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国家的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 普遍重视。能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更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英语,尤其是英语的口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素质体现。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素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 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 口语
很多教师认为口语训练吃力不讨好,不如将口语训练的时间挤出来讲语法,练句型,分析课文或搞题海战术。事实证明其实这是个误区。英语教学注重言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英语教学尤其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就刻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味英语,最终学会用英语准确、流畅地表达。
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很活跃,喜欢做口语练习,但是形式又不能单一,否则会失去兴趣。根据课标精神,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必须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实践,自主发展。
于是,我就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愿意去做,用不同的形式去做,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的时候我都会被他们感动,不得不敬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最近的一次口语练习为例,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在外研版《Endangered Animials》"On Show"中 ,提到了马戏团动物的表演,有人反对这种不人性的做法,但是也有人支持这种做法。由此我就想到一个话题,可以就不同的角度来谈动物保护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都抽了一个题目Tamers, Animals, Audiences, Managers, Councilors。
第二步:就这些话题进行小组内讨论。假如你是…你对马戏团用来表演的动物怎么看。
第三步:验收。应该说几乎每个组都表现得很出色。
以其中三组为例: Tamers 这个组就Tamers 的家庭来做一个讨论,爸爸,妈妈,女儿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还有一个组设定了一个联和国会议的场景,由安南主持,常任理事国来讨论这个问题。 抽到Animals的组就扮演了不同的动物来说他们是否喜欢表演。如海豚、猴子等。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见解独特,语言规范。
所以每次我看同学们做口语练习真的就是一种享受,他们也乐于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讲英语。我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开设了"课前演讲"的训练,每堂课1分钟按学号进行说话训练,形式多样,畅所欲言:讲故事、品名句、析美文都可。我还在课内注意多提问,让学生复述课文、朗读课文、口头作文等多种即兴表达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以此蕴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空间。长期以来,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并发展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这种形式可加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益于融和师生关系,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互助,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不同人合作的能力。在英语口语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在一次次训练的过程中,站在老师的角度,也是深有感触。
第一,要找到与每个单元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不是随便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不管统编教材还是结合社会实事,话题一定要好,他们一定得有兴趣,得有东西可说,还最好能和高考作文导向结合起来。所以每次我都会绞尽脑汁,既让这个话题与本单元有关,又得与当今社会结合起来,其实挺不容易的。
第二,形式一定要多样。
1)分组合作,大家共同来完成整个任务。这个形式适合有多个话题的单元。如高二上第六单元讲到的未来的社会。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house, health, job etc.)
2)抽签,让个人来演讲。如某一个话题(Friends are like gloves. etc.)
3)由一个组的两三个人来完成。即有人写稿子,有人来解说,有人来表演。这个方式适合讲故事,或者改写文章,或者续演文章,或者有图片来想象故事等。
4)全班分成两部分辩论。这个形式适合有争议的话题(如:Should we employ private tutors or not? etc.)
第三,老师一定要留心于平时的生活素材和电视媒体,去搜寻与时代同步的话题。比如我就会很注意平时的积累,看演讲比赛,让学生来做里面的话题。还有,看中央十套的《Out Look》,来看里面有没有什么能够借鉴的话题,如果有,就随时拿来运用到课堂上(如在今年的决赛中就有很多题目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来做)。
第四,课堂时间不好控制。每个组都来表演,就会占去很多课堂时间,所以有时候迫于教学任务,开展得不好,个别组的时间也占用过多。
第五,有的时候学生不能很流畅地记下来自己的台词,造成冷场,笑场,衔接不好也是在所难免,所以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第六,有的学生喜欢自己说,不喜欢或不习惯听别人说。当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时我会及时的帮助引导。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借鉴。所以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七,每次感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没有很好的评价学生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精练,缺少针对性,随意性比较强。说明教学的基本功还是不扎实。因此我想活到老、学到老看来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千万不能吃老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总之,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与学生一起努力做好话题的准备、演出和演出后的讨论总结工作。用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实际上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极为良好的语境,在这种实践中,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非常有效的提高口语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Kumaraviadivelu,B.(1993).The Name Of the Task and the Task Naming: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Task-based Pedagogy.In G.Crookes and S.M.Gass(Eds.)Tasks PedagogicalContext.Cleveland,UK:MultilingualMatters
