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广播节目传输方式的发展和应用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36973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信号传输的发展,阐述了广播信号传输方式的发展过程。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技术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光纤和卫星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最佳传输方式。
  【关键词】广播 传输方式 模拟微波 卫星 光纤 数字微波
  
  广播技术包括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传输、节目发射及节目接收五大环节。其中节目传输是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到发射的中间环节,其任务是把每天播出的信号从广播中心传送到各发射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从一套广播节目发展到的目前九套广播节目,发射台数量增加到四十多个,广播节目的传输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一、广播节目模拟微波传输
  
  微波传输的优点是:1、通信容量大,可容纳很多的波道;2、传输质量高。微波频段频率高,不容易受工业和电台干扰,视距传播比较稳定;3、建设投资省、见效快。我省广电模拟微波干线网建设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省会合肥为中心站点,分南、北两个环路,在我省大部分地方发射台设立了中继站和节点站。
  我台利用微波干线网传输三套广播节目:新闻综合广播、音乐广播、交通广播,其中新闻综合广播和音乐广播传输的是音频信号,各发射台从微波机上解调出这两个台的音频信号直接作为发射机信号源使用。交通广播使用的是微波7.5M副载波信道传输共源调制信号,组成全省调频同步广播。全省交通广播十六个发射台使用同一个频率90.8MHz实现交通广播全省同频广播。该方案将交通广播直播室送出的模拟音频信号送至微波机房的RVR激励器,通过激励器产生90.8MHz的射频信号,通过下变频器将90.8MHz射频信号改变成7.5M射频信号,送入微波调制器,变成8G信号发射。在接收端通过微波天线接收8G信号,再通过微波解调机解出7.5M信号,送入上变频器将信号还原为90.8MHz射频信号,直接提供给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发射。
  我台利用微波7.5M副载波信道传输共源调制信号实现调频精密同步广播,该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首创,对我国的调频同步广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现使用的模拟微波系统建设年限已长,特别是近几年中设备器件老化,微波传输信号质量变差。模拟微波传输信号逐渐退出不做为信号源使用,交通广播全省同步广播模式改为其它的方式进行。该模拟微波系统于今年8月停止使用、拆除,取代它的将是一套全新的数字微波系统。
  
  二、广播节目卫星传输
  
  卫星传输的优点:1、覆盖面广;2、投资省、建设速度快;3、频谱利用率高,运行成本低;4、维护方便。我省广电卫星上行站建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使用的是亚洲3S(东经105.5度)卫星。当年我台广播信号是通过与省电视台的安徽卫视电视节目打包,使用安徽卫视的电视伴音通道通过设定不同的音频PID编码来选择不同的广播节目。由于编码器在硬件条件上的限制,我台只有新闻综合广播、经济广播、生活广播、农村广播四个单声道节目通过卫星传输。在各个发射台通过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接收机将我台的广播信号接收下来,输出的音频信号作为信号源送给发射机使用。卫星信号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做为我台广播节目主用信号源。
  我台正是利用卫星传输的四套广播节目,在全省建立了新闻综合广播936kHz、经济广播864kHz、生活广播603kHz、农村广播1008kHz中波单频同步广播覆盖系统。大大节省了频率资源,提高了覆盖效率,方便了听众的收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安全,规范播出秩序,便于节目监测和调度管理,自2007年8月1日起,总局要求将原亚洲3S卫星(东经105.5度)上的广播电视节目转移到中星6B卫星(东经115.5度)上传送。在转星的过程中,我台更换了上星所使用的音频编码器,大大提高了上星通道的利用率,可以满足十套立体声广播节目与安徽卫视打包传输。09年4月底,我台九套广播节目实现立体声卫星传输。
  2009年2月9日,中星6B卫星出现重大事故,卫星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面临严重威胁。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按总局要求,将我台新闻综合广播节目通过国干网传输至总局无线局地球站上行,通过鑫诺3号传输。这样我台新闻综合广播节目通过中星6B和鑫诺3号卫星同时传送。
  在日常使用卫星作为信号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故障从而引起停播或劣播事故:
  1、雷击现象。在雷雨季节卫星接收天线的高频头容易被雷击而损坏。
  2、日凌现象。每年的初春、初秋时期发生日凌时,造成卫星信号接收不稳定,出现停顿现象;
  3、干扰现象。这种干扰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情况,地方广电部门为了防止个人安装卫星接收天线而安装的卫星干扰器。这种卫星干扰器严重影响了发射台正常接收卫星信号。如:淮北704台的卫星接收天线就受到临省的卫星干扰器影响。导致卫星信号不能正常使用,影响播出效果。还有气象雷达、微波等干扰源。
  
