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话形式的语篇是译林版《英语》阅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七年级上册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的对话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基于语篇分析设计对话教学,指出在对话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关注语篇类型,深入研读语篇,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对话,掌握对话的交际功能,实现對话的语用功能,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篇分析;对话教学
  【作者简介】吴心蕙,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黄国文教授对语篇作了如下定义: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dialogue),也可以是众人交谈(multi-person interchanges)。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有6个单元阅读材料的语篇类型是对话。由此可见,对话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很多教师在对话教学设计时容易忽略语篇类型,语篇理解缺乏层次,教学碎片化现象严重,过于关注其表层信息。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3 “Welcome to our school”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基于语篇分析设计对话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例教学内容是一个对话式语篇。语篇话题内容涉及学校的设施及校园生活。语篇结构是按一定的参观路线,向参观者就学校设施及相关校园活动开展的一段对话,包括介绍、提问、回应及评论。它所体现的交际功能是作者旨在通过展示参观校园情境下的对话,令读者感受校园设施的良好、校园生活的美好以及母女和谐的亲子关系。
  2. 学生学情分析。学校设施和校园生活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学生有生活体验。本文的语篇类型是对话,同为初中生的读者,生活中可能会有类似的交际要求。对话中的词汇和句型难度不大,但如果教师将这篇对话以简单的问答片段教授,学生就无法体会对话的交际功能和语用功能。
  二、教学过程
  Step 1: Pre-reading
  在读前环节,笔者设计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自我介绍后首先提出 “What’s in my school?” 这一问题并展示自己学校校园设施的照片,让学生运用there be句型说说授课教师学校拥有的设施。学生在了解了教师所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后,教师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school?”这一问题,让学生对教师的学校进行简单的评价。
  第二部分,教师从 “My school” 过渡到 “Millie’s school”。呈现Millie站在校门口的图片及课文标题 “Welcome to our school”。教师展示如下PPT,运用思维导图导入School Open Day 这一话题。
  T: Look! Millie i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school gate. Why does she say “Welcome to our school!”?
  S1: Because there is a School Open Day in her school.
  T: When is the Open Day?
  S2: It’s 10 October.
  T: Who comes to the Open Day, her mother or her father?
  S3: Her mother.
  T:What will Millie’s mother do on the Open Day?
  S4: She will meet Millie at the school gate at 1:30. At two o’clock, she will go to the parents’ meeting and then she will watch two of the lessons.
  T: What does Millie do before the parents’ meeting?
  Ss: …
  【设计意图】读前环节的第一部分,教师将学生带入自己学校的校园环境中,并要求学生对教师的学校给予简单地评价,激活学生对校园设施的认知,为学习课文中的校园设施、学习表达情感作好铺垫。读前环节的第二部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通过why, when, who, what to do 等问题的设置复习导入课中Millie的学校开放日(School Open Day)的一些信息,从而引出家长会前Millie带领妈妈参观校园时的对话。
  Step 2: While-reading
  教师创设家长会前Millie带领妈妈参观校园这一语境后,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将读中环节设计成三遍阅读课文。
  第一步:读大意,注重整体性。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回答问题。
  T:Now Millie is showing her mum around her school. Read the conversation quickly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Who does Millie’s mother see when Millie shows her around her school?
  在学生找出Millie的妈妈所看到的人和物后,教师展示如下PPT,要求学生找出Millie带领妈妈参观学校的路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参观路线,并给予提示:Tip1:Plan a route first before you show others around.   【设计意图】刘诞辰(1999)认为,语篇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对话也是语篇,具有衔接和连贯的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篇,找出参观路线,有利于培养他们把握语篇结构、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
  第二步:读细节,注重针对性。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填写思维导图。
  T:Now please read the conversation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mind map. Try to get: What’s in Millie’s school?
  教师板书学生找到的内容,接着继续追问。
  T:What do Millie and her classmates do in these places?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Millie学校的设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和发散学生的思维。张献臣(2016)认为,阅读理解的字面理解层次是指读者通过对文本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就能获得作者已经说明的信息。推断性理解是指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知识或直觉推断作者没有在文本中直接呈现出来的信息。
  教师之后追问的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字面理解层次,即Millie指出学校礼堂是开会的地方,又考查了学生的推断性理解层次,即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不同的地方所做的不同事情。
  第三步:读感受,注重表达性。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T:Now please read the conversation again and think: How does Millie’s mother feel? Which sentence shows her feelings?
  學生找出表达妈妈感受的句子后,教师给予提示:Tip2:Express your feelings when you see someone or something.
  T:When mum says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hat does Millie say? Please find out Millie’s feedbacks.
  教师展示如上PPT,学生找出相应的反馈后,教师给予提示:Tip3:Give feedbacks to give your ideas and show your respect.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对话及老师所设计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体会Millie的妈妈对学校表示满意、Millie表示赞同的情感态度。同时也让学生明确Millie与妈妈对话中的一些维持交谈的表达性技能。
  Step 3: Post-reading
  读后环节分为Discussion和Group Work两个部分。
  T:After reading the conversation, let’s have a discussion: Does Millie’s mother/ Millie like the school? Why do you think so?
  在学生们进行讨论后,教师接着提问:“Do you like your school? Why or why not?”从 “Millie’s school” 过渡到 “Your school”。
  T:It is my first time to come to your school. Could you be my guide to show me around your school?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make a new conversation.
