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麦高产增效创建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水平,提升服务质量,节省农用成本,充分调动项目区域内机插秧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性,有组织、有计划地组成小麦机械化服务专业队、肥水管理专业队、植保服务专业队等,从小麦播种—开沟—田管—施肥—防病治虫—收割等各个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各专业合作组织在运转过程中执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各项措施序时展开,各项技术服务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一、组织培育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不流于行式,项目实施单位从实际出发,服务组织与本项目区域内农户签定了专业化服务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化服务组织根据合同要求保证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准确、标准、均衡、高质量实施到位。
二、管理模式
目前大面积小麦生产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个体分散经营形式为主,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大胆探索“农服中心+村委会+合作社(或协会)+农户”的新型小麦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把分散经营与集中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相得益彰。这种新的经营体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面临的“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的困惑。参与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合作社均比较规范,有章程,有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均依法进行注册登记。
1.小麦机械化服务专业队
(1)小麦机播专业队。在项目实施前,结合国家农机惠农政策,项目区新添20余台小麦条(撒)播机,由仪征市丰谷机插秧专业服务合作社组织项目区有技能,责任心强的农机手组成小麦机播专业队,合作社社长任队长,农机、栽培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现场操作指导。专业队员按技术要求定量播种,每个农机手负责一片,服务面积200亩左右,项目区累计机播面积在3000亩以上。机播结束后,合作社及时组织机械开沟,健全沟系。由于服务队成员懂技术、严操作,技术规程实施不走样,播种质量高,每亩平均用种量比大面积低3~5kg,即有效地控制了基本苗,又高标准建立了麦田一套沟,为示范片夺高产、攻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机械收割专业队。机械收割专业队由农机大户及當地的农机手组成,受仪征市丰谷机插秧专业服务合作社统一协调调度。在小麦成熟期先由仪征市丰谷机插秧专业服务合作社与机械收割手签订协议,建立农机手作业信息网络,确定小麦收割时间,每亩收割费用标准,机械收割质量等内容,然后根据示范片不同区域内不同品种确定适宜收割期,指导当地机手或跨区作业机手适期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2.肥水管理专业队
仪征市弱筋麦产业协会与项目实施区域内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互联手,在做好项目区种子补贴和小麦拌种剂拌种补贴的前提下,组织种田大户、种田积极性高的农户、小组长等人成立肥水管理专业队,由栽培站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技术意见,同时组织肥水管理专业队成员开展专题培训,按照技术指导意见具体田头落实实施,实施的时间、质量确保达到技术要求,特别是麦田沟系的正常疏理、追肥的适宜时间和用量。专业队员由于经过培训,实施起来技术到位率比较高。
3.植保专业服务队
仪征市心诚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积极动员、引导在农民中印象好、有影响力的机手或农村能人组建有生命力的多形式植保专业服务队。服务形式有:全程服务型。心诚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通过项目推动,将天安村、李营村、沿江村麦田病虫草防治全程承包。专业化服务组织与农民订立合同,防治结束后一次性收费。这是万亩示范片的主要植保服务形式。季节性服务型。秋季化除,早春补化,春季防病治虫,治一次收取一次费用(药剂及防治费用)。单一带机服务型。药剂自购,收取人工费每亩5~6元。项目区共有植保专业化服务队员65人,每台弥雾机每次平均防治面积为7hm2左右。植保专业服务队就地统防或跨组、跨村作业服务,减轻了农民的除草防病负担,普受农民欢迎。
4.经费补贴
为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促进小麦生产“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加快推进小麦高产技术普及化,项目区内的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弱筋麦协会、心诚植保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合作组织分别承担机条(撒)播、机开沟、肥水管理、植保服务、机械收割等项服务,累计亩服务费93元,其中由小麦高产增效创建项目每亩平均补贴经费26.7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合作社对示范片内丰产方从种到收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不仅提供管理服务,而且对机播、化除、配方肥运用等都给予适当补贴,补贴金额根据生产需求有所侧重,如新集镇天安村、李营村百亩方,每亩补贴金额达92元。小麦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实施使示范片内所涉及到的农户既能享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又有实实在在的费用补贴,还能夺取较高的产量,种麦收益大为增加。此项目的实施让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获得了示范片所有农户的欢迎。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
1.有利于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示范片设立多个苗情动态监测点,专职农技人员定期考察苗情,市作物栽培站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进行苗情监控分析,提出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并适时组织专业服务队员进行专题培训。专业服务队员来自于农业生产第一线,覆盖面广,配备精干,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经过培训后能够及时组织实施,服务及时,用药规范,措施到位。
2.有利于项目片种植效益的提升
示范片统一专人指导,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统一专业化服务,由于机械化种植、精量半精量播种、生化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控等多项技术得到优化组装应用,小麦单产水平跨越式提高。今年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457kg,比非项目区355kg增产102kg/(下转第67页)亩,每千克按市场收购价1.84元计算,亩增加产值187.68元,扣除每亩增加成本¥17.25元,累计每亩纯收益¥170.43元,项目区总推广面积1.02万亩,累计增加效益¥173.84万元。同时由于各项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也有力地带动大面积生产平衡增产,全市小麦单产连续7年增产,小麦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3.有利于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
各专业合作社以项目实施为纽带,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先后组成机械化服务、肥水管理、植保服务等多个专业化服务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多项专业化服务。由于组织到位,服务及时,操作规范,即可以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又可以促进了合作社自身发展壮大。