  三、广播节目光纤传输
  
  光纤传输的优点:传输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不受电磁干扰;可以在强电场环境下工作,无串音干扰。三十头发射台是我省中波广播中心发射台,大蜀山发射台是我省调频广播中心发射台。这两个台是最早使用光纤传输信号做为信号源来使用。在2002年,我台使用MA05音频编码器将七套立体声广播节目和一套单声道广播节目编码复用成E1信号,通过PDH光端机分别送三十头发射台机房和大蜀山发射台机房,再通过解码器解出广播节目,提供给发射机做为信号源使用。使用光纤传输的主要问题是从省广电中心到发射台的光缆路由问题。到三十头发射台的光缆路由是使用省广电光缆干线网到长丰县的光纤资源,到大蜀山发射台的光缆路由是使用省电视台到大蜀山发射台的光纤资源。由于其它发射台没有光纤资源,其它发射台只能使用卫星信号。
  2007年,我台小说评书广播成立,需要在合肥转播台、芜湖转播台、滁州转播台覆盖发射。当时小说评书广播没有通过卫星传输,要想解决这个三个发射台的信号源问题,只有从光纤信号传输上考虑。我们与安徽电信合作,通过电信的SDH网将小说评书广播信号通过MA05编解码系统送到各转播发射台做为信号源使用。
  2008年省局“村村通”工程要求将中国之声和我台的广播信号通过省广电光纤传输网络送入全省骨干发射台,保障发射台信号安全播出。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将我台九套广播节目和中国之声共十套广播节目使用3*2M带宽利用省广电光纤SDH传输网络送到省属调频和中波发射台。在该光纤传输信号源工程中使用的是带有同步头的同步数字音频编解码器,为我台的同步广播的建设提供了同步信号源保障。现在的交通广播同步广播网就是使用光纤同步信号的信号源的基础上建设的。此套信号源传输方式自2008年8月开通以来一直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有效地保障了我台多套节目的安全播出。特别是在2009年中星6B发生故障导致卫星信号停播约1个小时的事故中,全省骨干发射台使用光纤信号源不受影响,保证了信号安全播出。
  目前,我局的数字化微波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就可以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届时,我台广播节目传输方式的配置将会以光纤和卫星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最佳传输方式,为全省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有力信号源保障。
  
  (作者单位:安徽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不同波前像差矫正策略下的人眼视锐度变化,探索个性化的波前像差矫正模式。方法在暗室内,对4位受试者(4眼)予以5g·L-1新福林充分散瞳后,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6.
【摘要】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数字,但准确的数字反而让人模糊,模糊的数字却让人感觉清楚。笔者借用“模糊数字”这个词,谈谈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如何运用“模糊数字”。  【关键词】广播 电视 模糊数字 运用    二十多年前,当广播还是县级唯一的媒体时,我们每天有一档15分钟的“报纸摘要”栏目,在摘取报纸重要信息的同时,编辑为了方便听众,除将少数难以听懂的书面语言改写成广播语言外,在内容上不可能有
[摘要]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制作承办的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较高的收视率。从该栏目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行研究,推广到政府和媒体各自提供的公共服务,剖析二者之间极其紧密、辩证的联系性,有助于理清、强化该栏目的定位并对各媒体该类具备了公共服务功能栏目的未来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口》栏目 公共服务 中央电视台    《人口》栏目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办、中
【摘要】当好朋友和做好参谋是农村报道记者的职业要求,也是党的新闻事业赋予农村报道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农村报道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记者的政策法律水平和意识不够造成的。作为一个优秀的记者,除了有较强的新闻敏感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政策法律意识。  【关键词】农村报道 政策意识 法律意识    “三农”工作的地位,决定农村是新闻的富矿,农村报道大有可为。作为一个“采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