教育文凭的投资,而文凭反过来被用于购买免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工作职位。又由于现代人事制度的不断分层化,使人事选拔需要建立在一种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提供均等机会的客观标准之上,教育正是具有这种功能的一项客观标准。由此可见,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有着密切联系。
(一)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有调查表明,经济条件越高的阶层,其子女享有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和普及化,经济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逐步由“淡薄微弱”演变为“日渐明显”,缩小经济分层影响、倡导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经济收入增长的相对缓慢和高等教育收费的井喷上涨的“双重窘境”,使得许多贫困家庭为了供子女上大学而长期处于经济紧张状态。一些家庭为此而耗尽了全部积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二)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在多数人看来,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改变其后辈的社会地位,改变子女与家庭日后的社会声望和经济收入。社会也将个体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视为准许其“上岗就业”的主要依据。个体在社会地位获取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收入靠职业、职业靠能力、能力主要靠接受高等教育。“收入—职业—能力—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双向互动的逻辑序列链条,昭示着要想有多的收入、高的声望,必须首先要有好的职业;要想有好的职业,必须首先要具备能力特质;要想具备能力特质,必须首先要接受高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双向作用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化和选择性的双重功能,通过它的筛选机制,使社会成员分层合理化,从促进个人流动到促进社会流动,调节与制约着社会流动与分层,为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各阶层由于自身拥有的资源不同,影响着他们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和受教育过程,而且进一步影响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而社会各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选择职业的现状,反过来又会对未来社会的分层起到流动和传递的双重影响。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是动态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与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结果影响学习者社会地位的获得,制约一定社会的阶级与阶层的结构的形成,对人有分化与选择作用。高等教育所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不同专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对应社会不同行业,实现社会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无形中促进社会水平流动。其次,高等教育本身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这种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垂直流动。另外,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可以通过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中层乃至高层,最终实现“鲤鱼跳龙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教育和因教育而获得的机会,是现代社会向上流动的最重要因素。
(二)社会流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社会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父辈所处的社会层级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如强势家庭的子女从一出生可能就占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教育复制着已有的阶级结构。随着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提升、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流动机制的日益灵活,社会流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合理的高等教育机制阻碍社会流动,高额教育收费就就是其中一条。辛苦考入大学的贫寒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对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象牙塔只能望而止步。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培养人们适应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的品质和能力。但高收费扼杀了社会分层的流动,加速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改变了社会权力精英的结构,阻塞了社会阶层利益的沟通和流动。
四、小结
综观本文,可以看出: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相互作用既有促进因素也有不利因素。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不同社会阶层对高等教育资源享有和利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高等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客观存在;在资源有限条件下,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又恰恰是造成社会分层的核心性要素,是社会流动的催化性动因。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之间是动态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协调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使二者形成整体的良性互动,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是我们今后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2.
[2]杨凤英,阎红叶.从社会分层透视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7):51.
[3]张青波,贾琼.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相互关系浅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0(1):99.
[4]童蕊,胥青山.社会分层和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14.
[5]孙卫红.再论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J].现代教育论丛,2010(10).
(万红单位: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朱贺萌单位:湖南省长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