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于1996年拟订了一个关于1000所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试点项目的五年计划,至今已有其中近半数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每校平均装备微机百余台,大多包括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建设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能跟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我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带来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被束缚在狭小的课堂内,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绝对主动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其主动性、创造性必然受到极大的压制;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难免简单、呆板。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全方位的介入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教育者这个要素,即教师的冲击尤为明显。现在教师基本上处于传统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过渡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处于绝对主动地位的教师,尤其应该在教学观念上加以转变,以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论述了教师从角色转变、教育策略转变、自身学习的转变三个方面实现教学观念上相对于传统教学的转变。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现代网络教学环境又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协作者。
1、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学习的指导。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从“数”转变为“导”。引导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等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指导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时,应根据学习资源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其自学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为了使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整合的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一角色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
4、学生学习的协作者。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网络环境,支持不同地域的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公平、更广泛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因而对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同时应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教师作为群体协作者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组织、监督生生交互和进行师生交互;此外,还包括师师交互,即教师之间在网络环境中超越时空和地域界限的协作,不同地区的教师可协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合作开发教学软件等。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转变
教学策略指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包括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等。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在以下几方面实现转变。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形象生动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的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学生论坛进行专题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个别指导学生。
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多媒体教材。同时,通过校园网,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习得更加灵活、高效,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自身学习的转变
与传统教学相比,在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大了,相应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必须不断地再培训自己,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具有与教育环境相适应的必备素质。
1、教师充实自己的网络资源变得丰富了。传统的学习资源有限,经常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而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教育类博客等等。这与以往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可谓是大大地丰富了。
2、教师应该掌握教学设计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其主要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课件的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而是研究/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要利用信息化理念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活泼,教学方式新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观念要变成教师的实际教育行为 决不是简单的事,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以推动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带来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被束缚在狭小的课堂内,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绝对主动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其主动性、创造性必然受到极大的压制;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难免简单、呆板。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全方位的介入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教育者这个要素,即教师的冲击尤为明显。现在教师基本上处于传统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过渡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处于绝对主动地位的教师,尤其应该在教学观念上加以转变,以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论述了教师从角色转变、教育策略转变、自身学习的转变三个方面实现教学观念上相对于传统教学的转变。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现代网络教学环境又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协作者。
1、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学习的指导。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从“数”转变为“导”。引导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等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指导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时,应根据学习资源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其自学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为了使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整合的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一角色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
4、学生学习的协作者。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网络环境,支持不同地域的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提供了更公平、更广泛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因而对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同时应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教师作为群体协作者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组织、监督生生交互和进行师生交互;此外,还包括师师交互,即教师之间在网络环境中超越时空和地域界限的协作,不同地区的教师可协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合作开发教学软件等。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转变
教学策略指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包括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等。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在以下几方面实现转变。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形象生动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的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学生论坛进行专题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个别指导学生。
3、教学内容的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构成的多媒体教材。同时,通过校园网,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习得更加灵活、高效,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自身学习的转变
与传统教学相比,在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大了,相应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必须不断地再培训自己,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具有与教育环境相适应的必备素质。
1、教师充实自己的网络资源变得丰富了。传统的学习资源有限,经常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而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教育类博客等等。这与以往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可谓是大大地丰富了。
2、教师应该掌握教学设计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其主要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课件的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而是研究/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合作型学习。要利用信息化理念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活泼,教学方式新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新的教育观念要变成教师的实际教育行为 决不是简单的事,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以推动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