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服务器计算:云计算的未来?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时报》首席技术官Nick Rockwell指出,虽然云计算让企业更加敏捷,但事件触发的计算能够降低成本,支持更高效的开发应用程序。欢迎来到无服务器时代。
  云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个福音,因为首席信息官们可以关掉服务器甚至关闭数据中心。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上,首席信息官从各种供应商那里租用处理能力、存储和其他工具。但是一小部分IT领导正在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租用计算能力。他们不必承担设计和管理云架构的繁重工作,而是转向采用“无服务器计算”。
  采用无服务器计算,不再分配云实例,这些云实例在被调用去运行应用程序和其他函数之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只在发生特定事件时才配置资源。对于基于事件的计算,一个教科书式的例子是物联网(IoT),基于传感器的设备随时响应触发器。当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访问移动应用程序时,云中的事件——虚拟机,就会检索并提供信息。
  《纽约时报》首席技术官Nick Rockwell坚信,无服务器计算,也被称为“函数即服务”(FaaS),代表了云发展的下一阶段,这使得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编写代码,而不用担心将要运行代码的服务器。Rockwell在接受CIO.com采访时表示:“无服务器使产品即可靠又易于扩展。从长远来看,在经济上,这将是一种更好、更便宜、更有效的方式。”
  应对一种、两种甚至三种云
  Rockwell把《纽约时报》迁移到传统的云服务上的确是具有前瞻性的举措。当Rockwell于2015年从Conde Nast加入《纽约时报》时,该企业正在将其计算基础设施连接到亚马逊网络服务的虚拟私有云中,这种私有云支持企业把自己的数据中心连接到AWS中的虚拟私有云。但它没有完整的内容交付网络(CDN),把内容存储在“边缘”,这是更接近于消费者的计算设备。
  现在,《纽约时报》主要分散在两种云上:AWS运行《纽约时报》的大部分企业应用程序和电子商务平台,而谷歌云平台(GCP)支持面向消费者的应用程序,包括NYTimes.com、《纽约时报》移动应用程序以及报纸的填字游戏等。《纽约时报》还提供了Fastly的CDN云端服務,这保证了消费者可以通过不断更新这些服务来访问网站和应用程序,从而避免了系统中断。
  云迁移虽然有很大帮助,但管理它们仍然是很繁重的工作。Rockwell的基础设施部门还必须弄清楚需要多少AWS和GCP实例,这些实例规模有多大,以及实例是否需要额外的输入、输出和内存。然后他们需要配置每个实例,在操作系统上安装软件并打上补丁。另外,他们必须仔细管理每个应用程序相关的依赖关系,并弄清楚应用程序的每个部分是怎样进行扩展的。
  针对很多其他首席信息官们多年来的感触,Rockwell指出,“资源的利用和优化是由客户负责的。如果我们租用了50个实例,其中一个是满负荷的,而其他49个空闲,那就是我们的问题。”
  无服务器计算的潜力
  Rockwell对无服务器渐渐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关注闲置实例的问题。当预定义的事件发生时,专门为执行一个函数而编写的代码被触发,无服务器平台执行任务。客户不需要告诉云供应商这些函数被触发了多少次,函数每执行一次,他们就会付一点钱。
  针对闲置云实例造成的浪费,Rockwell表示,无服务器计算的效率可能会提高5至10倍。Rockwell说:“考虑到健康的竞争动态,这些好处都会回馈给用户。”
  无服务器计算能否成为计算领域的下一大事件还有待观察。Gartner说,90%以上的无服务器部署在IT部门的基础设施和业务部门之外。供应商希望能利用《纽约时报》和通用电气等公司的品牌效益,其首席技术官Chris Drumgoole也表达了对无服务器模型的热情。
  AWS于2014年推出AWS Lamba作为它的第一个商业无服务器平台。微软和谷歌的同类产品应该会促进竞争,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选择。Rockwell目前正在使用谷歌的应用程序引擎中的无服务器计算,运行《纽约时报》的填字游戏和其他应用程序,他计划今后将以这种方式运行更多的应用程序。
  Rockwell没有锁定在任何一个服务器平台上,但他看好谷歌的工程实力,以及其容器管理能力和平台即服务(PaaS)产品。
  大多数云平台的软件都是不可知的,开发人员能够决定怎样正确地设计和解决问题。但谷歌的做法有些“固执己见”,实际上是选好了架构设计选项,例如编程语言,并坚持使用它们。此外,Rockwell说,谷歌正在努力建立一个采用了其固执己见的产品并能共同协作的生态支持系统。虽然开发人员一般倾向于有更多的选择,但实际上更少的选择有助于大幅度降低从头自己开始规划、设计和构建架构的相关成本。
  Rockwell说:“谷歌无服务器发展得最好。我们与谷歌在前沿技术上合作有了一些进展,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
  Clint Boulton是CIO.com的资深作家。
  原文网址:
  http://www.cio.com/article/3244644/cloud-computing/serverless-the-future-of-cloud-computing.html
其他文献
近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携手启动“数字丝路”计划这次合作是国家文物局与腾讯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首个落地的项目。据了解,腾讯将从新技术和泛娱乐文化生态两个维度与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研究成果和文化服务模式等两个领域相结合,在AR/VR、云计算、智慧旅游、游戏、动漫、音乐六大模块深度合作,赋能经典文化,推动数字丝路上的文化保护与交流。  敦煌研究院積累了20多年的数字化资源,“数字敦煌”资源库中文版和英
