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觉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要结合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实物可从颜色-气味-状态-可溶性-密度-挥发性-硬度等着手;观察操作实验可从选择仪器-取用药品-操作顺序-实验记录-注意事项等进行;观察化学反应可按反应物(色、态)-应条件-反应观察-生成物(色、态)等顺序进行。另外,结合书本知识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广泛的观察也不失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可取途径。在观察的同时认真做好纪录是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思想品质的形成和锻炼上,因为思维品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可通过启发、提示,激发学生自觉设疑,产生探索欲望,训练思维的针对性;通过组织质疑讨论,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通过启发学生将易混淆的概念、化学反应、新旧知识、实验现象、操作等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其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每一节每一章的学习结束后,指导学生将知识连线结网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通过口答、板演、书面测验、动手操作、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查互测,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科学调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动手能力的培养
根据大纲的要求,不仅要会做实验,还要会设计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我的做法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遵守操作规则。学生实验中的每个操作,都要严格训练,务必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可让学生先看教师示范,明确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其次,让学生牢记实验目的,有的放失。不能让学生凭一时兴趣去做实验而忽视实验的目的及反应的本质。每做完一个实验,要求学生自我反思是否达到目的要求。再次,同学之间要结帮扶对子,从基本操作到理论分析,从初步认识到熟练操作,相互检查督促,共同进步。
2,扩大实验范围。对于《大纲》要求的每个学生实验保证完成。为了增加动手的机会,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测试、酸碱中和滴定等改为学生实验效果较好。对于有些疑难问题和能力题,也可让学生亲手做个实验,既增加了动手机会又很快解决了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表达能力培养
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阅读、讨论、讲述化学小品、建立资料卡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通过提问、口头练习等进行重点训练,还可通过指导学生表演化学相声、化学故事、化学谜语等活动进行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
五、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最初的做法是采用课前预习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坐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听课,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收效并不大。后来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启发了我,我设计了一种“生教生”模式: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新内容,人人都当“小先生”,实行“生生互动”。正式上这节内容时,以抽签的方法叫一个“小先生,限定25分钟时间给全班同学讲授新棵,后20分钟的时间由我补充讲解和纠正错误。方案一提出,有的学生担心抽到自己讲不好而在本班同学面前丢丑,有的学生也想表现自己,因此课余忙得热火朝天,查资料、整理要点等,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把预习当作耳旁风的同学也都来到办公室向我当面请教。后来发现,学生讲课开始虽有些拘谨,但一堂比一堂好,有的竟然有声有色,我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信心十足。一章上完后,我改掉了由我总结的习惯,让每个同学写一份小结,选出几份优秀的让全班同学传阅。对于难记的、零碎的知识点,要求再编写顺口溜形象记忆。通过一年的实践,不仅我班的化学成绩、化学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很好。
在化学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觉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要结合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实物可从颜色-气味-状态-可溶性-密度-挥发性-硬度等着手;观察操作实验可从选择仪器-取用药品-操作顺序-实验记录-注意事项等进行;观察化学反应可按反应物(色、态)-应条件-反应观察-生成物(色、态)等顺序进行。另外,结合书本知识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广泛的观察也不失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可取途径。在观察的同时认真做好纪录是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思想品质的形成和锻炼上,因为思维品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可通过启发、提示,激发学生自觉设疑,产生探索欲望,训练思维的针对性;通过组织质疑讨论,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通过启发学生将易混淆的概念、化学反应、新旧知识、实验现象、操作等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其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每一节每一章的学习结束后,指导学生将知识连线结网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通过口答、板演、书面测验、动手操作、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查互测,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科学调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动手能力的培养
根据大纲的要求,不仅要会做实验,还要会设计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我的做法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遵守操作规则。学生实验中的每个操作,都要严格训练,务必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可让学生先看教师示范,明确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其次,让学生牢记实验目的,有的放失。不能让学生凭一时兴趣去做实验而忽视实验的目的及反应的本质。每做完一个实验,要求学生自我反思是否达到目的要求。再次,同学之间要结帮扶对子,从基本操作到理论分析,从初步认识到熟练操作,相互检查督促,共同进步。
2,扩大实验范围。对于《大纲》要求的每个学生实验保证完成。为了增加动手的机会,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测试、酸碱中和滴定等改为学生实验效果较好。对于有些疑难问题和能力题,也可让学生亲手做个实验,既增加了动手机会又很快解决了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表达能力培养
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阅读、讨论、讲述化学小品、建立资料卡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通过提问、口头练习等进行重点训练,还可通过指导学生表演化学相声、化学故事、化学谜语等活动进行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
五、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最初的做法是采用课前预习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坐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听课,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收效并不大。后来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启发了我,我设计了一种“生教生”模式: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新内容,人人都当“小先生”,实行“生生互动”。正式上这节内容时,以抽签的方法叫一个“小先生,限定25分钟时间给全班同学讲授新棵,后20分钟的时间由我补充讲解和纠正错误。方案一提出,有的学生担心抽到自己讲不好而在本班同学面前丢丑,有的学生也想表现自己,因此课余忙得热火朝天,查资料、整理要点等,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把预习当作耳旁风的同学也都来到办公室向我当面请教。后来发现,学生讲课开始虽有些拘谨,但一堂比一堂好,有的竟然有声有色,我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信心十足。一章上完后,我改掉了由我总结的习惯,让每个同学写一份小结,选出几份优秀的让全班同学传阅。对于难记的、零碎的知识点,要求再编写顺口溜形象记忆。通过一年的实践,不仅我班的化学成绩、化学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