四、发展目标
根据我市合作社运作现状,我市将积极做好市乡两级机插秧、植保等合作社进行合作互助,进一步健全组织机制,管理规范程序,拓宽服务领域,培育新的服务平台,开创新服务,真正起到服务于民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市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专业、快速发展。
一、组织培育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不流于行式,项目实施单位从实际出发,服务组织与本项目区域内农户签定了专业化服务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化服务组织根据合同要求保证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准确、标准、均衡、高质量实施到位。
二、管理模式
目前大面积小麦生产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础的个体分散经营形式为主,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大胆探索“农服中心+村委会+合作社(或协会)+农户”的新型小麦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把分散经营与集中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相得益彰。这种新的经营体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面临的“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的困惑。参与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合作社均比较规范,有章程,有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均依法进行注册登记。
1.小麦机械化服务专业队
(1)小麦机播专业队。在项目实施前,结合国家农机惠农政策,项目区新添20余台小麦条(撒)播机,由仪征市丰谷机插秧专业服务合作社组织项目区有技能,责任心强的农机手组成小麦机播专业队,合作社社长任队长,农机、栽培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现场操作指导。专业队员按技术要求定量播种,每个农机手负责一片,服务面积200亩左右,项目区累计机播面积在3000亩以上。机播结束后,合作社及时组织机械开沟,健全沟系。由于服务队成员懂技术、严操作,技术规程实施不走样,播种质量高,每亩平均用种量比大面积低3~5kg,即有效地控制了基本苗,又高标准建立了麦田一套沟,为示范片夺高产、攻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机械收割专业队。机械收割专业队由农机大户及當地的农机手组成,受仪征市丰谷机插秧专业服务合作社统一协调调度。在小麦成熟期先由仪征市丰谷机插秧专业服务合作社与机械收割手签订协议,建立农机手作业信息网络,确定小麦收割时间,每亩收割费用标准,机械收割质量等内容,然后根据示范片不同区域内不同品种确定适宜收割期,指导当地机手或跨区作业机手适期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2.肥水管理专业队
仪征市弱筋麦产业协会与项目实施区域内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互联手,在做好项目区种子补贴和小麦拌种剂拌种补贴的前提下,组织种田大户、种田积极性高的农户、小组长等人成立肥水管理专业队,由栽培站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技术意见,同时组织肥水管理专业队成员开展专题培训,按照技术指导意见具体田头落实实施,实施的时间、质量确保达到技术要求,特别是麦田沟系的正常疏理、追肥的适宜时间和用量。专业队员由于经过培训,实施起来技术到位率比较高。
3.植保专业服务队
仪征市心诚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积极动员、引导在农民中印象好、有影响力的机手或农村能人组建有生命力的多形式植保专业服务队。服务形式有:全程服务型。心诚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通过项目推动,将天安村、李营村、沿江村麦田病虫草防治全程承包。专业化服务组织与农民订立合同,防治结束后一次性收费。这是万亩示范片的主要植保服务形式。季节性服务型。秋季化除,早春补化,春季防病治虫,治一次收取一次费用(药剂及防治费用)。单一带机服务型。药剂自购,收取人工费每亩5~6元。项目区共有植保专业化服务队员65人,每台弥雾机每次平均防治面积为7hm2左右。植保专业服务队就地统防或跨组、跨村作业服务,减轻了农民的除草防病负担,普受农民欢迎。
4.经费补贴
为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促进小麦生产“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加快推进小麦高产技术普及化,项目区内的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弱筋麦协会、心诚植保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合作组织分别承担机条(撒)播、机开沟、肥水管理、植保服务、机械收割等项服务,累计亩服务费93元,其中由小麦高产增效创建项目每亩平均补贴经费26.7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合作社对示范片内丰产方从种到收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不仅提供管理服务,而且对机播、化除、配方肥运用等都给予适当补贴,补贴金额根据生产需求有所侧重,如新集镇天安村、李营村百亩方,每亩补贴金额达92元。小麦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实施使示范片内所涉及到的农户既能享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又有实实在在的费用补贴,还能夺取较高的产量,种麦收益大为增加。此项目的实施让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获得了示范片所有农户的欢迎。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
1.有利于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示范片设立多个苗情动态监测点,专职农技人员定期考察苗情,市作物栽培站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进行苗情监控分析,提出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并适时组织专业服务队员进行专题培训。专业服务队员来自于农业生产第一线,覆盖面广,配备精干,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经过培训后能够及时组织实施,服务及时,用药规范,措施到位。
2.有利于项目片种植效益的提升
示范片统一专人指导,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统一专业化服务,由于机械化种植、精量半精量播种、生化调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控等多项技术得到优化组装应用,小麦单产水平跨越式提高。今年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457kg,比非项目区355kg增产102kg/(下转第67页)亩,每千克按市场收购价1.84元计算,亩增加产值187.68元,扣除每亩增加成本¥17.25元,累计每亩纯收益¥170.43元,项目区总推广面积1.02万亩,累计增加效益¥173.84万元。同时由于各项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也有力地带动大面积生产平衡增产,全市小麦单产连续7年增产,小麦单产水平再创历史新高。
3.有利于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
各专业合作社以项目实施为纽带,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先后组成机械化服务、肥水管理、植保服务等多个专业化服务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多项专业化服务。由于组织到位,服务及时,操作规范,即可以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又可以促进了合作社自身发展壮大。
四、发展目标
根据我市合作社运作现状,我市将积极做好市乡两级机插秧、植保等合作社进行合作互助,进一步健全组织机制,管理规范程序,拓宽服务领域,培育新的服务平台,开创新服务,真正起到服务于民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市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专业、快速发展。