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教学”流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要求我们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实行开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六步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六步教学法 新课程
  新课程教学中,历史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体验倘徉在历史长河中的快乐,享受历史带给他们的智慧与启迪。本着这一目的,近几年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历史"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法突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效果比较显著。"六步教学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学",但关键又在教师"导"。"导"既有指向,即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自学,又要激趣,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学科的既往性又使其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成为支撑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在这一环节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或用现代技术手段虚拟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历史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或用地图、图片再現历史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是设计符合学生特点、能引导学生自学的目标。自学目标既要抓住本课的主要内容,又不能面面俱到。自学目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知识提纲,也可是问题形式。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自学即可。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知道学什么,学习时就有针对性。时间久了也就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不仅了解并掌握每一课的重点知识,而且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自学感知,基础达标
  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展开学习。自学的方法主要是看书,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紧张起来,认真看书、思考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防止不会就问的倾向。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适时解决个别学生的疑问,对不自觉、不会学习的学生进行监督和自学方法的指导。如画出问题的关键词,抓住课题和各子目间的关系等。
  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得来的东西往往比听老师讲解印象深刻,在脑子里也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知识。
  三、初步反馈,检测效果
  自学结束后,师生共同检测自学效果。检测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经过尝试我感觉试题型检测效果更好。因为中学生总有一种寻找成功、被人认可的愿望,通过做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检测题不仅要新颖而且要紧扣自学内容,难度不要太大,学生自学后完全可以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弥补了自学的不足,还为后面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创设了环境,酝酿了情绪。
  四、精讲解惑,重在突破
  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因素。在学生有基础知识作铺垫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历史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深化,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记忆巩固,反馈练习
  当教师的总是抱怨学生对待自己的科目态度不够端正,而看到孩子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时又无不感到心疼。但时常将知识巩固、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的做法为数不少,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同时,教师还必须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外去进行批改,自身劳累不谈,也影响了进一步钻研教材教法的宝贵时间。因此当堂让学生巩固记忆、练习反馈是多么必要。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将会使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针对本节课的基础和重难点知识,精心设计习题题对学生进行反馈检测。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六、提炼升华,巩固提高
  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对于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理解、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掌握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限于课内时间的有限,在结尾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富有启迪性的话语,将研究延展到课外。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历史六步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并且从中受到历史的启迪,各项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以后的改革步伐,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其更贴切学生实际,各个教学环节更科学、更完善,使学生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其他文献
为分析轻卡选换挡支架总成的静态与动态特性,通过HyperMesh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借助RADIOSS求解器进行模态分析。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确保选换挡支架总成的安
目的评价survivin、p53、p16、cyclinB1、cyclinD1和cyclinE6种肿瘤相关抗原(TAAs)抗体的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及术后病情监测的价值。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5
文章针对装有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要求制订了起步控制策略,采用PI控制实现了离合器输出扭矩的精确控制,并通过1档和R档的起步试验,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可以激发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将就如何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声乐教学之中,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论述。  一、何为声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声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其特征是在审美中完成教学,其本质是情感教育。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教与学的活动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课堂教育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了语文的魅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