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指与学习相关的能力和品格。而审美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格外注重对这部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什么,自己可以选择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如何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现实美与艺术美之间的巧妙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欣赏真正的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从而完善学生的内在品格。
  教材是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资源,而选入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专家们经过层层筛选,每一篇都经过精挑细选才确定下来的。也就是说,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研究价值的,值得学生仔细进行钻研、挖掘。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美,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奇妙又惊险的自然美。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悲壮的行为美。而通过对《逍遥游》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古人的浪漫。再如《滕王阁序》中,我们看到了瑰丽的语言魅力。以上篇章无论是从情感方面,还是语言方面都可以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但是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技巧方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这些内容的挖掘,甚至将教材内容大卸八块,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材内容的亵渎。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另外,帮助学生感受到教材内容中的美学,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审美从古至今都存在,在语文教学中更是有充分的体现,古代的审美和现在的审美是有差异的,古时候人民的服装打扮在语文教学中都能体现,我们以一种审美的角度去学习语文,会带来更大的乐趣,也对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诗歌,古诗词更好地诠释了古人的审美,对风景的赞美,对人物的赞美,这些赞赏都在诗词中体现出来,所以审美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二、提高审美课堂的实效性
  审美教育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相对来说,教育中的各个模块是相互联系的,是息息相关的,包括德育、智育等多个方面。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养成高雅的情趣,还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语文教育也是审美教育之一,学习语文也是审美教育。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息息相关,彼此连接。
  审美教育是核心素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教师要善于从核心素养这个角度出发,提高审美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核心素养。
  1.从鉴赏中感受美的意蕴
  语文是一个欣赏性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语文课上成艺术鉴赏课,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当做是一件艺术作品,然后引导学生去欣赏整个作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细节,在细节的挖掘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美的意蕴。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代表性的诗歌,对于这篇诗歌中描绘的情景一直以来就有两种看法,第一种说这个情景是作者做的一场梦,是作者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而另一种说法是这个情景是作者对自己在长安三年的曲折写照,是作者做的一场噩梦。那么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看法展开讨论,结合诗歌中的相关细节进行鉴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美学元素,感受文字的奇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2.创设一定的情境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借助教辅工具,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进行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所处的情境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出美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中,更好地进行审美能力的提升。
  多媒体设备可以说是情境创设的利器,其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图片、音乐、影视,给学生带来声光电全方位的刺激,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相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情境,然后结合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入到诗词的具体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
  三、在话剧表演中进行审美教育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情感性的知识,不论是古诗词,还是小说、散文,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在情感,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挖掘作者想要通过这些具体的文字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而审美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情感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培养自身对于具体情感的敏感程度,感性内容丰富的审美教育远远胜出了单调的理性智慧教育和思想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内在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过程,审美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美的意蕴。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以及思维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话劇表演,让学生自行分配角色,通过具体的表演,感受文字真正的魅力,体会文字中带给我们的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灵上的震撼。例如,教师在讲解《雷雨》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结合教材内容,选取《雷雨》中的重点章节进行演出。通过实际的演出感受这部悲剧作品的巨大冲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从而加
  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当前教育界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视,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情感方面的挖掘能力,包括语言鉴赏能力,综合来说,也就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审美教育中,虽然重要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方面的培养,但是其重要载体仍然是文字、情感。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以语文学科中的情感表达。语言鉴赏等多方面因素作为依托,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审美能力本来就是核心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不仅仅要求教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求教师能够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涵养,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人才。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健康积极地生活和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215411)
其他文献
采用SHPB试验装置结合低温恒温循环系统,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低温动力学性能。制作了不同掺量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分别在常温和低温环境中对试件进行冲击性能试验,绘制各应变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细读这一教学思想,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加细化,学生对文本实现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从教学实践来看,文本细读的实现需要教师确保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和把握文意,进而从作者、写作背景、原著、遣词造句等方面展开,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就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经过把自身解读的亮点转换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着重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应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探索成为了众多学科共同的课题。就高中语文教学来讲,在“互联网+”的时代,需要有效地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其中翻转课堂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下面就以《雷雨》为例谈谈翻转课堂的应用方法。  一、观看视频,了解《雷雨》的脉络  教师需要有效地应用网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依旧按照段落划分、层次讲解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等单一的讲解模式进行授课,这种较封闭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小说教学不仅不能依照阅读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甚至还会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丧失。针对上述现状,对教师来说,应适时做出一番改变。  一、探讨交流,了解人物形象  教师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具体的高中小说教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读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朗读就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可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在“文”上花的时间比较多,而忽略了对学生“语”的培养,尤以忽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朗读为甚。  然而在我们的高中校园里,学生学了十年的语文,可是绝大多数人竟然不会“读书”。一篇美文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