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790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在语文课程资源中渗透环保教育,既增强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师把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课程资源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文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下面谈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与做法。
  一、选准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例如:人加班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燕子》、《燕子专列》、《翠鸟》、《珍珠泉》、《咏柳》等课文,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课件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的热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提问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中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巧妙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燕子》、《鸟的天堂》、《翠鸟》、《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着重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开展环保手抄报、写环保征文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保护一只小动物等日常生活小事。又如: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习作。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或观察校园、家乡的风景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习作的方式写下来。通过对家乡优美环境的真实描写,抒发学生心中的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有对所见景致环境问题深深忧虑的,提出改善环境方面的自己的观点、见解等。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在习作训练中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渗透环境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师把环保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他文献
对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的危险点进行有效控制,能促进其变电站的安全、科学发展,所以,其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科学、合理的对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还要针对危险点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课如何进行实践和创新呢?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试作阐述。  一、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期刊
当一盏又一盏火红的灯笼出现在你的视野,当一张又一张的笑靥绽开于你的身旁,你知道,你已经置身于期盼已久的2004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的现场了。东北冰雪旅游第一站2004年1月7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更加注重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信息采集的速度以及质量.但是在实际的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关的工作还是停留于表面,不能深入地进行
海南旅游市场通过近几年的市场整顿,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集中整顿并不是治本的妙方,旅游市场的欺客宰客、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情况时有发生就是明证。如何
专门针对男生形象水平的测试来啦!进入测试,看看你到底是时髦一族还是邋遢一族呢?女生也可以帮像周围的男生测试一下,看看他的形象装扮能否及格哦.rn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力通信网中引入光纤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此外和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而一味的享受生活会导致人的思想退步,全民阅读是新时期下推动国民素质和生活文明的重要方式之一,社区图书馆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实践和重要保障。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历史条件决定了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广作”指的是广州出产的木制家具.rn明清家具有苏作、京作、晋作、宁作、广作等分类.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