移动化趋势从消费级向企业级的演进不仅革新了办公方式,同时也对IT架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YOD,即英文“Bring Your Own Device”,指的是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而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最新数据表明,2014-2018年国内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企业移动管理市场,未来几年在国
生物认证技术通过每个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掌纹、人脸、虹膜等,或行为特征,如笔迹、语音等进行身份认证。由于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模仿性,极大地减少了用户被冒名顶替的风险。 随着生物认证技术的发展成熟,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键盘作为计算机的标准外设是普通计算机都有的,能否以人们不同的击键习惯作为特征,认证击键者的身份呢? 基于人们的击键输入方式对人进行识别或者身份认证并
这五种感觉是以传感器和数学算法的方式实现的,通常为受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  得益于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更快CPU和新型传感器,计算机如今已经能够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尝到和说出来。这五种感觉都是以传感器(如摄像头)和数学算法的方式实现的,通常为受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  看 图像和人脸识别  近期对图像和人脸识别的研究让计算机不仅能够检测物体的存在,还能够检测相似物体的多个实例。Fac
CDO重视监管、增长和成本怎样推动其目前的工作,以及这些因素怎样影响未来的工作。 对许多金融服务企业而言,首席数据官(CDO)这一角色是随着当前对数据的重点监管而发展变化的。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遵守新的法规,但企业的实际利益并没有快速增长,难以再继续投资下去。 因此,CDO根本坚持不下去,而企业开始“重启”他们的角色以及CDO的工作重点。他们急需短期资金,而面对投资又产生了“我们完成了”的情绪
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电视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成了产品群的竞争。3月29日,TCL在北京举办的2017年新品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15款中高端新品,除了无机三原色量子点电视XESS X2/X3系列及C2剧院电视、P3黄金曲面电视,还推出了互联网新品牌雷鸟及4款电视新品。  TCL之所以能够做到集群发布,是因为手中握有一张被其称作“绝对王牌”的华星光电。据了解,TCL旗下的华星光电目前拥有三
IT领导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克服各种挑战,在不断发展的以数据为中心的经济环境中走在竞争的最前沿。  数字数据指数式的爆炸增长迫使研究人员去寻找观察和分析世界的新方法。这涉及到在海量的数据中采集、搜索、共享、存储、分析和呈现数据。“大数据”就是这样诞生的。大数据这一概念是在数字基础上存储大量的信息。  尽管对大数据还没有具体或者通用的定义。作为一个复杂的术语,其定义因感
Gartner帮助其IT客户做好准备以应对重大业务变革,它提醒说,很多技术,包括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软件交付等,都將会改变企业业务。  IT专业人员应关注一些新兴技术,因为这些技术既能支持也能破坏当前的业务流程。  每年一度的Gartner研讨会/IT博览会一直承诺要帮助其IT客户做好应对此类变革的准备,而今年,研究小组发布了关于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软件交付和其他可能从根本上颠覆企业业务的警告。 
不少组织已经看到了一个将IT安全深度整合到其整体IT战略的未来。本文将讲述他们如何实现此项计划。  信息安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成为IT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企业的角度看,这两个部分(IT战略和IT安全)实际上是不可区分的。  许多企业正试图将IT安全与IT战略更紧密地整合在一起。这可能意味着需要实现部门的融合,需要改变领导架构,在开发管道中更早地嵌入安全性,以及其他的策略等。  根据 CIO的2
6月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工业富联”)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以16.52元/股开盘,不久迅速上涨44.01%至19.83元/股,触及临时停牌“涨停线”。  这是中国工业互联网时代来临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在工業富联上市前一天,工信部公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