  教师展示如上PPT并给予提示,要求学生小组活动开展新对话。鼓励学生课后对本组创造的对话再作润色修改,丰富对话内容。
  【设计意图】张献臣(2016)认为,作者没有用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引申意义,即“读者眼球背后的东西”,需要读者运用背景知识、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自己的价值观念等进行分析、质疑、概括、评价和欣赏,比如理解作者真实的态度和意图。读后环节的第一部分,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本文的情绪风格,即积极评价与赞美。第二部分创设新的对话情境,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开展活动,创编新对话,向第一次来他们学校的授课老师介绍自己的学校,对原有对话进行迁移与创造。
  三、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对话教学往往被教师拆分成多个问答片段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进行对话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语篇类型及形式、深入解读语篇、体现英语活动观这三个方面。
  1. 关注语篇类型及形式。语篇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像记叙文这样的语篇类型,以对话形式来构成语篇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适合青少年这一年龄段接受外语基本知识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关注语篇的类型和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文体特点来组织、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案。上述教案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对话语篇的基础上创设新的对话情景,介绍自己的学校。这样做,对于学生活用英语词汇、语法等英语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对话有其特定的语言交际功能,教师设计的活动应起到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语篇结构、文体特征以及具体的语言修辞的作用。
  2. 深入解读语篇。上述课文中的对话语篇涉及的主题是“人与自我”中的“生活与学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亲子关系,二是学生所在的美好校园值得点赞。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般对话的基本特点和语法词汇的应用,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就应该有的放矢地从上述两个方面加强引导。例如,对话就要体现“一问一答”或“一说一和”的语言特点。在创设新的对话情景时,也要体现这种语言特点,一个说了,另一个就要进行反馈,即应答。如果失去了“两两相对”的特点,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意义的理解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教师在深入解读语篇时,要注意语篇解读的层次性。首先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浏览和捕捉重要线索,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找出重要信息即表层理解。其次再尝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即深层理解。在文本解读中,要体现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和思考。
  3.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交流都是通过某种活动来进行的。就算是牙牙学语的孩童,也是在父母的怀抱里、在亲子活动中慢慢地学会了“爸爸、妈妈”等简单词汇的表达。在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则有利于这种兴趣的培养。在教材和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中,有场景、有人物、有对话,非常生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对语境的理解,获得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对话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相应的活动时,都要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些具体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语言、解决问题、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四、结语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在初中英语对话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深入分析语篇,才能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对话,掌握对话的交际功能,实现对话的语用功能,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献臣.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角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6):36-41.
  [3]刘诞辰.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大李和胖三是高中同桌,好同学好哥们。大李家境贫寒,家里节衣缩食供大李上学。懂事的大李知道家里的困难,从不伸手向父母多要钱。每月回家,他都会带一大瓶豆瓣酱到学校,很多时候,大李靠豆瓣酱就米饭,应付着一日三餐。  作为大李的好朋友,家境好得多的胖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帮大李,但又怕伤了大李的自尊。  这天吃饭的时候,胖三端着一份回锅肉找到吃豆瓣酱的大李。  “大李,跟你商量个事。”胖三吞吞吐吐地跟
【摘要】微时代背景下,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涌现,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怎样在微时代背景下更有效地进行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微时代环境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及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英语翻译; 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吴晓娟(1982.01-),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
【摘要】 本文从教育部对当前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及适应新时代教学新生态的迫切需求出发,基于对“3 2”专本衔接五年一贯制所涉高职段大学英语课程近年来所做的一系列教改尝试,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课内外教学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淘汰“水课”,努力打造高职英语“金课”。  【关键词】“3 2”专本衔接;高职英语;“金课”  【作者简介】黄玉珈(197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副教
【摘要】我们都知道,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相关教师引起重视,不断优化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本文论述了分层教学的含义,指出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着重分析了高中阅读教学的现行问题,针对现阶段阅读教学存在的教学困境寻找出针对性相对较强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启发读者。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法;运用对
【摘要】如今,全球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等领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文化交流处于一种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文化可以给各国之间的交流带来一些便利,同时也有可能创造一些障碍。因为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只有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而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是每个人融
【摘要】教师是英语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总设计师,而语料库是当前英语学习的丰富信息源,因此教师在调控和提高课堂话语的策略上需要发挥主体优势,并且利用语料库提升师生互动性,有效提高自身的话语质量,特别是在高中亟待扩充词汇量阶段,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质量,优化课程内容,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料库;话语调控  【作者简介】周雪,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  语料库概念起源于2
【摘要】微课的出现是为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微课能够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利用微课教学,学生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能激活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小学生运用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地使用英语的能力,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英语;应用  【作者简介】俞岭梅( 1972-),女,汉族,上海人,中山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广泛的语言之一,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英语作为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思政教育,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本文通过强调思政教育与大
乞丐发迹  圆月当空,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河南麻城富户张老爷家的院子里一派祥和之声。张老爷大名叫张盒子,已经往六十上靠了,面色却依然红润,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舒坦。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日子想过得舒坦可不容易。  张家倒是在城里经营着几家铺子,但是由于世道乱,再加上儿孙们不善经营,一直不见起色。可这丝毫不影响张家锦衣玉食的体面生活。外头人就难免嚼舌头了,这张家难不成栽着摇钱树啊?张盒子对此只字
闺蜜家是卖电器的,昨天来了一个帅哥要买微波炉。  付钱的时候那个帅哥说:“拿一个质量好的给我,我可不想天天来你们家找麻烦。”  然后,闺蜜就拿了一個上次别人退货的微波炉给他。  潘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