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水平是衡量数学思维发展的水平,是数学分析能力高低的尺度。学生学习和解答应用题,不但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
解答应用题,认真读题是关键。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但是读要有目的、有层面、有效率地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呢?笔者采取了如下具体的做法:应用题的读宜分散自由读,并带着问题反复读,理解题目的内容,要求粗读;了解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与要求,指导细读;清楚题目的内在联系,数量关系,启发精读;掌握解答思路及解题规律、方法、步骤,反复熟读。读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
二、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过了读题关,还必须认真引导学生从应用题的具体情节中分析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应用题中反映生活的语言转变为数学语言,最后能根据运算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
例如,“饲养小组养了9只白鸡,5只黑鸡,白鸡比黑鸡多几只?”可以结合教学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题目已经知道什么?问什么?把白鸡和黑鸡一只对一只地对起来,看看对着的有几只(对着的有5只)。还有多少只没有对着呢?(4只),怎样求出白鸡比黑鸡多的只数呢?引导学生想出:从白鸡的只数(9)减去和黑鸡同样多的只数(5),剩下的就是白鸡比黑鸡多的只数。
为了便于分析应用题和突出数量关系,我常采用“应用题文字题化”的做法,如应用题“小敏和小花丢圈子,小敏丢了42个,小花比小敏少丢8个。小花丢了多少个?”在读题后,可用文字题来表示“比42少8的数是多少?”又如“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可改写成“8个45是多少?”等等。这种做法,既使讲法简洁,本质突出,学生又易于掌握。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除了通常运用的分析和综合法外,还可以借助线段图来解决。线段图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红的数学成绩是90分,比小青多10分。小青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此类题学生很容易做错,往往错误列式为“90 10=100(分)”,而将此题画在线段图上,显而易见。
这样学生通过直观,就很容易列出求小青数学成绩的式子“90-10=80(分)”。
再如“学校里栽了85棵桉树,栽桉树的棵数比栽桃树的棵数多4倍。栽桃树多少棵?”把这题画在线段图上,学生易于理解。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桉树比桃树多4倍,加上桃树本身的1倍,实际上桉树的棵数正好是桃树的(4 1)倍。求栽桃树多少棵则可列算式85÷(4 1)=17(棵)。
运用线段图解答应用题,揭示一些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是有很大作用的。
三、要注重学生自编应用题的指导
要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还应重视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自编应用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始出一些不完整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填条件,补问题,逐步才要求学生编完整的应用题。例如我出了一些题让学生填条件,补問题。
(1)“一(1)班有学生50人,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
解答应用题,认真读题是关键。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但是读要有目的、有层面、有效率地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呢?笔者采取了如下具体的做法:应用题的读宜分散自由读,并带着问题反复读,理解题目的内容,要求粗读;了解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与要求,指导细读;清楚题目的内在联系,数量关系,启发精读;掌握解答思路及解题规律、方法、步骤,反复熟读。读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
二、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过了读题关,还必须认真引导学生从应用题的具体情节中分析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应用题中反映生活的语言转变为数学语言,最后能根据运算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
例如,“饲养小组养了9只白鸡,5只黑鸡,白鸡比黑鸡多几只?”可以结合教学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题目已经知道什么?问什么?把白鸡和黑鸡一只对一只地对起来,看看对着的有几只(对着的有5只)。还有多少只没有对着呢?(4只),怎样求出白鸡比黑鸡多的只数呢?引导学生想出:从白鸡的只数(9)减去和黑鸡同样多的只数(5),剩下的就是白鸡比黑鸡多的只数。
为了便于分析应用题和突出数量关系,我常采用“应用题文字题化”的做法,如应用题“小敏和小花丢圈子,小敏丢了42个,小花比小敏少丢8个。小花丢了多少个?”在读题后,可用文字题来表示“比42少8的数是多少?”又如“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可改写成“8个45是多少?”等等。这种做法,既使讲法简洁,本质突出,学生又易于掌握。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除了通常运用的分析和综合法外,还可以借助线段图来解决。线段图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红的数学成绩是90分,比小青多10分。小青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此类题学生很容易做错,往往错误列式为“90 10=100(分)”,而将此题画在线段图上,显而易见。
这样学生通过直观,就很容易列出求小青数学成绩的式子“90-10=80(分)”。
再如“学校里栽了85棵桉树,栽桉树的棵数比栽桃树的棵数多4倍。栽桃树多少棵?”把这题画在线段图上,学生易于理解。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桉树比桃树多4倍,加上桃树本身的1倍,实际上桉树的棵数正好是桃树的(4 1)倍。求栽桃树多少棵则可列算式85÷(4 1)=17(棵)。
运用线段图解答应用题,揭示一些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是有很大作用的。
三、要注重学生自编应用题的指导
要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还应重视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自编应用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始出一些不完整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填条件,补问题,逐步才要求学生编完整的应用题。例如我出了一些题让学生填条件,补問题。
(1)“一(1)班有学生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