[2] Rivers,J.(1974).TOUnderstandistOInvent.NewYork:VikingPress
[3] 杨启亮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教育研究所,2002年
[4] 张秀琴"课程教材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光明日报》2002,05-30
【关键词】 新课程 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 口语
很多教师认为口语训练吃力不讨好,不如将口语训练的时间挤出来讲语法,练句型,分析课文或搞题海战术。事实证明其实这是个误区。英语教学注重言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英语教学尤其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就刻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味英语,最终学会用英语准确、流畅地表达。
我们这两个班的学生很活跃,喜欢做口语练习,但是形式又不能单一,否则会失去兴趣。根据课标精神,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必须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实践,自主发展。
于是,我就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愿意去做,用不同的形式去做,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的时候我都会被他们感动,不得不敬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最近的一次口语练习为例,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在外研版《Endangered Animials》"On Show"中 ,提到了马戏团动物的表演,有人反对这种不人性的做法,但是也有人支持这种做法。由此我就想到一个话题,可以就不同的角度来谈动物保护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都抽了一个题目Tamers, Animals, Audiences, Managers, Councilors。
第二步:就这些话题进行小组内讨论。假如你是…你对马戏团用来表演的动物怎么看。
第三步:验收。应该说几乎每个组都表现得很出色。
以其中三组为例: Tamers 这个组就Tamers 的家庭来做一个讨论,爸爸,妈妈,女儿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还有一个组设定了一个联和国会议的场景,由安南主持,常任理事国来讨论这个问题。 抽到Animals的组就扮演了不同的动物来说他们是否喜欢表演。如海豚、猴子等。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见解独特,语言规范。
所以每次我看同学们做口语练习真的就是一种享受,他们也乐于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讲英语。我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开设了"课前演讲"的训练,每堂课1分钟按学号进行说话训练,形式多样,畅所欲言:讲故事、品名句、析美文都可。我还在课内注意多提问,让学生复述课文、朗读课文、口头作文等多种即兴表达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以此蕴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空间。长期以来,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并发展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时这种形式可加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益于融和师生关系,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互助,有利于他们学会与不同人合作的能力。在英语口语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在一次次训练的过程中,站在老师的角度,也是深有感触。
第一,要找到与每个单元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不是随便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不管统编教材还是结合社会实事,话题一定要好,他们一定得有兴趣,得有东西可说,还最好能和高考作文导向结合起来。所以每次我都会绞尽脑汁,既让这个话题与本单元有关,又得与当今社会结合起来,其实挺不容易的。
第二,形式一定要多样。
1)分组合作,大家共同来完成整个任务。这个形式适合有多个话题的单元。如高二上第六单元讲到的未来的社会。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谈(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house, health, job etc.)
2)抽签,让个人来演讲。如某一个话题(Friends are like gloves. etc.)
3)由一个组的两三个人来完成。即有人写稿子,有人来解说,有人来表演。这个方式适合讲故事,或者改写文章,或者续演文章,或者有图片来想象故事等。
4)全班分成两部分辩论。这个形式适合有争议的话题(如:Should we employ private tutors or not? etc.)
第三,老师一定要留心于平时的生活素材和电视媒体,去搜寻与时代同步的话题。比如我就会很注意平时的积累,看演讲比赛,让学生来做里面的话题。还有,看中央十套的《Out Look》,来看里面有没有什么能够借鉴的话题,如果有,就随时拿来运用到课堂上(如在今年的决赛中就有很多题目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来做)。
第四,课堂时间不好控制。每个组都来表演,就会占去很多课堂时间,所以有时候迫于教学任务,开展得不好,个别组的时间也占用过多。
第五,有的时候学生不能很流畅地记下来自己的台词,造成冷场,笑场,衔接不好也是在所难免,所以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第六,有的学生喜欢自己说,不喜欢或不习惯听别人说。当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时我会及时的帮助引导。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借鉴。所以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七,每次感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没有很好的评价学生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精练,缺少针对性,随意性比较强。说明教学的基本功还是不扎实。因此我想活到老、学到老看来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千万不能吃老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总之,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与学生一起努力做好话题的准备、演出和演出后的讨论总结工作。用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实际上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极为良好的语境,在这种实践中,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非常有效的提高口语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Kumaraviadivelu,B.(1993).The Name Of the Task and the Task Naming: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Task-based Pedagogy.In G.Crookes and S.M.Gass(Eds.)Tasks PedagogicalContext.Cleveland,UK:MultilingualMatters
[2] Rivers,J.(1974).TOUnderstandistOInvent.NewYork:VikingPress
[3] 杨启亮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教育研究所,2002年
[4] 张秀琴"课程教材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光明日报》200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